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2010专题>>寻访古村落>>寻访古村落报道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上黄:牛头山脉上的古村

2012年07月09日 09:08:01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王荣宗祠
王德用宗祠
上黄全景

 
村中心道路

村中建筑提醒您注意天气变化今明天气

  □ 王晖  古梁  涂志刚

  上黄村是柳城畲族镇最西南面的古老村落之一。早在北宋年间,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上黄村西与遂昌接壤,南与松阳界临近,整个村落坐落在高山崇岭中。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上黄村位于牛头山北西向的山脉上,海拔在841米以上,与牛头山主峰的直线距离为9千米,村西南与松阳卯山直线距离为8千米。村北有海拔1136米的大毛尖和海拔1167米的山水岗尖,村南是1179.8米的包山头、海拔923米的殿主山,村西海拔1003米的叶家田山(属遂昌),整个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村落就坐落在群山高耸的山坳之中,从山腰开始筑屋,层层向上,足有10层之多,每层均以块石砌坎,状似梯田一般。

  上黄之水发源于大毛山,沿山涧流入村内,出村后经三个小瀑布泻到下坑源,与李村、乌坛、丁鸟三村之水相汇合,到乌漱岭脚合汇入新塘、半塘之溪流,然后到乌漱、龙门洞与竹客之水相汇合,遂成较大之河水,到杉坑口汇入宣平溪,一路到丽水市,遂成瓯江,进入温州市,入东海。因此,大毛山为瓯江水系发源地之一。

  《上黄王氏宗谱》中有:“百尺危岩带夕阳,白云深处是村乡。潆回活水茶烟细,盘曲龙山尽景长。四野花开时富贵,一簾明月夜清凉。昔人披马凌霄去,遗落雄图待后良。”的诗句描写上黄村的地理环境。

  同样收录在《上黄王氏宗谱》中有一篇《王氏地舆记》,更加详细地描写了村的情况。其文如下:“宣邑之西,去城三十里,为一都二上黄。汉宋以来,版属丽水,自明景泰,籍辖宣平,地界松宣,松宣踞崇山峻岭之险,路远瀍涧,成茂林修竹之趣。脉迢迢而耸秀,成蓬岛境,翳翳而盘旋,别一洞天。碧峰映照,飞霞与落日交辉,岚光四射,秋月并峦影齐明;吠啼霜涧,偕鹿鸣而俱呦,鸡唱云间,对鸟语以争清,诚幽人之所寄托,达士所凭倚。而王氏者,世居于是,无尘境之氛扰、俗务之樱情,无车声马迹之往来,无击毂肩麾之劳形,理南亩,自获苍箱之庆;早完国课,足屏追呼之声。忍耐三思,不畏翻云覆雨,修身睦族,奚管花落水流。朝见牧童之追逐,俨若仙洞初出;夜闻织女之机轧,不殊漏滴久传。四时笙歌,取语树间之虫鸟,一宝珍颐,挹彼园内之黎蔬,既无求而自足,亦守俭而久,倘既庶而既富,则可含哺而果腹;抑既富而复教,更可作孝以作忠。蕞尔上黄,李之盘谷、欧之黄岗,何以异焉?相传为披马颅列之像,将军大坐之形。”

  上黄村山林总面积为3718亩,是个山丰林茂的地方。

  上黄人一贯重视山林的发展和保护工作,即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先辈们一直就有 “一棵大树三担水”;“绿了荒山,湾湾坑坑清流水”;“满山葱葱绿绿保丰收”等民谚流传下来。建国前,该村就有“村规民约”制定:凡擅自乱砍村封禁的风景林木和庙宇林木,要在全村按户分肉分饭,由族长、保、甲长具体责令执行。因此,上黄村庄周边的绵牛、马山、杉树塔、路西   诸山自古养护了一大批树龄达数百年至上千年的松、杉、青栗、古槠、枫、桉等多种参天古树,使村景显得林木葱郁、山青水秀,异常美观。

  但十分可惜地是,有一些古树在“大跃进”那个特殊时期遭到砍伐。如大坪头原有两株榅杉,相对长在大路左右,树身要五、六个人用手围,在建国后因受极左思潮影响被砍倒;外山隘(原小学校舍旁边)原有一株榅杉,一杆三梢,树身至少要七、八人牵手围,也在那个时期被砍毁。至今,村里只保留下一株杉木和一株青栗树,政府已列为古树登记挂牌。青栗树生长在村下方岗外,原来也主张砍掉的,村民们知道后实在看不过去,忍无可忍,就于深夜齐集一班人,带去铁钉,将树身砍伐部位密密地钉满了钉子,让砍伐者无从下手,才免于受患。近年来,村里种植了不少新的树木,主要有松树、杉树等,现均已成林。

  上黄村的野生动物品种丰富,老虎、豹、豪猪、黄麂、乌獐、野兔、松鼠、蕲蛇、菜花蛇、竹叶青、乌梢蛇、水蛇、蝮蛇、乌鸦、喜鹊、猫头鹰、麻雀、啄木鸟、画眉、斑鸠、布谷鸟等等,这些动物都是曾经在上黄村附近被人看见过,或者至今也还一直有。

  老虎在上黄出现,是在解放前。上黄村的老一辈人将之称为“山神”。据村民王新龙回忆,在解放前的一天夜间,他家的一只狗被咬死在大门外,翌日发现有老虎的足印,说明有老虎进村过。另外一个村民王关生回忆,他父亲在世时,他家所养的一只母猪也是老虎咬死后拖走的。村民齐集一起赶去寻找,终于在乌坛下岭上,看到那只老虎正拖着母猪从乌坛下岭上往下走,众人使尽全力齐声一喊,老虎受惊,立即“呼”的一声,跃窜到乌坛下,钻进锅灶山森林去不见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一只近百斤重的豹,在夜间窜入村民的猪圈里,咬死一只猪。直至村民早起去喂猪时,都没有离去,还将村民咬伤。

  野猪是山上最为活跃的野生动物,上黄村民也深受其害。它生活在深山茂林中,通常是群居。夜间出山掠取食物,对水稻、玉米、蕃茹危害最大。往往几个晚上就将一块地或一坵水稻一扫而光。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以来,村里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除了种植水稻、蕃茹外,各畈田地都种上了玉米、四季豆、吊瓜等作物。经济收入可观,但由于野猪十分猖狂,防不胜防,村民们在万不得已之时,只得夜间到田头放焰火炮仗或夜宿田头看守,但也无济于事,损失仍然十分严重。

  而穿山甲、黄鼠狼、刺猬、野猫等小动物,在上黄村都曾经有过,但现在已很少见。

  村庄的历史文化

  上黄现有110户,406个人口,村民基本都是王姓。虽同是王姓,但却因为迁入年份和宗派的不同,分属于两个宗祠,村里人称为“上祠堂”和“下祠堂”,或者又以始迁祖的名字,分别称“王德用祠堂”和“王荣祠堂”。可谓是“上王下王源两祠,左村右落共一堂”。

  王荣宗祠的始祖王荣,原居福建省汀州府上华县,曾担任过起居郎等官职,后于元丰年间(1078~1085)担任宣阳驿丞,而他的孙子彦厚到松邑古市卯山探访叶真人遗迹过上黄,见山川秀丽,田地广阔,就随家定居于斯,至今已有900余年,传36世。《上黄王氏宗谱》(两个宗祠的宗谱同称此名,实为两套)中写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的《上黄王氏源流序》,对此有详细记载:“至荣公,字蒙恩,官至起居郎,骨鲠弹劾,不避权势,后降为宣阳驿丞,治政廉明,为官清恕。生子泰,泰生彦厚,因往松邑访卯山叶真人遗迹,过上黄,见风景优美,堪比桃源,遂居于此,子孙蕃昌。”

  王荣宗祠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05)。《上黄王氏宗谱》中有写于清道光戊子年(1828)的《建祠志》记载此事。其文如下:“今上黄王姓,自荣公发派,彦厚公卜居以来,历数十余世,人丁繁盛,奕叶芳新,未建立祠宇,及至二十五世孙族长富通等,能继先志,不忘其本,于是族众商议以为祠。不建,先灵无以安妥,子孙无以致敬,愿各出资财,执工督理,遂起造于嘉庆乙亥(1815)至丙子(1816)而成功。由此观之,先灵妥则子孙安,祖父悦则人丁旺。祠宇既建则昭穆序、长幼别、亲疏辩,使后世子孙知报本追远之义者,皆由此而致也。”可见在古代宗祠的功能,在亲宗和睦,长幼有序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荣宗祠,嘉庆年间第一次修建完成后,历经40多年风雨,在咸丰年间倒塌。随后,村民又进行集资修复。在宗谱中有一篇《王荣宗祠重修宗词小引》,记述了修复宗祠经过,其文如下:

  上黄王氏发祥自彦厚公迁居于斯,人丁繁盛,族属日广,倡议建祠,合族踊跃,各出资材,于嘉庆乙亥鸠工伐木,竖造宗祠至丙子告竣,迄今有四十余年矣。不料咸丰元年(1851)风雨连夜损坏,栋折榱崩,倾颓殆尽,恐难修整,功劳浩大,祠内公帑不孕孚,因会同合族酌议,照丁捐助,每丁出钱三百文,遂延司起工,修整月余告竣,一时庙貌维新。丁银并常资共开用三十余千。岂非尊祖敬宗之用心而能臻此哉。以载诸谱,后人观之,是为引。

  上黄村的另一个宗祠是王德用宗祠。据宗谱记载,王德用,字宇新,号碧川,系出温州府乐清县,御史大夫王十朋六世孙,因宋末避乱于栝苍丽水三江口遂为家,娶周氏生四子。科一居三江,科四居长江,科六居上黄,科九居松阳市墈头。

  王德用的儿子王科六于大元间(1274—1368)迁居于上黄,至今已传27世。宗谱中收有剑邑(即今江西丰城)熊师望所撰写的《上黄王氏宗谱旧序》,记录了此事:予居剑邑,业习青囊,遨游江湖,遍览山川,蒙知遇之殷、相契之情,岁在新春,复荷盛筵,酒至半酣,王氏贤孙国祥公、国仓公、显环公同子侄等,举杯以对予,言曰:“吾上黄王氏盖由温州府乐清县宋御史大夫王十朋之裔孙宇新公自始,迄今二十世矣。其支流散蔓,虑恐后世源流莫考,欲重修家谱,以传后裔。”予曰:“谱牒之修,则知其某也,尊某也、卑某也、亲某也,疏亲疏尊卑之间,一定而不可移,由是可之广亲亲之恩,笃敦伦之义,舍谱其何以哉?”于是诸予重加修辑,参用欧苏图式,准五服之制,亲疏等级毫不容爽,编纂成谱,庶先后并保,房考分明,使人持守无穷也。而水之千流万派,总归一源,故服虽穷而亲亲之情未穷,远者引之而迩,疏者挽之,而可亲昔。张氏同居九世,聚食计口七百,其理不能兹欤,岂曰小补之哉?吾重上黄王氏能以谱牒之事,日夜考究支系,不惮勤劳,事将就序,以征予,言予之才,谫略判数语,愿王族之子若孙,夙夜勤学,以掇巍科,以绍前烈于谱,尤有光焉,是以为序。

  由文中可以看出,这一支的先祖是王十朋,与县内王宅的王姓和下王宅的王姓是同宗。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王十朋的后裔常常自称“梅溪王氏”,其家谱也常常以《梅溪王氏宗谱》命名。

  王德用宗祠同样修建于嘉庆年间。宗谱当中有当时的族长宣麒写的《建造宗祠序》记录了修建的过程:“……予等邀全族众,嘀议于嘉庆十九年十月十一日吉期,竖造祖庙对合两堂,董其事任其务,不辞辛劳瘁,照丁派资,襄助银钱,乃土木方兴,始以告竣落成……”

  据村民今年86岁的退休教师王连水考证,两个宗祠的始祖初来定居之时原分两处,王德用之子王科六原居打皇尖下方坞中,王荣之孙彦厚居村东的大墓样山脚。后来,王科六之后裔迁入村内上半村。而彦厚之后裔因经常放牧于现在的村子附近,放牧者头天所烧的火堆中至翌日清晨尚有余火,认为此地地气温暖,适宜人居,亦迁入村子。这样的说法应该可信,因为在上述两处旧居遗址,至今尚有断砖残瓦遗留。      

  除了宗祠,上黄比较重要的建筑还有两个寺庙。一个是西坑祖庙,另一个是观音庙。

  西坑祖庙位于下坑源,离村3里许,为上黄、李村(今界村)、乌坛、丁鸟四村为首,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庙内塑造三元真君——唐、葛、周塑像。经历朝历代数次重修,近期于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历史上,每隔10年村里都“擎大会”一次,会期4天,是4个村的大聚会。 (下转第8版)  (上接第7版)观音庙,位于龙虎山,离村二里许,为上黄、李村、乌坛三村,于民国廿六年(1937)兴建。该庙分前后厅,后厅中堂原塑有观音、韦陀、李靖和金童、玉女等五尊佛像;前后厅之间有一个“曰”字天井,两边各有边门,方便出入。在“文革”十年浩劫期间,以“破四旧”之名,惨遭破坏殆尽,佛像被全毁,40余块匾额被砸毁,变成了养猪场、粉干厂。在大跃进时期又成为“安营扎寨”之场所。

  上黄人十分重视自己村庄的历史。该村王连水先生是一位热心地方文史的爱好者,他在耄耋之年还编了《上黄村志》,他在村志的《大事记》中详细记载了发生在该村的红军战斗故事和日军进村抢掠的史实,为研究我县中共党史和抗战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民国廿六年(1937)农历7月18日下午,国民党军追击红军挺近师来到上黄村。红军先到,纪律严明,坐在村中央大路上休息,不到村民家中喝一口水,也不挠乱村民生活,围观群众到处皆是。他们休息后向村东南方向的午岭村前进了。傍晚,国民党军一窜入村中,气势汹汹,村民们立即关门躲避。国民党军到坛窊路上时,发现红军还在午岭北东防线的汤城村窊头岭上,立即开炮猛轰。历时一个钟头。战斗结束后,他们仍返回村中,到处抓人,强抢粮食、柴草、蔬菜、鸡、鸭等,在王荣宗祠烧饭,当夜离去。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30日上午10时,驻扎松阳古市镇的日军会同当地伪军100余人突然自松邑乌董村经砌坛村、李村来到上黄村。幸村中早已设有岗哨,站哨者及时发现唤话通报。全村村民闻此凶讯,一时惊慌失措,号啕啼哭,立即准备粮食、衣被和炊具等,拖儿带女,纷纷往山林避难。日寇进村后,到处抢劫,大部分家庭的房门、仓、柜、箱均被砸毁,毁损房屋35间,劫走家禽、家畜588头(只)。同时,在许多家庭中烧饭煮菜,有不少伙房被他们炊事后,竟把粪便投入水缸、锅灶中。不少日寇还成群结队四处追赶村民,抓妇女,被强奸妇女一名,抓去王庆松、王田富两人为担夫,强迫他们俩把抢劫的财物挑走。傍晚,日寇离村到遂邑瓦窑村宿夜,翌日上午到横坑村烧毁了半个村庄。

  本文引用了他许多资料,除表示对他的感谢之外,他所撰写的大事记,有些内容没有引入本文,但资料性又很强,故摘引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上黄村走过一条曲折艰难的历史之路:

  明宣德二年(1427)王寿逵撰上黄《王氏(王荣)宗谱》源流序和首次辑谱和《重修王氏宗谱》,因其逝世而遗下撰稿,修谱未遂。至明嘉靖三十年(1551)为王陈显为首重修宗谱并撰《王氏重修宗谱序》。

  清嘉庆乙亥年(1815),上黄王荣(福建迁来)宗祠廿五世孙王富通率祠孙王贵乾、王贵玉、王贵方、王贵荣、王万源、王万琴、王万军、王万登、王万林、王万德和王象泰等创建王荣宗祠。

  清嘉庆十九年(1819)年,王德用(温州迁来)宗祠族长王宣麒率祠孙王宣裕、王宣璟、王宣祎、王宣安、王宣旻、王宣星、王宣灏、王承有、王承礼、王承金、王承景先、王承满、王承智和王承彩等造王德用宗祠。

  清康熙三十六年(1897)大雪,稻禾、靛青皆冻死无收,饥荒。

  1950年秋,村农民协会成立。

  是年冬,村建立民兵队。

  1950年秋,本村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至1951年3月底结束,当年发放土地房产证。全村村民每人平均分得1.3亩土地。

  1952年,全村农民自愿组织5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作物丰收,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1954年,本村成立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参加者23户。

  是年11月,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动员农民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

  1954年9月16日,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凭票购买。

  是年12月27日,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按人口大小定供应粮。

  是年,我村成立第二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入社者18户。

  1956年底,村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耕畜、农具统一管理使用,评工记分,按劳分配。

  1958年10月上旬,全县掀起大办钢铁的高潮。投放劳动力从3至4万人,激增至10万人以上,大批木材被砍伐烧炭,县境内的山林受严重破坏。本村多数青壮年男女都曾被派到普照寺等处烧炼钢铁。本村村民王长余在乌漱村炼铁因铁炉翻倒被压死。

  是年,柳城卫星人民公社成立。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公社可无偿调动劳力、物资,取消自留地,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伙食供给制,全村在食堂吃饭,劳动、吃饭集体化。

  1960年7月17日,县内部分青年迁居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边疆建设。本村有王发传、王荣南、王发和3人报名参加,二三年后均已返乡。

  1966年8月22日,县召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本乡多人参加。9月建立造反派组织,10月学校兴起停课闹革命,师生开始“大串联”、“新长征”的热潮。本村的观音庙、西坑祖庙的泥菩萨被毁,祠堂祖先的神牌被焚烧。

  1967年7月,上黄、李村(今界村)、乌坛三村合资在下坑源兴建“三红电站”,机械进行粮食加工,三村安装电线通电。

  1982年,根据党中央指示,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按人口每人口粮田1.3亩发包给村民,村不作保留。

  1983年,本村开始建造自来水工程,各户安装自来水水管。全村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1988年至1997年,经10年努力,开通上黄至乌漱岭脚的机耕路工程。2005年上黄至乌漱岭脚“康庄工程”路面硬化全线竣工。

  ……

  勤劳上进的上黄人

  上黄人历来勤劳,虽然置身800多米的高山上,连平地都十分罕见,但是历代的上黄人硬是在山地间整理出800多亩的水田。

  但是在旧社会,这些土地还不足以养活全村的人口。有不少村民因为家庭困难而出外谋生经商,娶不起妻子而到外村入赘等情况,从本村迁出,到周边村落或外地居住。从谱牒查考,上溯至北宋,下至明、清朝代,为王荣宗祠第三世孙王彦明、彦国,第四世孙王晃等均葬宣阳(宣平)麻济村。元、明两朝因旧谱于“文革”中被焚毁,无从查考。据统计,解放前,属王荣宗祠的村民,有迁往高舒、乌漱、乌坛、柳城、麻济,甚至有迁往松阳县六都、古市、太平山、江坑、殿岗和遂昌县社后村;属王科六宗祠的村民,有迁往竹客、叶宅、柳城,松阳县的殿岗、卯山后、白岗外、湖溪口、钟门,三仁下,遂昌县金岩、长濂等地。

  解放以前,上黄村人普遍种植靛菁,是一个十足的“生态靛菁村”。一户人家少则一、二亩,多则四、五亩。每年于正月中间就开始掘田,三月开始将种苗插入田中,发叶后就开始割草施肥,用蒿草覆盖田面。八月开始割靛菁,留种者亦同时民割去叶藏入洞内。越冬制作靛菁成品时,先将靛菁叶浸入靛菁塘内发酵,经过四、五夜,视其熟透程度,把叶捞去,然后以石灰水反复搅拌,视情况再以耙子打透浓夜,视其颜色,如已成熟就停止搅拌。第二天,开塘放去清水,将糊状的成品转入靛莆圩内储存。待全部靛菁都制成成品后,开始发运销售。全村产靛菁成品,最多的年份曾达400多担。近则发运到宣平、松阳、古市、遂昌、新路湾、曳岭上口塘等染坊,远则缙云、金华、兰溪等城市出售。每担(100市斤)靛菁的价值,以大米换算可换大米500来斤。民国时期,金华名店“祝裕隆”,每年有人来驻在村中作大量收购。至上世纪50年代,因现代化学染料发展很快,质量好且不褪色,因而靛菁就被逐渐淘汰。

  山区交通不畅,生活和生产用水都十分不便。上黄村大部水田均坐落在山垅里,大块的亩田不多,又没有水库,只能靠老天风调雨顺和高山渗水养田保丰收。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挖掘出自堆山——龙头尖、上宝山——观音庙后、安墩隘——锅灶坛、关王殿脚——外畈等五条数百米的水沟,给各畈农民轮流引水灌田,这样才保证了供水,使上黄村的田地即使在旱灾之年,亦能基本保证粮食不歉收。

  “走正道万无一失,种新田十有九成”。上黄村,虽是穷乡僻壤,交通闭塞,但由于先祖与长辈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严格族教,因此有出过不少人才。

  王晃,字季明。家境富裕,曾来往温州贩米。宋绍兴间(1131—1162),金寇杭州,帝奔明州入海至温州,他慷慨解囊,助米二百石,被赐爵将士郎。

  王澄,字幼清,居上华县。宋治平间(1064—1067),仕至道州司法参军。

  王福剀,字政甫。为人伎巧多能,纳丽水县吏,明洪武间(1368—1398)考授府经历司。

  王春树,考名德馨,字向荣(1876—1944),国学生。曾任宣平县城镇、乡议员、区调解委员、本乡乡监察委员、乡调解委员、上黄村积谷管理员等职。他还曾经主持过宣平县城到松阳古市镇的古道“道路硬化”,只不过当时的道路硬化是用石块铺路。这条古道从当时的宣平县城(现在的柳城镇区)经车门、乌漱岭、界村至松邑湖溪,最后到古市镇,全长60里。现今,柳城至车门、乌漱岭脚至界村与湖溪村至古市镇亦已建成公路,界村至湖溪村的古道仍在继续使用。

  王发仁,字振昌(1906—1942)。宣平县立高等小学既党务人员训练班毕业。曾任乌漱、周源、江坑小学教员,上黄、新塘小学校长,第一区户口调查宣传指导员,上黄仓积谷管理员,浙江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宣平县党部分会理事,兼总务股主任,县佛教会监察委员,县佃业仲裁会会计兼收发员,中国国民党宣平县第一节二区分部执行委员兼组训委员,第一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县执行委员会干事,上黄乡乡长兼甲长,崇仁乡乡长等职。

  王春田,字师成。1927年生,大专毕业,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级)。抗日胜利到东北当过铁路交警,东北解放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军区医院当护理员,参加过大西北的解放战争,1952年被保送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医训队军医班学习,1954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兵团卫生队任医生。1960年石河子医学院毕业后,在新疆兵团二二二团医院工作。1992年离休。

  王连水,字漱泉。1927年出生。1947年宣平简师毕业,曾受到当时因避战乱,南迁来宣平的一位书画名家指导,在书画方面有专长。王连水的作品《五德禽》曾在金华市书画展览会上获专家好评,并获奖。任教期间,先后数次被上级抽调参与永康县国庆10周年展览馆,永康县委党史展览馆,武义县阶级教育展览馆建馆绘画工作,以及受邀参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义熟溪桥重修工作。王连水在工作期间兢兢业业,桃李芬芳,在群众中口碑良好。退休后,王连水积极支持村庄建设。1983年受党支部安排,负责村庄自来水建设工程。2006年,年已八旬的他受村里群众的恳请,承担《王氏宗谱》的重修编撰工作,历时一年,竣工付梓。2009年又开始负责《上黄村志》编撰工作,历经两年多的周折,在2012年终于定稿付印(3月26日,《今日武义》曾经有所报道)。

  王金南,1963年7月出生于上黄村,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后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受聘担任国家绿色GDP核算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环境经济政策项目技术组组长等近40个学术和社会团体职务。担任《中国环境政策》主编,《环境经济与政策》副主编,《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循环经济研究》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 Statistics》杂志编委。王金南教授现为中国农工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工党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 

  王金南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和环境经济学研究,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国家环境战略、区域环境规划、环境经济核算、水污染控制政策、生态补偿、环境税收、污染排放交易、环境投融资政策、国际贸易与环境以及全球环境政策等。自1989年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近50个国家级环境科研项目,其中10多项成果居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作为专家顾问先后完成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环境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20多个项目的咨询。王金南先后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4部个人专著和17部合著以及4套丛书,为政府部门提供50多个政策报告。1995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1998年被批准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998年被聘任为中共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全国环境法制先进个人奖。2006年获绿色中国人物特别奖;2006年获杜邦环境新闻人物称号。2008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30周年纪念奖。2009年获环境保护部先进个人。2010年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球奖。2012年获全国环境先进科技工作者。获11项国际、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代表著作有《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中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与设计》、《中国工业污染经济学》、《中国环境技术政策设计》、《能源与环境:中国2020》、《环境安全管理:评估与预警》和《环境税收政策设计与实施战略》。

 
  编辑: 何凌云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