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武义之行,始于足下,虽然我不像正规的老师那样有能力和经验,但我有热情和耐心,用独特的方式陪伴特别的他们,尽最大的力做最对的事。一根火柴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至少它曾经照亮一个地方,点燃一堆篝火,我相信未来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人,奉献青春,照亮未来。
谢扬:二十天如此短暂的时间让我完成了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变,学会了换位思考。与孩子相处就如同与幼时的自己相处,我很感恩支教给了我一次与“自己”交流的机会。与其说是我去教授孩子一些知识,不如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孩子的顽强拼搏,孩子的不屈不挠。
李靖:二十天虽然不长,但在我们支教队员的心中,将会铭记一生。在下邵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二十天里,感触最深的还是“责任”二字。作为队长,作为老师,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工职学院支教队员,每个人都在尽力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我想在这之后,我们都会成为一个尽职尽责、凡事都会努力做到最好的人。
潘晓萌:在茭道镇朱王村二十天的支教生活转瞬即逝,结束时,有家长跟我们分享小朋友的成长蜕变,自豪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很高兴可以以老师的身份参与小朋友们的人生,很幸运可以以队员的身份参与春泥计划。
任俞菲:在这20天的支教中,课堂建设、日常生活及业余活动充实了我们和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洋溢着的热情与纯真的笑脸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前路漫漫,希望我们这20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生活上的陪伴,我们将汗水挥洒在武义,更将梦想绽放在武义!
蔡淼鸿:这20天支教过程中,我从一位学生变成了一群孩子的老师,让我体会到教师的艰苦,面对这样一群孩子,从刚开始的束手无策到后来的略有小成,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坚定。这20天虽然很短,我懂得了很多,也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好自我的身份,无论未来怎么样,都应该用心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颜丽馨:当一个人从学生变成老师,当一段时间由玩耍变成支教,当20天变成一生的记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当小朋友们快乐地跟你说老师好,当家长们欣慰地对你说辛苦你们了,当村民一次又一次地询问你们是支教学生吧?一切都变得不一样,成长需要时间来发酵。筑梦支教,感恩有你们。
周诚宜:在大学,我们是大学生;在乡村,我们是小老师;在社会,我们是好青年。角色的转变在支教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浓浓的情意也在这个盛夏活力绽放,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队友情,在微信家长群里面看见老师们你们辛苦了的字眼,这不仅是家长朋友们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这更是我们支教生活前进的动力。
吴彭春: 20天时光,一次不一样的体验。在外人看来是大学生下乡体验生活,对我而言则是提前进入自己的专业环境,在武义农村的支教生活使我更加坚持去做一位人民教师。支教生活让我收获了一群共同奋斗的队友和可爱的小朋友,知道了如何与社会上不同阶层人士的交流,也留下深深记忆。
徐盈: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平时模拟上课的对象都是班级同学甚至是空气,坛头村的这次支教之旅,让我体验了一把真正的人民教师。支教中,我也做到了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有的责任心。
邱子阳:20天的支教生活挥一挥手就告别了。孩子们簇拥依依不舍,仅仅是20天的陪伴就可以如此动情。书包里塞满了孩子们写的信、画的画。回想来支教的初衷,是想遇见那些单纯的灵魂,享受与队友们同甘共苦的集体生活,和孩子们一起在炎热中欢歌,一路星辰一路风雨。
彭瑜:武义的孩子热情、好奇、渴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超乎我的想象。上课时,是你们一遍遍问着,老师老师,我们今天学什么?也是你们一次次低语,老师你别走好不好?你什么时候再回来看我们?武义界首村,是教会我成长、爱与陪伴的地方,我们与孩子们亦师亦友,一路前行。
胡晓微:一个村,六名队员,三十九位小朋友,二十天支教,不悔的青春行。我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开展了系列的特色课程,向孩子们普及安全知识,为他们带去欢乐。他们用真诚和朴实的笑脸教会了我们要保持那颗纯真之心。感恩支教,一起成长!
祁钱镓:在湖沿村的二十天,我们与孩子们的相遇延续为陪伴。分开那天,十几个孩子在文化礼堂等我们,合影、聊天、踢球、相互泼水。“老师,我爱你!”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我这一辈子无法抹去的回忆。实践至此,唯有感恩。
黄绎璇:转眼已是武义支教的第二年,从大一时的队员到现如今的队长,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二十天的支教时光,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还有柴米油盐的生活。一天天的相伴,一次次的关怀,我们收获了孩子们的欢乐与信任,也体验着平凡生活的温暖瞬间。
戴喆琛:这一次实践,让我成长了很多,让我变得有能力去担起每一份责任,能耐心地鼓励孩子,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同时也有不少的“感动”。如果再有机会去武义支教,我定会毫不犹豫踏上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