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散文
 

婺州窑寻梦

——游走汉灶村
2016年12月16日 08:49:23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汉坊婺窑杯”征文

  在陶瓷史上,出现过上千、上万个窑场。一般窑场的烧造历史为几十年、几百年,近千年的寥寥无几,而连续烧造三千年的窑系,唯有婺州窑!婺州窑曾轰轰烈烈三千年而又销声匿迹七百年,成为一道迷彩,惊起无数梦幻……

  据文史考证:古婺州,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著名的上山文化遗址就在今天的浦江。而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婺州的先民们就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造陶器。

  婺州窑分布很广,主要产地在金华、武义、东阳等地。它从商周原始瓷开始,到东汉晚期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器,并有褐釉瓷;南朝佛教盛行,莲花成为普遍的装饰物;唐代早期烧制成功了乳浊釉瓷、花瓷;宋代以后出现了彩绘瓷、青白瓷、黑瓷;一直到明代生产青花瓷等。延续时间长达三千余年,现今已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这在全国是罕见的。此外,婺州窑的堆塑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婺州窑就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捏塑、贴粘、雕刻、镂空等技艺,在各种器物上展现人物、动物、亭楼等,逼真而生动。到了宋代出现了高浮雕,这时期以乳浊釉双龙梅瓶为代表的堆塑工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民俗、服饰、建筑、杂技艺术等生活形态,这在越窑等其他窑口中还没见到过。婺州窑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青瓷的梦场。怀揣一份痴迷,我走近婺州古窑寻梦,走进汉灶村抚摸婺州古瓷迷幻的肌肤与神采。

  汉灶村位于金华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汉灶村最早建村于西汉年间,距今两千两百多年历史,汉灶村婺州窑在唐、五代时曾经兴隆一时,达到高峰。到宋代时村中的窑工、原住民却又离奇消失,现在居住的大多是五六百年前从外地过来的移民。汉灶村现时共有499户,人口1296人。

  在汉灶村口,有一棵近千年的古樟树。村里的人管这棵樟树为“香樟娘娘”。这棵树的主树干很粗很壮,要三四个大人才能将其环抱,枝桠向四周伸展着,象一只只伸出去的长臂,竭力过滤着星汉流年。高擎的绿叶,使树底下形成一大片浓荫,远远望去,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保存着历史的鲜活。

  不经是有意还是无意,时光的影子在这棵树上走过了千年,摇曳风雨,映照古窑,似曾有很多话要对世人诉说。站在树下,看着这绿华如盖、高耸云天的姿态。细心体会,这有灵的古树仿佛还真的在风中悠悠地向人们低诉着:物是人非。

  当地人告诉我:,这棵古树祈福治病都很灵验。如果人有偶尔发烧、感冒的话,只要在棵树下虔诚地拜一拜就会好……关于这些传说,我无从去考证真伪,只是当地人对于这棵树的尊敬确实存在,每逢过节便会祭拜它,以求生活安康。所以当地人把它敬为:“樟树娘娘”!

  绕过香樟树,走进汉灶村的弄堂里,这里显然已经没有了当年市井喧哗的景象。但是,陶瓷片墙、汉灶门头这些当年历史的见证者还依然存在着。

  汉灶村,因汉代以灶烧制陶瓷而得名,村史长达两千两百多年。根据金华县志记载:“汉代婺州古窑址座落在今雅畈镇汉灶村。”2007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汉灶古村可以看到一些黄泥和窑片砌成的墙,村里人称之为“岗巴墙”。这是历史最无言的诉说!汉灶村以烧制婺州窑而闻名于世,鼎盛时期有三十六条龙窑首尾相连,吞吐云烟。留下许多婺州窑碎片。后人造房时为了节约成本,便旧物利用,就地取材,将碎片砌成墙,取名“岗巴墙”。

  古代的汉灶村是古代永康、武义到金华府的必经之路,东北濒武义江,从水路到兰溪也方便。所以当时的各地商贩会到此采购,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相传汉灶村古时有数十座龙窑,遍布汉灶村的钻龙山、堂楼山、窑山、三十六虎头等。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两座龙窑,至今还能看出古龙窑高高的窑口和隆起的窑背。

  近年来,不断有来自香港特区、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地陶瓷方面的专家与学者慕名前来汉灶村对婺州古窑进行考察研究。村里满山的婺州窑遗址,对陶器毫无研究的村民们不足为奇,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瓷块,但是在陶瓷专家的眼里,这里到处都是宝贝。

  古婺州窑大量吸收其他窑的经验,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婺州窑远在唐代就为华夏六大青瓷之一,产品出口东南沿海各国。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韩国西南角的新安海域发掘了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1万件中国陶瓷、漆器等文物,其中部分陶瓷是乳浊釉的,这批陶瓷经国建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确认产自婺州窑。唐代茶圣陆羽曾经在《茶经》中这样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岳州次”,其意是婺州窑所产陶瓷排列第三位。可见其曾经的辉煌。 (未完待续)

  如今,汉灶村还迎来了一位婺州窑大师——陈新华。他是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婺州窑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潜心创作,赢得大奖无数。现在,他把工作室搬到了汉灶村,决心复兴婺州窑。陈新华的工作室经常迎来一批批慕名前来的游客。

  漫步在汉灶村古老的巷子里,十指尖尖轻轻滑过岗巴墙,感受那一份古朴的韵味。我更期颐在纵横交错,深深浅浅的缝隙中能够触摸到陆羽茶碗边活跃的梦幻……

  岁月悠悠,溪水潺潺,沿街随游,触目所及,现时的汉灶村生活闲适,民风淳朴,大有桃源风情。闻着从各色风味的小吃摊前飘扬而来的香气,和着茶馆忽高忽低的吆喝声,我的思绪化作了烟云,任它随风飘荡,忽悠忽幻。跌进一个名为“和谦巷”的小巷子,铺开一段关于它的传说。

  相传早年傅家有位叫傅喜荣的人,幼时勤奋好学,考取状元,当上了大官。官至宰相,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当了宰相之后,乡里乡亲对他的父母也十分尊敬。官府、县衙的大人、老爷都成家中座上客。村里人就别说了,看到傅老爷也会远远地就点头弯腰打招呼,生怕得罪。村里大小事情都得向傅老爷汇报。久而久之,傅老爷也就有些目中无人,经常会在村里横行霸道,乡亲们也都敬而远之。

  后来因与邻居造房而起争地纠纷,傅老爷写信给在京城的儿子,意思是叫儿子和当地的县太爷讲一下:要把邻居的两个儿子抓去坐牢,然后把邻家房子拆了。傅宰相收到家书,看后叹笑。当即写下回复:“千里家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父应为乡里样,儿在京城官为相。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傅老爷看过信后就马上醒悟,跑到邻居家,把儿子的回信讲给他们听,并同意让出三尺地基,邻居听傅老爷这么一说也让出了三尺,这样两户人家间的弄堂就变成六尺宽弄堂了。后人就把这六尺弄堂取名为“和谦巷”,流传至今成为佳话。

  今天的傅家老宅门位于村西,建于明初。相传主人当官后,为人敦厚,谦逊有礼,为官更是两袖清风。当时金华府衙巴结傅家,悄悄为傅家大肆修葺,将大门修得气势恢宏,内里更是富丽堂皇。此事被在北京的傅官人知道了,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传回消息,强令拆除,恢复老宅原貌。并留下家训:傅家子孙为官不贪,若富则必回馈乡里,若有不仁不义之辈,均除家谱之名。此后傅家子孙留着此门作为念想,以警戒自己不许忘祖先教诲。

  今天汉灶古村,白墙青瓦,小桥流水,所到之处都是那么古色古香,令人回味。游弋其间走累了,就在沿溪的茶馆小憩,叫店主人沏上一杯清香的农家茶,细细品尝,别有一番滋味。间或间,不时可闻吆喝声传来,原来是门口的菜农在张罗着叫卖。茶楼里倒也不失生趣,一大早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人们,都在聊着近来所发生的新闻趣事,更有老者起劲地说起汉灶的历史、婺州窑的故事来,这就是他们一天中的幸福时光,也是我琢磨揣测的梦场。

  现在的汉灶村,村两委带领全村百姓,正在积极整合婺州窑、婺剧文化、斗牛文化、婺派古村落等等深厚的资源,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河道、古桥、古树的保护,让各类文物为非遗主题小镇增色。

  汉灶村已经注册成立了“金华市婺窑小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正运营着汉灶村整体的规划与发展。前期已投入30多万元制定了规划书。接下来,婺州窑传承人陈新华还将与该村合作,在婺州窑遗址附近建立婺州窑工作室、展销室、制作体验室等。

  他们这样告诉我:我们要把汉灶村打造成一个能让四方来客“有梦可寻”的乐园;“有呆可发”的奇幻之地……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