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温泉城》周刊推出小文《建设与保护》,好几位农村有识之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们的村庄原先是多么古老有文化,一幢幢古朴沧桑的古建筑和一条条深邃幽远的巷弄是多么厚重珍贵让人回味无穷。言下之意那些倒毁和拆除的古建筑和老巷弄令人心痛,那是连根拔起的消失,令候鸟飞翔栖息手足无措茫然失落。
村落是村民集体世代聚居的鸟巢。国家公布一批批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给予保护,保护的是中国有根有脉的传统文化,只有大量的建筑风物透露出强烈的中国历史文化元素气息,我们才知自己仍然生长在上下五千年的炎黄中国。保护修复古村落,有钱是好事也是坏事,没有了乡绅秀才的村落,如果行政管辖一方又急功近利一心只求政绩,往往会面目全非砸钱办坏事。现代科技下的建筑钢筋水泥铺展,墙壁门窗可以拆迭成一块块随时组合移建的零件,房子可以成为游走的汽车旅馆,一幢幢崭新的现代房子真是无根无脉的“儿童玩具”升级版建筑。如果一个有几百上千年历史的村庄,没有了地标性古建风物、独特的古树池塘小溪和村口风景,只是一片白茫茫的新房子,千篇一律让人不知坐标地理找不着北。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梳理保护代表村落历史根脉的文化遗存,一幢幢经典老房子,一条条古朴老巷弄,村口古树和上千年胎记般的村落老景,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那是对古文化历史传统的破坏和毁灭。
我们以申报非遗和传承传统文化为荣,村落经典古建古朴巷弄和独特风情风物就是活态非遗和传统文化。璟园古民居已成武义文旅结合典范,一幢幢东南西北行将毁灭和消失古民居,经过精心梳理修复整合成就辉煌经典景观,吸睛卖点就是中国元素浓郁底蕴丰厚的古建筑古文化。一个村庄没有几幢老房子、几条老巷弄和历史胎记般的风情风物,还是一个有历史根脉和生命香火的有文化村庄吗?古民居就是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可以供子孙游客参观传承,也可以改造成文化民宿开发乡愁旅游。几百年遗存的老房子只要还有完好的框架就可以修复,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宗祠老房子是根,弯弯曲曲的老巷弄是藤,池塘小溪山坡村口老树生长枝叶。把根留住,让美丽乡村弥漫历史传承的文化遗存影子。在武义县城老街区的文化保护中,有人提出老一中孔庙大成殿门前的泮池是我们的眼睛和肾,如果泮池一带能够修复庙堂成为教育文化发展中心,我们才真正重视历史文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