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看到阿良哥发到朋友圈的信息,才知道又已到了“世界读书日”。当天我是5点30分起的床,上班之前看了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实践论》一文,通读了197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也算是和读书日“应时应景”了。
爱上看书是从喜欢上看小人书开始的。当时在村里我和堂弟跃世也许是小人书最多的,《渡江侦察记》、《地道战》、《真假孙悟空》、《抗日英雄王二小》等有几百本之多。小学四年级暑假期间,还与跃世和起来到武义县城摆过小人书的书摊,挣了一个学期的学费。
小学五年级时一段时间,借宿在原寺前乡父亲的朋友小钟的宿舍里。离宿舍几步远就是乡里的图书馆。管理员姓徐,是一位身材高佻,圆脸、大眼睛,乌黑长发及腰的姑娘。我叫她徐老师。那时候作业没有现在的学生多,一下课我就往图书馆先借了书再到宿舍津津有味地看。每每见我走进图书馆,徐老师都会热情地招呼我,问我想借什么书。在那段时间里,我看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和《杨家将》、《呼家将》等书籍。
初中毕业不久,也曾碰到徐老师。当她得知我连高中也没考上时,大吃一惊,说这么喜欢看书的人高中都考不上,很是替我惋惜。那时候我自己也不明白,现在想想,我那时看书只是一种“悦读”,看的也都是课外书,从来没想过要从这些书中学到点什么,只是觉得一捧起那些书,就难以放下来,往往一看就到后半夜,心里很愉悦,充实。从第一天到图书馆借书至今,看书对我来说似乎一直都停留在“悦读”的境界,满足一下精神上的愉悦而已。没有进行深入阅读,要不然现在可能也“小器晚成”了。
看了一些书后,十七八岁时也跃跃欲试地写点所谓的小文章向当时的《武义科技报》投稿,记得第一篇稿件发表是在1989年,得了5块稿费,后来又发表了几篇,加上会跳霹雳舞,在厂里便有了些小“名气”。在《金华日报》第一篇稿件发表是1990年年初,标题是《妈妈请放开我的手让我自己走》,编辑还按了评语。那时候,我即将参军,稿费是寄到部队里来的。
在军营里训练之余,看书成了我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鲁迅的《阿Q正传》,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沈从文的《边城》,还有当时流行的汪国真诗集等等都是我喜欢看的作品。在军营附近有一座树林茂盛的小山,每到周末我都会拿上书,一个人坐在树下静静地看,20岁的生日也是在那山上看书度过的。一次一个也是在那山上看书的姑娘走过来问我看什么书,当时我看的是一本何其芳的散文,她说,她也喜欢看这类书,后来还到她家里借过书。另有一次因买书,认识了一位帮着爷爷看书店,长相如杨澜的姑娘,因也喜欢看书,也就成了“书友”。因经常有稿费单寄到军营,也经常有小稿件在师部的广播里播出,在当兵的第二年师部机关的一位干事就推荐我到原十二集团军第一期新闻报道培训班去学习,使我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学到了写新闻的相关知识。培训结束后又到《徐州日报》社实习。可惜当时年纪小不懂事,3个月后,因种种原因,既失去了一次去《人民前线报》实习的机会,也失去了继续在《徐州日报》社实习的机会。不过通过在军营里的的经历,使我此生爱上了写“豆腐块”的爱好,也丰富了“悦读”的内涵。在军营里还发生了一个现在说起来有点意思的小插曲。探亲回部队那天,父母买了一些火腿叫我带到部队送给领导,加强一下关系,结果我把火腿都卖给了战友,换来的钱一分不剩地买成了书。这也是我不懂事之一吧。
退伍后,曾经在厂里当过保安,到武汉当过一家服装厂的仓库保管员,也与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开过冷饮店、小饭店,跟着一位亲戚繁殖过幼蚌……不管走到哪里,书总是带着,所碰到的一切烦恼、不如意的事都在“悦读”中一一化解。
1995年8月份,通过招工进入金温铁路工电部门工作。虽然专业上要学的知识很多,但“悦读”和写“豆腐块”一直未放弃。1999年,向工电部门的一位领导写了一封自我推荐的信,附上部分在报纸上发表的“豆腐块”,希望能拥有一份写写文字的工作。当时还未摸到过电脑,推荐信是手写在平常用来投稿的方格纸上的,字迹如我外婆所说:“方方的字像鼻涕”,加上自己又仅是初中毕业,因此心里并不抱多大的希望。没想到不久之后,那位领导就把我借调到机关从事我喜欢的文字岗位。除了配合办公室负责人工作,主要就是采编信息。工作再忙,每天早上总要抽出1个多小时的时间“悦读”后再上班。后来因参加汉语言文学的自学考试,加上又打了一场初审输终审赢的土地承包官司,在约10年的时间里,真正能“悦读”的时间并不多,更没有精力写“豆腐块”。差不多在2011年之后,终于能腾出时间继续我的“悦读”,但直到现在一直不能达到“深读”的境界。因此很多书看了也是“白看”,似乎什么也没记住。像《毛泽东选集》至今已看了多遍,但连“老三篇”也没能背下来,《新华字典》也翻了五六遍,但总有一些字不认识,甚至于投出去的稿件,也还会有一些错字。不过我知道,看总比不看好,书看多了总留点印象。有时候写东西,也能较快地查找到相关资料。
随着电子书的盛行,我也曾利用电脑、手机进行看书,但总觉得不习惯,缺少看纸制书的那种“悦读”感,眼睛也累。所以每年也还会买一些书,或到图书馆借书看,买和借的过程也是能让人感到愉悦的,想必喜欢看书的人都有这种体会。
想看的书很多,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感到时间的有限。在近几年,我选读的书以《毛泽东选集》为主。像很多人一样,在未看《毛泽东选集》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一著作是晦涩难懂,甚至是过时的书。其实不然,从文字方面来说,只要能把报纸看下来的人,基本都能看懂,当然是否能深入理解或说掌握其精髓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我不是领导干部,暂且不说这些。单说其文风来讲,《毛泽东选集》很多语句既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又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诙谐幽默。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毛泽东选集》中,像这样妙语连珠的语句不胜枚举。现在很多人在开会时,经常会听到领导说:“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其实这句话来源于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这是毛主席在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的。每一次看《毛泽东选集》,都能给我不同的愉悦感。因了这种感觉,近几年,我又找了一些相关写毛主席的书籍和《毛主席诗词》进行“悦读”,我认为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不凡结合毛主席的著作一起学,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悦读”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使自己心情愉快的习惯,能否汲取知识不说,至少可以脱离浮躁,获取宁静。一杯清茶,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品味其间,亦是人生一大乐趣。(王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