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洋渡的饥饿文青 |
|
2016年12月02日 08:51:05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大
中
小 |
|
|
“武义三中杯”征文
土鳖,在三中、一中读过书,又在二中教过书的恐怕不多。我说自己的高中母校是武义三中,其实是提拔自己,因为母校真实身份当时是叫“土高中”的城关中学。我是首批学生,当时还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尾声,虽然参加了统考,但实际还是贫协主席推荐。推荐当晚,我和同学在大队办公室窗下偷听,参加推荐的有大队干部、朱村初中教师共四五人,但声音嘹亮拍板的是敲着烟管喝浓茶的贫协主席。结果有两人推荐到武义一中,再顽皮也成绩冒尖的我,因身上流着正宗贫下中农血液上了城关中学。
小村庄小学校出来穿着缝补衣服的农村娃,初入辽阔荒野一般的城关中学,举手投足激动又茫然。学校坐落武义江边上邵地界,紧挨着机器隆隆气味怪怪的县造纸厂,教室、寝舍才造了一半,“操场”上是野草、荆棘、庄稼、坟墓丛生的原生态,围墙外一片日夜倾听江水流淌的古树林和芦苇荡很诱人。上课借上邵小学教室,住宿借上邵仓库打地铺,课余大量时间就是在建设中的母校挑沙搬砖,首批学生整整半年多都是为校园添砖加瓦的建设者。建好了教室、寝舍,操场也整出一角可供上课和跑步,我们才算颗粒归仓在自己的校园安顿下来。首批就两个高中班,大多是15虚岁进校的少男少女,虽都经历过“读书无用”“造反有理”的时代风波,但也本能地感觉到读书求知是人生成长重要内容,所以我们是在时代的转折点进入和开创城关中学的。当时城关中学是区高中(各公社还办有不少土高中),上面为办该校是下了决心和苦心的,师资大多突击抽调,主打是工农兵大学生,由于我们大多学生小学初中都是民办代课教师教的,根本感觉不出“正规军”和“杂牌军”有什么区别,只要有书读就好。
我在村小念书时,是经常给朱昌北老师站岗的“小老师”,语文常考100分;初中老师朱关仁、陈国女等教书很用劲,但我玩野了。城关中学开始是两年制高中,第一年语文老师换了好几个,没人感觉到我有什么可“造就”的地方,第二年从寺后初中调进的金斌老师做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情况就不一样了。好像金老师第一次布置作文是议论文,在第二周作文评点时,我的作文“突然”成了他课堂朗读的“范文”,我想自己一直是这样行文的什么也没有改变,怎么突然变天了呢?由于作文原因,金老师甚至要提我当班干部,可惜我不争气。有个盛夏酷热难耐夜晚,我们整班男生在同个教室打地铺汗水淋淋睡不着,我和几个同学心照不宣悄悄起床摸出校门,迎着习习凉风过白洋渡桥穿越蛙虫鸣叫的田野往县城方向散步,一直散进鸣阳楼程王处巷弄,结果一处热闹庭院不少人围着盲艺人听唱词筒,我们几个人围上一听也入迷了。等我们回校已经天亮,金老师和班干部已找遍整个校园。我至今记得金老师瞪眼像切菜一样点指头铺排大段排比句的训斥,写检讨是必须的,金老师对我“凶相”虽低调一些,但也恨铁不成钢摇头连连。严桂根老师因为金师毕业实习教过我一段语文,当时学生们都知道严老师喜欢旅游、藏书和写作,有一天早晨学生早操后,他就站在教室走廊上面向全校学生朗诵自己刚出炉大作《白洋渡赋》,那是上完课文《天山景物记》的鲜活延伸。章均顺老师教过我地理,我是他的课代表,他梳理教材知识点和强化训练能力特别强,我在一中文科班几乎没用心学过地理,高考该学科照样得高分。
人的爱好成长内驱力是主要的,有人点拨培养犹如飞行器的点火助推,在关键节点知识人文的变轨对接很重要。青葱少年在城关中学的经历,更难忘的是课余生活和课外阅读。当时的白洋渡是有生态人文特点的渡口,武义江白洋渡段的流水身段和两岸树林,在整条武义江都是出类拔萃的,她的生态优势在夏天更加突出,同学们穿行长长的古树林谈心读书、下水游泳戏水别有风味。我在城关中学开始有了写日记习惯,16岁即偷偷写起小说习作向省文联会刊《东海》投稿,收到编辑亲笔退稿信兴奋不已。在白洋渡迷上课外阅读,是我一生人文积淀的良好开端。当时下邵供销社柜台有文学作品出租,我千万百计省吃俭用花几分一毛钱租读,《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创业史》《金光大道》《艳阳天》等,让我度过一段争分夺秒狼吞虎咽的好时光。通过同学姐姐管理棉纺厂图书室的关系,借阅《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珍妮姑娘》《安徒生童话》《嘉莉姐妹》《基督山伯爵》《茶花女》《怎么办》《白夜》《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名著,因为外国名著与中国文学对比强烈,我从此爱上了外国文学阅读。快毕业时,因我太忘情投入课外书阅读,好好的视力几个月就突然近视了。就在白洋渡念书时期,我开始了代人写信和写广播稿的“捉刀”生涯。村里有个小伙子非常想引起村干部和女知青的好感,他爱上向县、公社广播站投稿,但他自己写稿经常退稿,就多次向我求援,并千叮咛万叮咛要我不要声张,结果帮他上了好几篇县乡广播稿,他因此被评为积极通讯员。
在城关中学读书时段,我就像校园起伏铺展的野草自在生长,是个十足的饥饿文青,凡抓在手里的好书,没有不饕餮吞咽并摘抄笔记的。
|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
|
|
|
|
企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