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2010专题>>寻访古村落>>寻访古村落报道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后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2014年04月01日 08:28:31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村中一角

陈氏宗祠

  白洋街道后陈村位于武义县东部,距县城4公里。辖湖头、皮店、后陈3个自然村。湖头村由于地处武义江畔,是古代武义、永康通往金华府城的重要水路码头。兴盛时,人口逾千,颇为繁华:村中有两条街道,客栈、店铺林立,最兴盛的时候有酒店18爿。后因湖头被洪水冲毁,河道西移,码头不复存在,村民大部分外迁,仅有几户在原地重建家园。尤其是咸丰年间太平军战乱将湖头村一把火烧了,从此繁华的湖头村一蹶不振。南宋绍兴年间,商人程升山从皖南歙县黄墩迁来,于湖头东侧220米处置屋设店经营皮货,村遂名皮店。明朝成化年间,陈之模(富八公)由义乌县双林乡下园西陈村迁至陈高山西侧居住。后为方便耕种,又从陈高山移到皮店东侧,称后陈村。湖头、皮店和后陈3个自然村世代和睦相处,上世纪80年代后村民生活提高,家家户户扩建新房,现在3个村已连成一片。

  后陈村历来重视“饬风纪”、“敦民俗”,加强村民的公德教育和制度约束。本世纪初,后陈村在全国首创村务监督制度,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的典型。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民政部授予该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诸姓源流

  后陈村现以陈姓为主,占总人口51%,并有洪、叶、张、徐、何、程等姓。

  陈姓  据《后陈陈氏宗谱·陈氏源流》记载“千四公朝奉于(元朝)至正年间(1325—1368)带一幼子庆一公析居乌伤(义乌)双林乡下园西陈,……(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兵戈扰乱,兼之荒歉频仍,故里尽遭回禄(火灾)。乃至富八公讳之模而至武邑,行至陈高山之西,乃见四山环绕,二水会合,卜筑于后陈迁居焉。”查该宗谱《行传》“行富八,讳之模,成化甲午年(1474)生,嘉靖庚申年(1560)年卒。”由此推算,陈之模迁居后陈应在成化(1465—1487)之后。陈之模迁居后陈,白手起家,“相与区处谋划者数年,相与经营图度者数载,日夜辛勤朝夕不遑,爰立基址而室家以定”(《始祖富八公传》)。经数代努力经营,到了第六代陈承志(宁七公)“为之家塾而诗书可传,为之田园而衣食有足”,与其弟陈承瑞(宁八公)“矢志诗书”,“非耕即读”,考取庠生,双列黉宫(《行宁七公赞臣公传》、《行宁八公征先公序》)。此后,后陈村确立了“重公德风化,奖学励农”的传统,后陈陈姓先后出过贡生5人,庠生、廪生36人,邑武生1人,太学生13人,被授予候选县丞、六品顶戴、八品职衔等官员7人。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陈姓宗祠免费普及初小四年,升读高小以上者实行助学金制,因而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受过高等学校教育的人才。

  洪姓  除南宋绍兴年间从皖南歙县迁来的一支外,明末尚有一支从县城东门外迁来湖头村。

  叶姓  解放初,从义乌迁徙而来。

  张姓  张姓有两支:一支为湖头张姓,迁徙此地比陈姓早;另一支张姓在抗日战争前从石井口迁徙而来。

  徐姓  民国时期从永康迁徙而来。

  何姓  民国时期从郭洞迁徙而来。

  程姓  南宋绍兴年间从皖南歙县黄墩迁来,后来一支迁徙和尚寮。

  立公德重风化

  后陈陈氏十分重视家族公德建设,在“敦伦纪”“植纲常”“饬风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乾隆五十三年,时任武义知县谢兴岐在《陈氏宗谱序》中对后陈村淳朴的民风作了详尽的描述:“一族之中老老幼幼、兄兄弟弟咸知气体相关,……行见庆吊相及,贫穷相恤,孤寡相救,患难相扶。”并高度评价“其风俗之盛,辉增宝婺矣!”

  翻开《后陈陈氏宗谱》,除了一般宗谱都列入的《族例》、《开谱定例》之外,还有《陈氏家训》、《陈氏家塾便蒙》、《陈氏四言阃范》和两条道光甲辰年(1844)定下的祠堂公议。两条公议,一条是对不务正业子孙的惩处“斥革谱削其名,其常产清明祀祭一概不许轮值与分”;另一条是对开鸦片馆者的惩处,“族中如有贪利而开此馆者,公议斥革。断其不徇情。”

  《陈氏家训》在前言中开宗明义指出:宗祠之道,凡以明亲亲也,而亲之所以亲,不外古王以六行化民成俗之意而已。仁义之心于此发见,忠爱之事由此推行,其有裨于风教也尚矣。故特申明之,贻后世鉴云。《陈氏家训》由义邑稠川(义乌)方乘时撰写,家训分6条,分别用“孝”、“友”、“睦”、“姻”、“任”、“恤”6个字概括。每条前面部分说理,后面提出要求。如“孝”字条在前面说理,并例举了“黄香扇枕”(黄香,东汉时人,幼年丧母,侍父极孝,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寒冷的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孟宗哭竹”(孟宗,三国时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两个孝亲故事,尔后提出了做人子的要求:自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务使制行不亏,身无玷缺。贫者纯艺黍稷,牵车服贾,以孝养厥父母;富者奋志诗书,显亲扬名,以报亲恩于万一。《陈氏家训》后记中规定:掌是谱者,每于春秋祭毕,宣读传喻众人庶。

  《陈氏家塾便蒙》是一篇童蒙读物。《陈氏家塾便蒙》取自宋应溪的《蒙训》。“蒙”是没有知识,愚昧的意思。《周易·序卦》云:“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所以,古人取其意把8-15岁称为“蒙养阶段”,并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是脱蒙的唯一途径。《陈氏家塾便蒙》就是陈氏家塾所使用的教材。该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思想,以四言诗歌的形式写成,朗朗上口,便于孩童识记,全文共118句。《后陈陈氏宗谱》收入《陈氏家塾便蒙》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普及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让陈氏子弟在孩童时代就感受、学习儒家伦理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为将来正心修己、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格目标做道德和知识上的基础储备。

  《陈氏四言阃范》是一篇教导女性做人道理的文章。“阃”字意指闺门,妇女居处之所;“阃范”即妇女的道德规范。《陈氏四言阃范》取自丰山先生著的《女训》,其形式也是四言一句,共96句。其伦理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孝顺和慈、恭敬贞淑、勤励节俭、遵礼崇德、顺从奉迎等。过去女性大多不识字,该文前言里就指出当时这一弊端:“世之为父母者,往往详于教子而略于教女,以故一适夫家其不可人意者多矣。”因而,要求“为父兄”者对这篇四言阃范“能于朝夕口传,俾习而记之”,务使其家族女性遵守妇道。现在以批判的眼光阅读这篇文章,还可见其散发的智慧光辉。批判继承这笔伦理文化遗产,对提炼新型女德、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还具有积极的作用。

  村务监督制度的起源 

  后陈村地处城郊,2000年以来,村里陆续被征用约1000多亩土地,村集体能支配的征地款有1900余万元。然而,当时村民对村级财务不公开、管理混乱深感不满,连续上访,但都没能得到根本解决。2003年下半年,后陈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财务管理小组,每笔财务支出,都要张贴在村办公楼围墙外,任何人都能看到。但是,对于这些土地补偿款怎么花?村民和村干部有不同的看法。村民诉求就两个字:分钱。而村干部的态度也很坚决:“不分,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矛盾迅速激化。2004年,上级派来的工作组进驻了这个村,经过一个月调查了解,摸清“症结”:此前村里有个采砂场,承包给谁?承包款多少钱?钱花到哪里?村民大多不知情,每年至少几十万元的承包费,村民一分没见着,而连续3任村干部都因经济问题“落马”。这些土地征用款,放在村里,村民不放心,担心又被村干部“挪用侵吞”。工作组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群众代表连续4天开会到深夜,最终达成共识:设立第三方监督组织。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决议,并选举产生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新的村务监督机构首先在人事上独立出来。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只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其职责是监督村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村务管理的运作。同时规定,村里所有财务开支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这是一个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民主监督常设机构,它对制度执行和村务决策管理等实施监督,并逐步形成了以“一个机构、两项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制度》)为框架的村务管理、监督制度体系。此举,开创了全国先河。

  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使村务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分离,加大了对村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创新机制,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4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即17号文件。文件特别提出,要“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很快,武义县对后陈村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这一做法进行试点并逐步在全县推广。

  一石激起千层浪,“后陈经验”马上引起了国内40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04年8月,《南方周末》最早以《中国基层民主迈入“后选举”门槛》为题,强调了武义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实践与中央政策的“不谋而合”,报道特别指出:“在中国的最高层和最基层,对村级民主和权力架构作出了非常相似的回应”,在中国的村庄权力架构中,作为与党支部和村委会并列的“第三架马车”,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横空出世,“几乎被视为17号文件的一个现实之作。”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专题报道也指出:“武义县农村这一创造性实践,与中央文件精神不谋而合”,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级权力架构中,它与党支部、村委会并列”,“走完农村基层民主另一半”。

 [1] [2] 下一页
  作者: 潘国文 古梁 涂志刚 初审:张莹,终审:周子恒 编辑: 何凌云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