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瑜/文 朱谢旻 项玲慧/摄
现场打麻糍、做清明馃、手工艺展示……,我县首届畲族风情展演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近千市民围观。现场气氛热烈,人气火爆。
迎着怡人的暖风,唱起悦耳的山歌,跳起欢快的舞蹈,4月9日下午,县城滨江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明媚的春光里,“畲汉心连心·共筑中国梦”畲族风情展演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多个乡镇(街道)的畲族同胞穿上色彩鲜艳的节日盛装,佩戴具有民族特色的头饰,在传统手工艺、风味小吃等展区内,向前来观看的市民展示畲乡的绚丽民族风情和多彩民俗文化。
“清明馃做起来花花的,不要嫌我们做得差……”,在传统小吃的展区内,柳城畲族镇白马下村61岁的雷月英一边麻利地拿起清明馃面皮,往里加馅,捏出漂亮的褶子,一边快乐地唱起了即兴自编的山歌。纯原生态的唱腔和着清明馃散发的香味,短短几分钟内,案板前的空地就被围堵得水泄不通。带着叶子独特清香的清明馃美味可口,畲家汉子每端出一笼,立刻就被旁边着急等待的观众一抢而空。“好吃又好看”,徐阿姨小心地用纸巾包起一个清明馃,“外孙女没看到过,带回去给她尝尝”。而在不远处,一脸是汗的白马下村钟书记趁着短暂空隙稍事休息。“已经做了七八百个”,他说,为了保证前来观看的市民都能免费尝到畲乡清明馃,村里两天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特别是为了采到足够的艾草,有的乡民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尽管辛苦,但看到大家吃得很高兴,我们感到很满足”。钟书记说。当然,同样受欢迎的还有现场制作的糍粑,又软又细腻的麻糍让围观的人群纷纷竖起大拇指。
而在一旁的手工艺展示区内,畲族妇女们支起了架子,编起了精美的彩带,只见这些畲族女子们,手拿织带工具,在各色彩线间灵活穿梭,精美的图案就在她们一挑一拉中逐渐显现出来。参加编织的蓝奶奶告诉记者,学习这种编织的基本功需要两年左右,掌握基本功后还要熟悉各种各样的样式,在编织过程中不打底稿,也不描画草图,完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和记忆力编织。“16、17岁时,畲家女儿就要开始学习编彩带了!”蓝奶奶一边编着有“三月三”字样的彩带一边说,“一根编错了就得重新织,一条一米多的带子得花费一个多星期的工夫”。除了编彩带,打草鞋、编竹制品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无一不将“原汁原味”的畲族文化魅力和浓郁的风情都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
家住熟溪街道的孙明扬一口气买了两个竹编的葫芦,“这种葫芦编得太漂亮了,夏天还可以用来装水,既可以当纪念品,又可以用,一举两得。”他乐呵呵地说,以前对畲族的风情习俗了解很少,这次民族风情展演这么多的活动可以说让大家都好好的体验了一番。
展演期间,无论是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还是少数民族重点乡镇(街道)村简介及成果展示,无不使大家深切感受了畲乡的民族风情,很多市民纷纷用镜头记录活动的精彩瞬间。
在欢歌笑语声中,活动落下帷幕,不少市民依旧流连忘返。“畲汉心连心·共筑中国梦”畲族风情展演活动不仅是对畲族多姿多彩生活的一次集中展示,它更像是一个民族联欢大舞台,演绎着畲汉一家的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