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菌斑。是指黏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方法去除。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矿化的菌斑。牙石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①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
②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牙的邻面和舌面较多。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内的矿物盐钙化而成。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和牙周组织形成刺激,致其发炎。
(3)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咬合力量,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物及假牙、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5)全身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内分泌、营养、糖尿病等因素使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被破坏,失去了支撑的牙齿最后松动、咀嚼无力,当然不能发挥咀嚼功能了。
总之,不管是外界因素,还是自身因素,只要在牙齿上堆积了过多的食物残渣未及时清理干净,就会使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
牙菌斑在口中长期存在就会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使牙齿的表面不再平滑,又为细菌提供了长驻之处。一旦细菌侵犯到了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的炎症,使牙龈的纤维组织松散,门户大开,炎症进一步发展就会使牙槽骨发炎、吸收,最终将导致牙根松动、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