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建平的弟弟陈建国先生找到我,约我为陈先生的自传作序。原来,陈氏兄弟早就约方超先生为他父亲整理了一个叙述他父亲一生经历的文章,这就是他们的父亲的自传。目前文字初稿基本完稿,故约我作序。
由于我和陈建平是80届义乌师范的同学,相交30多年,而且我们相互帮助,情同手足。他在90年代后期转型为房地产商,因此在我建房等诸多方面都曾经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至今我们依然如故,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回忆曾经的如歌岁月,畅想未来的老年人生。所以,拒绝是丝毫没有理由的,于是当场我也就答应了。但是,事后想想,也有一些后怕,因为这么正儿八经的应约为别人的自传写序言还是第一次,有一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其二,还没有看过稿子,心里有点儿嘀咕: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一部自传?我是不是能够写到位呢?
直到看了稿子以后,我的心才放了下来。因为自传写得很平实但是却很丰富。我一口气就把全文通读了一遍,我感到文本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因为从文革开始的年代,我自己也是亲身体验过的,熟悉的、昨天的、难忘的一切都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记忆里。我的心里似乎有着许多的话要说,我想了许多许多,思绪一下子无法平静下来。原本是怕没有话好说,而现在的情况是想说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勤劳肯干是那个时代的普通工作者所具备的基本品质,陈先生也不例外。他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开始担任文书一职,此后曾经担任过会计、宣传委员、宣传干事、支部书记、党委委员、党委书记。职务一变再变,但是,工作的热情不变,工作的干劲不变,革命者的理想信念不变。他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拼搏奋斗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上,直到1976年以后,才转行做了县鱼种场场长和县畜牧兽医站站长。
服从组织是那个年代基层领导干部的必备基本觉悟。陈先生的工作职务不断的提升,工作环境不断的变换。环境不论好坏,地域不论远近,他都从来没有过任何怨言。拿他自己话来说就是:“多年的革命工作,培养了我组织上要我干啥就干啥的思想觉悟。”他1950年参加工作是从要巨开始的,而后历经了履坦、邵宅、茭道、壶山、桐琴、泉溪、宣武等地,可以说是绕县域转了一圈。哪怕是退休以后,他还参加了县里的森林普查工作组,足迹几乎踏遍了武义县的山山水水。建国后所发生的一切:剿匪、镇反、粮食统购、建水库、办食堂、炼钢铁、四清、社教、一直到1966年的文革,他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亲历者。难怪,如今回首往事耄耋之年的陈先生总是侃侃而谈,感慨良多。
富有理想、对党忠诚是那个时代所有党员干部的基本立场。陈先生也一样如此。自从1954年入党,他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服从党的分配、忠诚党的事业便成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奋斗目标。所以在剿匪的第一线我们看到了他机智的身影,在粮食统购中我们看到了他忙碌的身影,在沸腾的水库工地,我们同样看到了他那不辞辛劳的身影。办食堂、炼钢铁、搞四清,他又何尝不是风风火火呢?
1966年,他被作为走资派打到在地,接受了许多次的批斗和审查,可是,他始终对党忠心耿耿、没有过任何的怀疑和埋怨。他说:“在文革人妖颠倒的日子里,我依然没有丧失坚强生活下去的信心。”是的,这一点他自己做到了。自己做到了还不算,他还能够无私的冒险帮助别人。当他看到被关在一起的“劳动改造学习班”的两个女学员思想矛盾、困惑而想不开时,他不顾自己身处逆境居然开导和安慰她们:“要相信毛主席。”“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的。”“想想小孩还小,为了小孩再难也要活下去。”在他的开导下,这两位女“学员”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当然,我们从自传里看到的还不仅仅是一位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基层干部的典型形象,我们还有幸看到了陈先生人格的另一面:他是一位富有情趣的具有自己生活乐趣的特殊的大写的人。首先,他作为父亲,在自己50岁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女儿成为正式的工人,他毅然的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提前退休。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养的时候,他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外还学会了钓鱼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娱乐活动。年纪大了以后又学会了打牌和麻将,生活过得比较丰富和滋润。
总之,陈李财先生的生活既平凡又复杂、既顺畅又波折、既简单又丰富。说实话,当我读完这部专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想联翩,感慨万分。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似乎看到的不仅仅是陈先生一个人的遭遇,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故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父辈基层干部的影子,看到了许许多多父辈普通干部的人格,甚至于可以说陈先生完完全全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了。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先生的自传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了,他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自传,他是一个时代的叙述,他是一个时代的呈现。那么,这一部专著也就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个缩影了。
我和这部专著的整理者方超交流了我的想法,如果在这个文本的基础上再加以充实和润色,把它写成为一部纪实文学的话,它的可读性会更加的有趣和生动,它的历史价值也会进一步的提高。当然,这又是后话了,这个专著已经相当的吸引人,并具有了它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是为序。
又记:惊闻陈李财先生于2017年1月17日因病经抢救无效在武义县人民医院辞世,享年90岁。他的自传回忆录还没有来得及定稿出版,实属遗憾。发表此文,意在表达笔者对陈李财前辈的深切缅怀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