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2010专题>>寻访古村落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赵村:古宣邑之美里

2014年08月05日 09:01:05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赵村全景

  赵村村口

  子女为老人剪指甲

  96岁的鲍余兴、91岁的潘新翠夫妇

  古民居

  鲍氏宗祠后厅

  古民居侧门门楣上的壁画

  色彩艳丽的壁画

  赵村位于坦洪乡东部,村庄坐落在大莱岗背西南麓,东与新宅镇安村、矿洪村相邻,北靠上周村,西南与塘齐村相接,全村由赵村、周山头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237户,525人。

  赵村古称月川,历史悠久,曾是民国时月溪乡和解放初上村乡政府驻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修月川鲍氏宗谱新序》中说:“溯吾族始祖惠孙公卜居月川以来,派衍二十余世,时历六百多载。”因此,赵村至少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赵村没有一户人家姓赵。关于村名的来历,据传在鲍姓来此地居住以前,村东的大莱坑就有赵姓人的村庄,所以村名为赵村。当地人还说赵村的村名与村口的万年桥有关,该桥在民国《宣平县志》中有记载:“万年桥,在县北三十五里赵村,里人鲍槐松捐建,傍有双星殿……”万年桥气势非凡,名气不小,所以村庄又叫桥村。因宣平话“桥”与“赵”同音,桥村就演变为赵村。

  赵村四周高山环绕,峰峦叠出;村庄山水环翠,土沃田多。因此,赵村在古代被视为“世外桃源”,是宣平北部的富裕村庄。康熙三十一年(1692)进士郑开昌在《宣邑月川鲍氏重修家乘序》中把赵村描绘成理想的桃源胜境:“俗厚人纯,居僻风古,有山可樵,有水可渔,有田可耕,有书可读,熙熙然尤为宣邑之美里耳。”

  桃源美景入诗画

  赵村鲍氏宗祠中有一幅对联:“狮头洪坑水汇流月溪,青岩九峰山挺秀赵村。”这幅对联形象地描述了赵村陡峻的溪谷地形。赵村北、东、南三面都是海拔较高的大山,距村北东方向7公里左右是龙头眼睛(1041米,《民国宣平县志》记载:“莱阳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有岩二,状如眼,故名龙头眼睛,为宣平诸山发脉之祖”)。距龙头眼睛南1公里为大莱岗背(914米),转西南为铁钉尖(902米),转东南1.5公里为李山头(1001米),李山头南2公里为青岩山(820米)青岩山西南1公里为金中梁(536米),只有村西南有一个豁口,还被回龙山(297米)阻隔。高耸的群山形成了村北的大莱坑(狮头,就是大莱坑水,该水流经狮头山,从狮口喷出飞瀑)、村东的洪坑,两条溪涧在赵村汇合成月溪,向西南流入坦溪,直奔宣平溪流向瓯江。

  陡峻的溪谷地形,林壑、溪涧、飞瀑等自然景观,加上人文因素,赵村人把村里的景物总结为“四景”。民国甲申年(1944)《宣阳鲍氏宗谱》有村图,村图标注了村中四景:“溪山掬月”、“烟桥招隐”、“西岭苍松”、“九峰飞瀑”。图后还附有图景说明:“村东有山曰柽尖,山麓有溪名曰月川,东山月上,月照溪山,山光水色相映成趣,题曰‘溪山掬月’。村南有万年桥,桥中流碧,水旁通曲径,古木丛抱掩护村舍,俨若桃源之境,题曰‘烟桥招隐’。西岭盘旋,苍松参差,上通上周,故俗称上周岭,题曰‘西岭苍松’。北望九峰矗立云表,远听幽泉隐现飞瀑,相传仲光公(始迁祖惠孙公的第三子,居大莱坑)因爱山水卜居于此,题曰‘九峰飞瀑’。”村图之后,有四景图,每图都配有一首七言诗:

  溪山掬月

  溪山冉冉月徘徊,月照溪山烟雾开。山色溪光自美好,何年即此构亭台。

  烟桥招隐

  林峦深处锁碧空,物外人间一径通。欲溯源头寻孔尚,烟桥西畔问钓翁。

  西岭参松

  西岭盘旋接混茫,虬松千尺郁苍苍。风涛浴得群龙啸,独坐林荫忆子房。

  九峰飞瀑

  飞尽寒烟万壑清,九峰突兀画难成。静听幽谷传音处,洗却人间习俗情。

  鲍氏家族源流长

  赵村人主要姓鲍,其余有金、潘、傅、何、陈等诸姓,但人口不多,都只有一二户。

  赵村鲍氏从明朝天启壬戌年(1622)开始修谱,到民国甲申年(1944)一共修了十次。在现存的民国甲申年版宗谱中,有谱序18篇,其中对赵村鲍氏源流叙述最完整的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邑庠生坦川(今上坦)潘家珍撰的《宣邑月川鲍氏宗谱序》。该序说:考月川鲍氏,族出尚党,乃大禹之后,敬叔食采于鲍因以为氏,其得姓始自来矣。鲍生叔牙,言管仲之才于桓公,凡当时管仲之功皆叔牙之举也……此地之始祖乃自月旦公,为西平县令,生有五子,避乱括苍处州丽水而居焉。长子一公迁居山下鲍上鲍,二公迁居后坦鲍村街,三公即居丽水,四公居大竹园即橄榄源,五公迁居遂昌董峰上鲍。一公之子惠孙公来见山丽水秀,遂择此地而居焉,名之曰月川。

  鲍姓是一个多民族姓氏,其源流十分复杂。赵村鲍姓可以追溯到夏禹,夏禹为姒姓,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是劝齐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管鲍之交,传为美谈)以邑名为氏,其子孙为鲍姓。此后,鲍姓繁衍,昌盛为上党、泰山、河南等郡望。赵村鲍姓为尚党郡(尚党,即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到了月旦公,已是元朝。月旦公做了西平县令(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因避战乱迁居丽水。月旦公生了五个儿子,长子一公迁居山下鲍。一公之子惠孙又从山下鲍迁居赵村,并把赵村命名为月川。

  惠孙公为何迁居赵村?当地传说,惠孙公于某年冬天打猎到此,见到四周冰雪覆盖,唯此地冰消雪融。惠孙公“瞥见斯土山川钟秀,基地宽敞,峰峦叠出,溪涧澄清,认为人间之乐土,遂筑室而居”(民国三十三年《重修月川鲍氏宗谱新序》)。惠孙公始迁时先居大莱坑,“粤自我始祖居大莱坑九峰尖下,后迁月川,遂聚族于斯焉”(咸丰六年十七世裔孙庠生文治《改造月川鲍氏宗祠志》)。太学生全孔贤专门为惠孙公迁居赵村写了一首诗,诗赞云:“太极气化钟鸿基,特堑月川地一区。山回水绕十余里,修竹乔松碧四围。阴壑时闻灵籁响,疏林频见月光辉。日暮夜离投树宿,春融花木向阳菲。清名不在首阳地,胜地何须盘谷居。堪羡地灵人杰后,诗书传家乐有余”。

  敬老崇儒民风淳

  赵村有敬老崇儒的传统,鲍氏宗谱里收录了合族公议的《敬老志》和《崇儒士志》。

  敬老志

  且寿耉维祺,诗咏之;五福一曰寿,书载之;而孔子亦曰老者安之。盖知寿也者,人生所难,亦里居不易,有故往往敬之重之。如是,盖寿为宿之精,亦国之瑞也,人之杰亦地之灵也。曲礼曰: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则天子欲问就室而珍从,百岁期颐曰上寿。历考古今,盛治重耄耋而敬英耆者也。我月川族处乡曲,可不效敬老之遗意以彰先人之门楣?今于家乘告竣,理应表老老于谱帖,以为后嗣知所以敬老即知所以敬祖云。

  崇儒士志

  从来辅群率民必需贤哲之士,而荣宗耀祖端赖拔萃之孙。然则朝廷缺宾兴则无以优崇乎道德,而乡党无奖励则奚以兴起乎斯文。欲文人丕著者必先效棫朴作人之意,使子孙竞事诗书,蔚为盛事之桢也。吾族自始迁以来,苦无所表意与斯文。今者公议,谱牒告成,无论前后或有入泮者、或登巍魁者应列名于谱系,正吾族之仁孝而礼让之兴,人文之所由肇,庶见祖先之光,尤见吾辈隆重斯文之意云。

  《敬老志》和《崇儒士志》分别引经据典阐述敬老和崇儒的重要意义,记述了在月川鲍氏宗谱告成之时,合族公议敬老和崇儒的事情。公议的结果是:在敬老方面“表老老于谱帖,以为后嗣知所以敬老即知所以敬祖”;在崇儒方面“无论前后或有入泮者、或登巍魁者应列名于谱系,正吾族之仁孝而礼让之兴,人文之所由肇,庶见祖先之光,尤见吾辈隆重斯文之意”。也就是说,把寿者和儒士记入宗谱,以引导裔孙,形成合族敬老、崇儒的风气。因此,赵村鲍氏宗谱除了在《赞传》中用专文赞美寿者和儒士外,还在《行第》中用简要的文字赞扬他们的事迹。

  鲍氏宗谱对年逾期颐、耄耋的老者都有赞词。鲍士琳的妻子王氏太君,活到92岁,其《传》中赞她“纵享期颐登上寿”,说她是“婺宿之精,人间之瑞,景星庆云,盛事所贵”。鲍广松88岁,其妻陈氏92岁,《行第》中注明“夫妻齐眉同享遐龄”。鲍士良妻子高氏87岁,“乃寿而康,年臻期颐,荣膺皇上覃恩以表扬”。赵村人之所以敬老,除了《敬老志》中说的理由外,他们朴素的看法是“(赵村)多山,居(赵村)者其皆寿乎?何以期颐耄耋不数见也。盖天之所以不轻与者寿,人之所最难得者亦寿,寿惟归于忠厚有德之人”。(下转第8版) (上接第7版)因此,宗谱对寿者的赞扬大多着眼于其品德。鲍湘84岁,其赞词为“忠厚有余,文华不尚,山林之叟,厐公(庞公,指东汉庞德公。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岘山之南,曾拒绝刘表的礼请,隐居鹿门山而终。后成为隐士的典故)堪夸,寿至耄耋,后裔繁衍,此乃天相善人也”鲍记区89岁,赞词是“孝亲悌长慈幼恤下,高齐跻于耄耋,望重溢乎百里”。鲍希缨97岁,赞词说他“立身正直,诚实待人,己所不欲弗施于人,亦为太古之民也”。同时宗谱中对那些孝亲悌长的裔孙进行褒扬。鲍承庆“敬事二亲修定省之仪,恭事二兄崇退让之节,称孝称悌,人无闲言”。鲍希佳“性至孝,承顺母志,怡声下气,不惟甘旨之奉、布帛之需常具,而晨昏定省惓惓弗怠”。

  赵村敬老之风代代相传,至今这种风气还十分浓郁。现在,该村500多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148人、80岁以上的有29人、90岁以上的有6人。9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是:鲍余兴,1919年出生;杨赛英、鲍法金、鲍宝会,1923年出生;潘新翠、潘淑媛,1924年出生。鲍余兴、潘新翠夫妇一个96岁,一个91岁,身体都很硬朗,平时还可自己料理家务。鲍余兴是村史的活字典,那些古建筑是哪几位太公何时建的,村里哪年办起学校,民国时期野猪会的盛况等等谈起来思路清晰,如历历在目。谈到自己的生活,鲍余兴脸上充满着幸福感。鲍余兴说,他29岁时与妻子潘新翠结婚,67年来夫妻互敬互爱,生养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他们名下现已有27人。5个子女都很孝顺:儿子鲍建武、鲍建增在外办企业,主动负责他们的口粮等一切开支;嫁到上周的女儿负责供应柴火;每逢节日,5个子女都会带着礼物回来看望他们。村里无论老少,对他们都很尊敬。去年村里建起了700多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于今年5月启用,村里专门安排人员为老人们做饭。鲍余兴夫妇和村里其他16位老人一日三餐都在照料服务中心食堂就餐。食堂不仅在传统节日给老人们加餐,还为老人们做了生日牌,为老人们庆生日。

  赵村地处偏僻人口少,非通衢大邑,但“耕者耕,读者读,贤良迭出,俊杰并生”(光绪五年《重修月川鲍氏宗谱序》),是当地闻名的儒士村。明朝天启前,宗谱未修,科举未有记载。现宗谱中只记载了明朝四位官员,他们分别是第四代鲍璇“钦升巡检”、鲍璧“充县掾”,第五代鲍公祐“仕福建按察司检校”、鲍公礼“充永康县掾”。到了清朝,第十二代鲍元俊在康熙年间考上邑庠生。此后,赵村鲍姓出现了1位附贡生、14位邑庠生以及数位增广生、国学生。鲍氏宗谱对每位科举上进者都有赞词。鲍元俊“颖异超群,早入黉宫,林泉寄傲诗酒,从容课训家庭之内,优游山水之中”。鲍广洲例授贡元,其赞词为“幼习诗书,早入黉宫,志尚圣贤,应荐钦崇”。鲍献谟“青年游庠得志成名,谈今博古理达辞明,品格不流乎凡庸,造诣自冠乎群英”。难能可贵的是,宗谱对那些苦读未获功名的读书人也加以褒扬。鲍记区“好读史,善谋断”;鲍希尹“天性明敏,幼习举业,因家务繁冗拂其志,今博览经史,绳趋尺步,为一方之表仪者”;鲍明荣“勤耕勤读,经日忘倦”。另外,对在绘画、书法、音乐、术方等方面学有专长的人也给予肯定。鲍周“资禀聪明,善于丹青,得郑虔(郑虔,盛唐时人,他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之三绝,诚当今之好手”;鲍炼“禀赋颖悟,博闻强识,能书,清草篆隶甚佳,每开馆设教,信者众”;鲍明鸿“赋质颖异,禀性坚刚,爱玩地理,好学术方”;鲍振邦“爱好自然,耽心美术,凡琴棋书画无一不晓,亦无一不精”,鲍锡鼎“自然爱好音乐,兴办乐会以安青年”。

  赵村虽是偏僻的山村,但很早就有私塾。民国十三年(1924),鲍振藩(1905—?)从杭州安定中学毕业,在自己家刚造好的房子(即现在的溪南路18号,俗称洋屋,1923年由振藩父亲鲍锡超建造)创办赵村小学,自任校长兼教员。该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既有考入北京大学等名校的,也有获得博士等学位的。

  传统建筑风情浓

  赵村现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公共建筑有3处,传统民居建筑有10多处,多数为清中后期,也有民国修建的。

  鲍姓宗祠:鲍氏宗谱收录《月川鲍氏建祠记》、《改造月川鲍氏宗祠记》、《甲子重修宗祠记》三篇文章,全面记载了赵村鲍姓宗祠的建造及后来的迁建、重修的过程:乾隆己丑年间(1769),族议公举元玉、献福、宏臻三人为首,筹备建祠。后来由于宏臻去世,元玉等独立难支,未能建成。到了乾隆乙巳(1785)春,又成立董事、协理机构,“合族嗣孙帑金乐捐,第党同心协力,卜筮迁基于坛石丘……乙巳冬间,祠宇告竣”。后宗祠因靠月溪,经常受大水影响,在咸丰丙辰年(1856)重修时从坛石丘迁移至门下田。民国甲子年(1924)又进行重修,“增建伙厢三间、重修原建伙厢五间,并重建戏台及四围墙壁。翊(第二年)春,又聘雇漆匠将全祠及戏台合并黝垩丹漆,及春末方始竣工”。1949年后,宗祠成为村里五个生产队存放粮食等物资的仓库。2010年进行重修,面貌焕然一新。现宗祠占地面积463平方米,有前后两厅各五间、两边厢房各三间,天井很大,中间还有戏台,后厅高耸,牛腿雕刻精美,彩绘妆饰艳丽。

  禹王庙:位于村西侧约100米处,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17平方米。供奉平水禹王、照灵候王等诸神。

  万年桥:位于村西端水口处,为石拱廊桥。该桥南北走向,横跨月溪,桥拱卵块石叠砌,桥心块石叠砌,桥面卵石铺筑,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该桥桥面原造屋7间,清咸丰八年(1856)拆除大桥两端桥屋四间,保留中间三间。民国三十五年(1946)将木板桥屋拆除,用泥墙筑成单孔桥屋3间,两侧按上桥櫈,并在桥两端设“永定”、“永安”两个月门,出永定门到宣平,出永安门到武义。

  古民居:赵村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主要集中在下厅弄附近,该处共有7座古建筑,除了西南面墙下巷10号(5间)外,从南到北分为三排,依次为:第一排溪南巷19号(俗称老大间,9间),月溪路6号、7号(5间);第二排下厅弄2号(5间,正屋3间、高三层,在解放初曾是上村乡政府所在地),下厅弄1号(5间);第三排下厅弄9号(5间),下厅弄10号、11号(5间)。这些建筑除了下厅弄9号为民国建筑(外墙为西式建筑)外,其他6座都是建于清代的三合院式建筑。这些建筑在过去是一个整体。现在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间还有两个骑马楼,骑马楼两头有门相通;这组建筑的东边据说有南北两处闸门,南闸门已无痕迹,北闸门位于下厅弄1号东首,墙壁上印迹还非常清晰,旁边还有两层类似岗亭的建筑。这组建筑西南面墙下巷10号东首有整组建筑的总大门,现大门已毁,但还存在宽阔的数十级台级正对着月溪路。这些建筑在大门外门楣上都有题词,如“凤起蛟腾”、“南极呈祥”、“克振家声”、“南屏叠翠”、“清华朗润”、“积厚流芳”、“云蒸霞蔚”,有的大门内门楣上、侧门门楣上也有题词,如墙下巷10号大门内门楣上题“世执其功”,侧门眉上题有“宅是仁”、“德为邻”。6座三合院式建筑天井南面内外墙墙檐下、门楣和窗眉上都有人物、花鸟等不同种类的传统壁画,非常精美。除此之外,赵村保存完好的还有月溪路21号三合院式的清代建筑(9间)、溪南路18号民国建筑(西式建筑,当地称洋屋,5间)

  赵村古建筑在木构件和壁画的色彩运用上非常有特色。2007年,宁波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张席淼率科研团队到赵村调研,在其《针对浙江(武义)传统民间建筑色彩问题的调研报告》中说:学界长期认为,浙江传统民间建筑色彩为“黛瓦粉墙”和“清水白木雕”原木质不施色。我们通过实际田野考察后发现,在浙江武义中、南部地区传统民间建筑上,普遍遗存着传统色彩装饰过的痕迹。这些传统民间建筑单从表面乍一看,确实“毫无”色彩装饰的迹象。但是,只要近距离的对这些传统古建筑进行深入、仔细地观察,就不难发现历史遗存至今的传统色彩的痕迹。如在赵村中,被污染较为严重的一些清代初期建造的传统古民居里,虽然受人居烟火、自然风蚀等因素影响,建筑木质构件已经面目全非,但在考察中仍可发现当时的造型艺术,也遗存着传统的色彩文化现大量传统色彩之赤色和黑色。(赵村)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构件有彩绘装饰外,其内外墙的墙体上,还有大量的传统装饰壁画。如内外墙墙檐下、门楣和窗眉及整个墙体的每一处转折结构面上,不同种类的传统壁画清晰可见。无论是木质材料构件上的彩绘装饰形式,还是内外墙墙体上的壁画艺术,所体现出的传统五行正色、间色和复色的色彩相貌。

  民间文化底蕴深

  解放前,赵村有非常热闹的传统庙会——野猪会。由于该村四周都是大山,野猪活动猖獗,时常出没危害庄稼,所以村民对野猪深恶痛绝。为保作物收成,村民常组织起来上山打野猪,因而从开始简单的打野猪仪式,逐渐演化为野猪会。野猪会起源于何时无可考,但清代已十分兴盛。据鲍余兴回忆,野猪会每五年举行一次,活动时间从农历小雪开始,到大雪结束,有半个月时间。活动期间,挑选村里长得最慢的一头猪绑在村西禹王庙前的大松树下,这头猪就是模拟的野猪,村民和过往的行人都要上前打一棒。活动结束后,杀掉这头猪,并在村里每户人家淋上猪血,把猪肉分到每家每户。活动的重头戏是游行和演戏。游行时,由42个村民身穿和禹王庙里供奉的神像一样的服装,代表42尊神出游,中间还有吹打的、扛大旗的。鼓乐齐鸣,旗帜猎猎,队伍浩浩荡荡地游过村中街巷后,向村外进发,游到塘齐、叶坑(金隆)、阳坑塘、上坦村江望自然村等周边村庄。各村庄都准备大量粽子,分发给游行队伍。有时外村的锣鼓班也赶来凑热闹。鲍余兴记得,最多的一年有陶村、后陶、软朝、上周(2个锣鼓帮)的5个锣鼓帮加入游行队伍。演戏要演5天,邀请剧团的戏金由全村村民摊派,种田地户、养猪养牛户、按人口、按户数、按男丁16岁以上各摊派一天。这种摊派给村民造成很沉重的负担,鲍余兴记得有一年他家摊派到12元银钱。这时村里热闹非凡,进村的亲戚朋友人数超过本地村民。野猪会在抗战期间停办了两届,解放后没有再办,所有会中的器具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烧毁。

  赵村还有在宣平、武义及周边县市负有盛名的农村剧团。赵村剧团起源于野猪会的锣鼓帮。锣鼓帮很早的时候有没有无人知晓,但村里的老人们清晰记得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鲍振芳、鲍新标创办的锣鼓帮。锣鼓帮成员有:鲍洪兴、鲍福兴、鲍开有、鲍双宝、鲍申宝、鲍申娇、鲍振兴、鲍李洪、鲍金章。1955年农村合作化时,在锣鼓帮的基础上,村里办起了婺剧团。村婺剧团演员都是村里人,农闲时到周边村庄演出,后来名气逐渐增大,就到武义、金华、缙云、丽水、松阳等县市农村巡回演出,1982年赵村婺剧团获金华地区文化局表彰。上世纪80年代初,鲍万成、鲍松其还创办了私人婺剧团,所以赵村当时有两个剧团。80年代中期,两个剧团由于多种原因同时解散。赵村婺剧团后来虽然没有恢复,但谈起过去,村民还是一脸的自豪。

 

  作者: 文/潘国文 摄影/鲍叶文 徐策 初审:张莹,终审:周子恒 编辑: 陈林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