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后人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20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死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后来,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7年初,我在一本刊物上偶然读到一篇介绍世界语的文章。其中触发我学习动机的,是文章中关于世界语好处和易学的介绍。说它是不受国家地域约束的世界普通话,又说它比英语、法语等任何语种都好学,中国人只要会拼音就可以学。我按照文章介绍的地址,报名参加了地方一所学院的世界语函授班。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规则只有十六条,因此比较容易掌握。世界语从1905年起开始传入我国。“文革”中,世界语和其他外语一样,处于被打倒、荒芜的境地。我参加函授学习的时候,世界语在我国正处于恢复阶段。因为是函授,学校只负责寄发教材,组织考试。平时就靠自己自学。我按照教材的要求,借助《世界语教学词典》(《世界语学习》编辑部编,重庆花溪印刷厂印刷,工本费1.6元),利用业余时间学起了世界语。到年底,通过刊授考试,获得学院世界语函授班的初级刊授毕业证书。
次年初,我转业回到地方,在县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因为单位和家庭事务烦杂,再加上世界语在县城少人问津,没有学习氛围,也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速记,我是在1979年初开始接触的。说起来很偶然。那时我在宁夏银川基建工程兵给水团宣传股当新闻报道员。有一次,领导派我去地方参加一个会议,邻座的是一位地方上的中年记者。他记录时很特别,尽是些符号。我就斗胆向他请教。不想这位记者很是热情,他不仅告诉我这叫速记,还告诉我怎么学。末了,写给我一张纸条,告诉我哪里有速记教材。我按照他的指点,购买了速记教材,开始了自学速记。
什么是速记,教材是这样解释的:速记是人们用有规律的、简单的符号及各种书写省略方法,来快速记录语言的一门实用技术。速记在我国,最早叫做“快字”。速记的特点就是快,它能把讲话完整地记录下来。速记分汉字速记和拼音速记两种。我学的是拼音速记。
拼音速记,也称“群众简易速记法”,属“亚伟式”速记体系,其符号是流线形,便于书写。拼音速记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其基本符号分声符和韵符两大类。声符21个,韵符33个,合计54个。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符号可以合并。这样,就可以用更少的符号,记录最复杂的语音。
有汉语拼音基础的,速记不难学,难在熟练和实际运用。那几年里,我自学速记还是很认真的,平时练习,一个符号写几十遍上百遍,厚厚的练习笔记本用完了好几本。平时作记录,也有意识地用上速记。这样经过几年自学,算是入了门。1983年初,我所在的部队改建为兰州军区给水团。3月,兰州军区一位副参谋长来部队视察,要对全团干部作即席讲话。领导安排我作会议记录并整理讲话稿。那次的记录我基本上就用是拼音速记。那位军区副参谋长是个老八路,文化不高,又是陕西口音,尽管我原始记录比较全,但整理起来仍比较费劲。
顺便说一下,以前领导讲话,即席的很多,所以工作人员记录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讲话都有了讲话稿,甚至在领导讲话的同时,听众手里都有了文印稿,再加上录音、录像设备的普及和更新,现在又有微博、微信等等,本来就未曾真正大众化的速记理所当然就失去了它的市场。
即使是我,现在对速记也基本上只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可以用来自我慰藉的青春时期并无虚度而学习过的一种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