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新闻网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昨天,“归去来兮”2017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武义)国际高峰论坛在俞源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景观与领土治理与管理中心主任Carmine,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宇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晓,县领导张新宇、章旭升、郭忠明、钱建国、朱鹏、钟晓谷、黄红梅等省市县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民间文艺、乡土建筑、民俗学、历史学等领域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
县委书记张新宇在致辞中说,武义是一座江南古城,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隐逸文化、养生文化、明招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孕育了武义绚丽多彩的农耕文明,境内较好的保存着100多座传统村落。近年来,我县从践行“两山”理论战略全局的高度抓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着重在复活传统村落整村风貌和传统民居生命力、重振传统村落经济活力、弘扬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新宇说,传统村落是民族的魂、文化的根。多年来,中国文联及中国民协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记忆传承,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古村之幸,也是文化之幸。国内外1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俞源,共谋古村保护,共商古村发展,必将为我国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推动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发展迈上更高层次。
陈建文在讲话中说,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的传统村落保护之路。做到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制定综合全面的古村落保护规划;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深入挖掘古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古村落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构建传统村落保护新型工作机制。
田宇原在讲话中说,浙江传统村落的多彩风貌,既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反映,也是江南传统人文的重要载体,更是浙江人民心中最典型最浓厚的乡愁寄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更多的地方政府重视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更多的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意识和理念,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频,在实践创造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超越,实现古村落保护的历史性进步。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向大会发来贺信。他说,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武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遗存丰富、风情迷人的传统村落,更重要的是武义人民和政府珍视自己的这些特有的文化财富,积极向相关专家、学者寻求保护和利用的良方妙策,以及学理上的依据。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正体现这一初衷。故此,希望诸位专家大力参与和支持,积极贡献良策,使武义传统村落的魅力永世长存,并成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一个典范。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晓为浙江传统村落(镇)文化保护专委会授牌。
论坛开展期间,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景观与领土治理与管理中心主任Carmine,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作主旨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的政府职责、行为机制构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原住民与传统村落复兴;民俗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产业与传统村落有机更新;传统村落保护的协同机制和策略(古村落群)保护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会前,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还考察了俞源村、延福寺、郭洞村和璟园古民居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