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鸽
在武义壶山街道,有一片连绵的大棚,棚内并没有种植蔬菜或是水果,而是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具有一种肉质组织,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
这个大棚的主人是一对80后的夫妻。丈夫廖丞生非常喜欢多肉植物,妻子陈楚是大学生村官,夫妻俩原先只是单纯因为兴趣种植多肉,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多肉种植基地,把种植多肉的兴趣爱好逐渐发展成事业,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源于喜欢成于坚持
在2012年时,廖丞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多肉植物,并买了一些多肉植物回家种植。这一种便为廖丞生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从前他并不知道一颗小小的多肉植物,种植还有这么多讲究。“一开始,我只在阳台上种,但后来又买了很多品种,越种越多,阳台种不下就种到房顶,再后来房顶也快种不下了。”
由于廖丞生的耐心和细心,他种植的多肉造型饱满、色泽透亮,被养护得很好,于是有人闻讯专门找他购买多肉植物。廖丞生从中看到了商机,也看到了将业余爱好转变成未来事业的可能性。从2015年开始,他便与妻子商量将种植多肉植物作为一个创业项目,作为彼此的事业一起奋斗。而当时妻子陈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也认为多肉事业在农村大有可为,其未来的发展也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于是,毅然投身多肉事业。
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2015年,夫妻俩用大部分积蓄租下了马昂村的一个废弃养猪场,将它改造成多肉种植大棚,迈出了他们规模化多肉种植的第一步。
“当时心里非常期待,毕竟真的拥有了培育基地。但是光有期待没有经验是不够的,前两年我几乎没有什么收益,都在摸索中前进。”廖丞生告诉记者,在他刚起步的两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种植出令人满意的、可以售卖的多肉植物。第一年,因为选地不慎,他们将成片的多肉种植在地势低洼的土地里,那一年雨水丰沛,喜旱的多肉植物全被雨水跑烂;第二年,因为遇人不淑,买到了假的多肉种子,一整年的翘首期盼等来的是颗粒无收。
两次挫折让廖丞生开始自我怀疑:“当初义无反顾选择全身心投入多肉种植是否太过于冲动?”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廖丞生的爱人陈楚选择陪在他身边帮助他。陈楚是大学生村官,对一些鼓励创业的政策非常熟悉,她不仅帮助廖丞生选择了新的也就是现在的多肉种植基地,而且还帮助他点货送货、接待客人。经过一番努力,廖丞生和陈楚的多肉种植基地在去年终于有了几十万元的利润。
“我妻子早上8点是要去上班的,她每天4点就起来帮我清点多肉的数量,然后再去上班,真的很感谢她在我身边,不然我都不知道我的种植生意能做得这样好。”廖丞生说。
步履不停奋斗不息
“经过这两年的摸索,我了解了一些多肉市场的行情,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就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停地尝试新路子才能够往前发展。”廖丞生告诉记者,这几年,由于多肉植物广受欢迎,许多人都投入多肉的种植批发销售,导致多肉市场上普通的多肉品种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厉害。中高端多肉品种由于对种植技术要求高,所以价格暂时还没有大幅度的下滑,但是,之后也会呈现下降趋势。
“下一步,我首先会引进新的多肉品种和新的培育技术,现有的普通多肉的种植规模会缩小,让渡空间给新品种。”廖丞生说,“另外,要多研究多肉的其他性能,因为光靠观赏性是不能够长远地支撑这个行业的,多肉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一定和植物内部结构以及生命体系有关联,如果能够找到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那就可以带动多肉植物在新的行业领域产生效益。届时,多肉的销售方向也会由单线转为多线,整个销售渠道更为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