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武川人文
 

怀念学长 回忆一中

2018年06月22日 09:51: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方月奇

  最近翻阅旧日信件,对照严桂根老师绘制的《浙江省武义一中校名演变图》,我才发现曾经资助我完成学业的达流舅,还是我的学长,是我们一中一位了不起的校友。

  小舅姓童,老家童庐,后居溪南汤沈宅厅,他生于1924年,1938至1940年间进入刚创办的县立战时初中学习。1940年,十六岁时离开故乡投身革命,成为忠诚的共产党员。旧中国曾转战于川北战场,新中国成立后先在川北军区司令部参谋科任职,后因海军建设需要,调至青岛中国人民解放军1359部队任参谋,离休前是青岛崂山区干部。可惜他已离世十余年,我们已无法聆听到他对母校的描述和记忆,但是从他生前给我的来信中,还能依稀可见他行走过老一中的足迹。

  我第一次见达流舅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1954年,十岁的我在白溪读高小,一天妈让我提早回家,沿小白溪蜿蜒的五、六里小路回到家,首见桌上有从未见过的稀罕水果——鲜荔枝,还有小孩喜欢的饼干、糖块……,这时妈妈把我引向一陌生人:“这是你舅舅。”怯怯地,我抬头看,舅舅是位身穿毕挺制服头戴盖帽的英俊海军军官,他身上洁白的军服衬在灰暗的墙壁上,瞬间让我懂得何谓蓬荜生辉!他亲切问起我学习情况。年少的我有些紧张,不一会妈妈煮好了卧底鸡蛋面(这是武义人招待贵客的最珍贵的点心),小舅就坐在厨房门口的过道捧着面碗吃着。这年小舅30岁,未婚,在青岛海军服役,他因公差去了海南,正从海南返回青岛,顺道回乡看看阔别十六年的亲人。

  母亲是童姓大家庭六位子女中唯一的女儿,我还有四位舅舅都在城里,因家境贫寒,他们没上过学,均在家务农,仅五舅读了战时初中走上革命之路,也许是封建思想使然,我母亲自幼被送养,后又嫁到乡下当童养媳,父亲是个勤劳本份的农民,略识几个大字。爷爷也是为了三个儿子娶媳妇负担不起,给老实的大儿子领养一个。

  这是达流舅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他姐家,虽见面时间很短,但对我此生影响十分重大。在白溪乡牛背金这个小山村,小舅亲眼见到长他二十岁的老姐和姐夫在乡下农村的窘迫生活,年过半百收入低微的老两口,要培养我上学确实不易,除了耕种几亩薄田,靠卖豆腐赚几个供我一周在中学里的饭票。我的学业随时有中断的可能。也许是怜惜这位自幼吸不上母亲奶水早早嫁到乡下的姐姐,或许是想给受旧社会封建思想伤害的姐姐一点补偿,小舅当下立断要支持我读书。

  第二年,我从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明招中学。为了节省开支,父母把我寄居在西寺巷的大舅家走读。

  自此以后,小舅每学期会从他工资中寄出二十元给我交学费,并且经常来信,不仅关心我的学业,还惦念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1956年6月18日用毛笔书写的海港来信,既有对于1956年我们明招与县中并校的祝贺,又有对我住大舅家唯恐我传染上肺结核的担忧,信中提到的另一个小伙伴是我大舅的儿子、小我一岁的表弟,达流同时给我们写信,教导要“钻研学业且注意锻炼体魄,学习好老师好同学榜样,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寄来邮票,让我们寄成绩单给他看,见我画画成绩也是5分,还让我寄图画的习作给他,且连成绩单一并在他同事中传阅:“凡是见了的,都非常称赞你学习好,总评5分且得过奖励……”他的鼓励让我学习动力倍增。1957年他结婚了,妻子是青岛纺织机械厂的工会干部,也是忠诚的共产党员。虽有了小家庭,他的资助没有停,不同的是,夫唱妇随,他俩一起来支持我的学习费用了。这一年,为了让我住校学习,他俩一起邮来一套画布被面和白布床单,解我燃眉之急。

  第二年儿童节,我又收到“六一的礼物”,是好几本有彩绘的童话故事、寓言等外国名著,这对于一个缺乏课外读物的我,真的是太珍贵的精神食粮了,是让我最最开心的礼物了!回忆那时的初中,虽也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位于在一个木楼梯上去的小阁楼上,负责借书的许老师人很慈祥,但是存书是实在很少且都又黄又旧了,我们也没啥时间去借阅。

  我的中学时代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从十二虚岁至十五虚岁的初中三年,除了读书,我们经历的劳动强度大、时间长、花样多:曾经挑砖建校,那时不懂偷懒,有些自不量力,前后还要多加两块砖,从四八店三十里外摇摇晃晃挑回校,稚嫩的肩膀压得乌青红肿……,曾去代石村洗铁砂,男女同学晚上睡在山上自建的茅草棚里,白天用洗脸盆在溪水黄沙中淘出乌黑细粒铁砂,同学们双脚泡在水中,团团围坐,还搞过最奇特的赌输赢:谁不响(不言语)最久谁赢,我也赢过一次。忘不了去50里外大莱挑铁砂回校道路的艰难,在天未亮的清晨一边挑着两布袋铁砂一边打瞌睡,步伐踉跄,肚子还有点饿。到水碓后背毛竹,到后树搞小秋收——在高山密林中采橡子摘、箬叶。春天还有“远足”活动,有一次去石鹅岩,我未带午饭,班主任卢锦章老师给我买了馒头……,初中时还有语文老师王梅芬(她板书的字很大气),音乐老师詹星光,她俩都来自金华。吴宝南老师也教过我音乐,吴、詹两位老师给我打下很好的乐理基础,以致后来看到简谱就能唱出,在小舅来信鼓励下,我学习用功劳动努力,多次当上学习、劳动积极分子。

  1958年,我被保送到本校刚创办的高中秋三班,时招二十几人,班主任朱龙生老师教化学,语文胡如成老师,数学吴仲松老师,俄语卢锦章老师,他们都是我县最知名的教师。卢老师教的俄语给了我扎实基础,语音、语法、背诵等直到上杭大仍然是优等。高中阶段学习劳动仍不误,记得朱老师11月初带我们班去陶宅割稻,在霜冻的寒冷清晨我们直干得汗流浃背超额完成任务叫做“放卫星”,向校领导报喜。也曾到宣平大山区东巨上方去宣传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朱老师、胡老师是第一批分配来武义县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把自己青春年华献给了一中,献给武义的中学教育事业,是我们的榜样。

  那时,学校的文娱活动开展得也很丰富,大礼堂戏台上常有各种演出,除了各个班级学生要出节目,老师们也会登台。记得我们高秋三时上台演过乐器合奏,二胡拉的是《金蛇狂舞》,我被班文娱委员鼓动,也上台去“滥竽充数”了一把。高春三的《十八蝴蝶》节目曾到省会杭州会演。1961年我高中毕业前,正值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农村里有吃米皮糠、豆腐渣饼的,我在校有定量米,比家里好多了,那时我也会从学校省点米带回家,让家人烧点粥吃。高中时,我住校宿舍在城隍庙后面的一个大房间里,几排高低统铺。最深刻的记忆是熄灯后值日老师用哨声来督促我们安睡,不要再讲话。还有就是晚上有时饿得睡不着,就起来拿出母亲给我炒的干菜,躲到路灯下,与别的女生一起,挑拣里面的黄豆,几颗油渣,那是对抗饥饿的有效办法。 (未完待续)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