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大队办初中,我进入朱王初中复课闹革命。1971年我进入武义一中。当时,在毛主席教育方针指引下,学生不但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而且,从“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就废除了高考制度,改用推荐上大学的办法。
1972年冬天,我高中毕业,未能获得推荐进入大学,于是自然地成为了一个农民,参与到年复一年的春播秋收,夏天抢收抢种,冬天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脸朝黄土背朝天,便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劳动最辛苦时,早上四点天没亮就下田割稻拔秧,晚上八点才收工,脸上满是蚊子叮的疱,脚上还爬满了蚂蟥。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精耕细作,学会了驾牛犁耖耙,催芽育秧、植物保护、粮食保管,成为了一名正劳力。除了下田耕种,因为我稍有文化,所以又担任了植保员、记工员、会计员,是生产队里的行家里手。我用我的勤奋好学证明我的聪明才智;我用我的吃苦耐劳体现我的工作能力;我用我与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可是,在那白卷英雄猖獗、上大学靠推荐的年代,像我这种没有权力依靠、没有关系支撑的平民百姓,想进入大专院校深造,真是难啊!
每年一到推荐上大学的时节,我都会打听上大学的有关信息,都会去报名。但我只有报名的权利,却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上大学不行,我想去当民办教师、去当工人、去当兵、去当公社的七员八员。但大队干部的一句“不行”,我就不行。几年来,我多次报名参军,多次被大队否定。在这样的情况下,1976年冬我直接向公社人武部报告,要求参加体检、并应征参军入伍,还说明了我为什么要求当兵、大队为什么不同意我当兵,甚至不给我体检的前因后果。我向公社人武部承诺,到部队我会当一个好兵,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公社人武部经过调查论证后,认为我是一个好用的青年,安排我去县征兵办体检。体检合格后,又去做大队干部的工作,希望他们能支持我入伍。但大队干部不要任何理由,就是一句话,不同意我参军入伍。最终,我连一个兵都没当成。一次次机会,就因大队干部一个不同意瞬间丧失了;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就因大队干部的一个不允许就残酷破灭了。当年生产队、大队干部的权力真大,可谓是一手遮天。一个大队干部就能把控我的命运、葬送我的青春。
1977年10月21日晚8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传来了我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好消息。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中国由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我听后非常激动,我想,命运转折就在今年。我要报名参加考试,要考出优异成绩,实现我的梦想。
由于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首次高考,考生学业多已荒废,以前所学知识简单且较肤浅,各考生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于是武义一中组织本校历届毕业生考试,择优组建两个高复班统一复习,以应对高考。但我高中毕业已满五年,考试内容多已忘记,第一次考试我没考中,不能参加高复班复习。由于是“文化大革命”十一年来的第一次高考,从十七、八岁的应届生到年已而立的老三届纷纷应考,全县考生上万人。县里进行了一次初试,按一定比例,取初试成绩靠前者共2168人参加全国统考。这次初试我榜上有名。初试上榜后,要决定报考大学还是中专时,我纠结了。我是农村考生,只要能跳出农门就满足了,这次机会决不能让它逃跑。于是我决定报考中专。这时离全国统考只有二十来天。这二十天里,我脱产在家复习,没有老师指导、没有复习资料,就凭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把高中所学的全部教科书翻了一遍,把自己认为的重点概念、定义死记硬背,印在心里。二十来天仓促复习后,带着憧憬,1977年12月23日和24日,我参加了一生最重要的考试——高考。考试过程既紧张又兴奋。考试很快过去,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分,心里实在无底!
不久后,公社教办的同志竟然给我送来了志愿填报表、政审表,并通知我体检。我知道自己考上了,但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是多少,而且还要经过政审这一关,大队的政审评语会怎么写呢?我的命运依然在迷茫之中。
果不其然,我听说,大队给我的评语有失公允,诸如“资产阶级思想严重、不安心农村、不服从组织分配”等。我的心凉了,恐怕上学的梦又要成为泡影。我无力抗争,只能听天由命了。
1978年2月20日,投递员把一封信亲自送到我手中,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录取通知书:你被金华农业机械化学校录取,请于3月10日到校报到。我终于考上啦!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制度胜过了权力,考分高过了评语。阻挡我求学的关卡瞬间被冲垮,限制我上进的门槛顿时被夷平,禁锢我困顿于此的牢笼统统烟消云散。高考制度的改革,给我们进步青年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1977年的高考圆了我多年的梦,我终于可以跨出农门,专心投入知识的殿堂,努力求索。我的眼前海阔天空。
1977年高考是最难的一次高考。一是决定恢复高考到全国统考只有两个月,复习时间短。二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没有先例、经验可循。三是从老三届到应届毕业生,学生群体庞杂,试卷标准很难把握。四是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复习,知识运用难度大。五是考生数量众多,仅武义一县,十一年累积的考生即过万人,而第一年高考招生人数少,可谓百里挑一。
1977年,武义全县上万考生参加初试,择优录取2168人参加全国统考,最终被高校录取19人、中专及技校录取52人。即使预先淘汰了一批,高考录取率仅为3.27%,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1999年后,国家已停止招收高中中专生。因此,中专生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同时也不被现代人所重视。但在40年前,乃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考中专是农村考生的首选,成为一名中专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为我是一名40年前的中专生感到光荣,我将永远记住来之不易的1977年高考,它圆了我一生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