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途中
明“芳廿三暨安人李公之墓”坟柱对联
太乙洞遗址
“百步峻”凉亭原址
近年来,《武义县旅游志》纂修人或考察实地景观,或搜览典籍记载,日前从《重修金华丛书·武义宗谱》中发现一篇《太乙洞序》,甚为好奇。明代文人为武义景观撰记诚不多见,而称之太乙洞者,闻所未闻,况览其所记,深悦其文采,更佩其文理。唱和诗篇,也意境隽永,决意前往探访。先将其记文与唱和诗篇恭录如下,记曰:
粤自天地开辟,川岳孕奇,故异境幽庄,星罗棋布。若浙之武陵,括之鼎湖,台之桃源,婺之松宫,皆足以栖迟隐逸,啸傲英豪,而不限于地也。余惟世居夏嘉,溯之上流厥里许,巉岩壁列,盛岑街排,洞天幽而尘绝,河汉悬而瀑飞。龟龙托幻,云物彰奇,楮墨莫既。诚人世之奇观,而适游之乐地也。间堂与玄阳六山子者,优游杖履,谈咏壶觞,甚者得趣,几至忘归。客有漫访者,请曰博趣达观,聊以娱,始曷其深。然,水以龙灵,山以仙名,夫既洞以为胜,其有因而名之乎?余应之曰:洞天福地,名义昭核,观夫茏苁深邃,出烟八霞,山之所以洞也。万原于一,太始于微,洞之所由名也。至若俯仰古今,青藜踪迹,契道忘形,谷神并立,是则吾党之名之也。客抚然曰:命之矣,曷铭之以永斯名乎?遂书以为序云。时万历辛亥(1611)菊月谷旦涵虚散人熙宇子芳春书。
作序者同时作诗两首:
虚涵一窃倚崆峒,瑞毓华阳自雨松。
翠壑流云添玉液,仓枝和露拂清风。
天开霁色冰壶净,月浸寒漪石磬空。
隔断烟霞尘不到,水帘飞瀑漾龙宫。
又
太极分仪象,居然一瑞洼。
岩虚云作构,溜急水生花。
山色凝空翠,壶光逗月华。
乾坤凭俯仰,谁羡五侯家。
唱和诗篇有:
咏太乙洞序玄阳汝文甫
崔嵬石磴倚崆峒,上有飞泉百尺松。
日出龙潭鱼兢彩,云归虎穴鸟呼风。
不时雨点睛天洒,瞬息岚霾蓦地空。
独坐朱明尘俗远,俨然身在水晶宫。
又
鸿蒙涵太极,开辟此成窝。
地产长生草,岩依不谢花。
云窝终日静,邃窍自年华。
莫讶蓬壶隔,仙凡总一家。
太乙洞步韵六山山人宁
家山起石是崆峒,兀坐清荫自古松。
激水翀飞高拂雨,巨灵出深细生风。
昙英纤簇莲舟小,妃菊香浓色相空。
云卧不妨衣袂冷,却缘盟在谪仙宫。
又
云锁深深处,怡然古石洼。
幽寻芝作茹,悟觉杖生花。
物处耽时兴,闲坐阅岁华。
沧桑由变化,风月自山家。
太乙洞步韵望溪甫肖汉季弟也(外一首)
天河谁挽下悬洪,涤尽凡心伴古松。
长啸一声山鬼雨,扪溪终日海涛风。
丹传老子烟霞迥,道在希夷华岳空。
云水洼中饶胜概,相携太乙八仙宫。
诮游太乙洞
疏凿岩崖一洞开,俨如天就亦奇哉。
临流活泼忘尘虑,觅静溪玄与世违。
乘兴携朋寻乐处,兴闲不见白衣来。
忽听云庵钟数下,忙向禅门乞谒归。
太乙洞后跋六山山人宁
太乙洞,古石窝也。乃其水色山光,物情风景,俨然幽碧奇雅,真令人可嘉可赏。古以雅嘉名地,信矣!余尝与玄阳涵虚子乐游登览,饮酒赋诗,命之曰太乙,一日焚香,吁仙降乩也。时有天府朱真居者,作诗以纪胜事。其为景凡八,若雨松,菊妃诸编,品题不一,皆玄虚为之。饮袖继有作者望溪诸子等,皆联篇累牍,拖玉缀珠,毕引于前。然则望景效颦,掷砖相从,用成貂续,固同游者事也。噫!舍我其谁哉,可讶也。
今年2月18日,正逢晴好天气。我随《武义县旅游志》编辑部诸君,兴致勃勃乘车探访。泉溪镇政府潘明岳君陪同,夏嘉畈村李金昌、李建华两位长老带了柴刀,早早迎候在盛岭头,率我们探访洞穴。
洞穴所处位置正在盛岭头水库泄洪道的末端。也就是在水库大坝东侧山根之处。在未建水库之外,夏家畈与董源坑之间有一条便道,大坝外侧原有一条俗称“百步峻”的山岭。岭头建有一座凉亭,山岭全由青石板铺砌,凉亭宽敞标致,便道就从亭中间穿过,凉亭系由泥墙打就,西墙靠近山墈,东墙临近山涧,墙柱之间联在一起的木板正好用于路人靠墙坐歇之用。这条路我不知走过多少遍,亭子中也不知坐过多少回,只知道百步峻外侧有口深潭,却从来未去察看过潭的具体位置,更未闻有个太乙洞。
我们一行人来到百步峻的处所后,凉亭和石板路都已不见踪影,据说是造水库时拆掉了,只留下长满草棘的路基和亭基,不由觉得让人有点儿苍凉,正当我张惶之时,程庆仲、朱连法和包剑萍诸君在村中长老导引下从百步峻草莽而下,向岭脚溪坑折返寻潭。我则攀着草棘杂木乘山洞背面而下,临近洞背却难攀援了,只看着他们在或行或跳,很快就到潭边。剑萍老弟身手敏捷,不时用照相机东拍西照,还跳过洞底石块钻进石洞之中。我在洞背却也一览无余,只见石洞并不宽大深幽。剑萍说大半间屋面是有的。石洞东临水潭,潭壁浑圆光滑,外侧乱石成堆,内侧潭水碧绿,却也深不可测。潭的后壁高约10余米,垂直险峻,若是水旺,必成颇为可观的瀑布,如今水未漫出泄洪道,也还有涓涓细流叮咚入潭,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据向导说,潭的上游山涧中,原本还有米筛潭,托盘潭,都已被水泥封成的泄洪道埋没,甚是可惜。还有山洞两旁的古树杂木也已砍伐殆尽,古诗中吟咏的古松更不见踪影。不过山涧东侧的高山上,翠竹成林,掩映着山涧,依然留有几分清幽。
我们返回大坝上面后,李金昌恍然告诉我,对面山上的太公坟,修坟时坟碑上的字还是你写的呢,坟柱上也写着“太乙洞”三字,你真不记得了?我只是摇摇头,一脸茫然。于是一行人又去看他们的太公坟了。越过泄洪道,也就只有百来步的山坡生凹处,一座“芳廿三暨安人李公之墓”的大坟赫然在目,自己写的字总是赖不掉的,只怪自己方逾古稀怎么就老昏了。近前一看两侧坟柱上果然刻着“百步金阶枕眠犬,太乙洞上乘奇龙”。据说太公墓所在的山,北侧与洞山接壤,南侧山势蜿蜒腾越,延伸到董源坑寺前畈后山百岩下,称为龙岗。坟墓对面的山犹如卧犬,细看维妙维肖。有此对联佐证,这回探察的洞穴,无疑就是太乙洞了。
一行人回到大坝之后,因作太乙洞序的熙宇子李芳春另有一首《游太乙洞跻云庆庵》的律诗:
扶桑日出洞门开,峭壁烟霞锁钓台。
冰涧芹泉寒泻玉,石衢松露滑生苔。
梵宫百杵晨钟发,宝婺千年华鹤来。
迢递排街岑绝处,白云深护小蓬莱。
这座寺庙就座落在盛岭头一条到千丈岩,一条到夏嘉畈的丫叉路口北侧。原寺庙《武川备考》也有记载,因造水库拆毁,只保留了莲花柱等部分构件,直至两年前募资重修。释伽牟尼等佛像系请天台工匠用樟木精制,形象生动,尤其是主佛,高约丈余,慈眉善目,令人肃然起敬。县域内除延福寺的玉雕像外恐难出其右。此外,夏家畈的两位老农还谈起抗战期间,国军79师所属官兵为狙击日军,在清溪口、麻田奋勇杀敌后,又退守盛岭头顽强狙击,约有一排官兵壮烈殉身,也应该立碑纪念。这三处地方都在半里地范围内,如能综合开发,与千丈岩景区联接,景区主题自古代至近代,异彩纷呈,相得益彰,人文价值又当刮目相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