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欣露 通讯员 陈杨子
在新宅镇大山深处的黄呈坑村,有一个面积5亩左右,搭有10多个养殖棚的石蛙养殖场。走进养殖场,记者见到了负责人汤卓锋,他正在查看石蛙的生长状况。一翻开石板,不少小蛙争先恐后地跳进水里,“这些是今年年前刚产的小蛙,都很健康。”汤卓锋指着石蛙笑着说。
养殖水质是关键
石蛙养殖并不容易。石蛙是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游,又能在陆地上跳跃活动;其幼体蝌蚪像鱼类一样用腮呼吸,离开水就不能生活。因此,水是石蛙养殖的首要条件,养殖场附近一定要有充足、优质、无污染的水源。
汤卓锋介绍,他养石蛙养了5年,头两年是在古竹园养,但是由于那里的水质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水流量不够加之场地也不大,后来他选择搬到黄呈坑村。“养石蛙,水质很重要。这个地方我6年前就来考察过,这里的水质就是我想要的。没有过多的农田,现在我养殖用的水是直接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干净、无污染,小蛙们很喜欢。”汤卓锋说。
此外,露天养殖石蛙,还需要防鸟、鼠等天敌。在养殖棚周围,汤卓锋都放置了捕鼠夹等工具,“今年冬天我还打算重新建设养殖棚,防止鸟类进入。”
慢慢摸索终成功
重新选址之后,汤卓锋继续着他的“养蛙记”。解决了水质问题,接下来就是技术。汤卓锋坦言,自己养殖石蛙并没有学习过专业技术,“在养石蛙之前,我养鱼、养鸭养了10年,都是水里游的生物,我想着养殖方式应该差不多。”但真正实践起来他才明白并不容易,技术没过关,小蝌蚪就易得病,像吃得太饱或是吃了不干净的水它们容易得肠胃炎、烂鳃病。
“蝌蚪变成小石蛙需要经历关键的‘变态关’,在头两年养殖中,蝌蚪在这个长腿的时候成活率很低,我损失也挺大的。”汤卓锋一边自己摸索,一边询问专业人员,慢慢找到了养蛙的技巧,“现在蝌蚪变小蛙,成活率提高了许多。”汤卓锋说,只要选择好环境,掌握好技术,石蛙养殖还是能成功的。虽然之前损失了不少,但靠着慢慢累积的经验,近几年小蛙的成活量已有几万只,蝌蚪也有五六万。
三年才能见成效
“养石蛙不像养猪,六七个月就能进市场,得慢慢来,从蝌蚪到成蛙的整个过程需要3年。石蛙养殖要想成功,关键靠坚持。”汤卓锋分析,不少养石蛙的人之所以失败,关键是没有坚持下去。有的人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想投入的第二年就有回报;有的一遇到蝌蚪大批量死亡就放弃了,结果是亏了本钱,也失去商机。“养石蛙其实就像养孩子,急不得,我就把这些石蛙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经过这‘3年之痒’,它的经济效益还是挺好的。”汤卓锋笑着说,他现在销售每斤石蛙的价格是100元左右,到了春节期间还能再贵一点。
汤卓锋的每个石蛙养殖棚里都是不同年龄段的石蛙,小的才几个月大,大一点的养了一两年。“这些石蛙基本上只吃我养的黄粉虫,它们对食物的要求很高,只要黄粉虫的生命迹象弱一点,它们就拒绝食用了。”谈及石蛙养殖的未来规划,汤卓锋表示,既然已经开始了,就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还将继续寻找优质的养殖地,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