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武川人物
 

南宋名相马光祖籍居地考

2016年04月07日 08:45:32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前言

  在“寻访武义古村落”调查采访王宅镇马府下村、杜畈村时,我们发现了南宋名相马光祖籍居地在我县马府下村。马光祖是宋朝的名人,不仅《宋史》有传,他的传奇故事还散见于元曲、宋元明清文人笔记中,嘉庆《武义县志》及何德润《武川备考》也有多处记载马光祖在武义的蛛丝马迹。

  为了弄清马光祖籍居地的情况,我们除了翻阅许多历史资料外,还先后多次到熟溪街道福圣寺村、白洋街道金皮马村以及王宅镇马府下村、杜畈村实地调查采访。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得到了马府下村徐子茂、金皮马村马贤昌的大力支持。徐子茂、马贤昌对马光祖的考证已坚持了多年。徐子茂是《马正己墓志铭》的发现者。《马正己墓志铭》是在2007年马府下村庄改造中发现的,石碑因砌入牛栏圈数十年,毁损严重,见到的人都无法辨认,丢在一边无人问津。当时任村“旧村改造专项工作室”主任的徐子茂正出差上海,回来后得知有此碑,一时也看不出眉目,就叫二个青年村民帮忙清洗干净,一起将石碑搬上村办公室二楼。只要一有时间,徐子茂就扑在石碑上一笔一划的辨认碑文,查字典,看字海,找词源,经常到半夜。经数月的辨认,终于有些眉目,知道了墓主的身份是马光祖的父亲。从此,徐子茂就对马光祖的身世着了迷,他对《武川备考》记载的马光祖事迹进行了逐一的考证,如到吴山下村找梁膺墓、到山里村查看马光祖媳妇“吴氏塚”等等。他到南京出差,看到马光祖主修的《景定建康志》也买回来研读。马贤昌是马光祖的第二十世孙,自从上世纪80年代看到马村《马氏宗谱》后,就对马光祖的身世产生浓厚兴趣。几十年来,他到过东阳、磐安、永康等县市数十个马姓村庄,查宗谱,联宗亲,发动同宗后裔寻找马光祖的线索,积累了许多资料。2012年,徐子茂、马贤昌与东阳市千祥镇水阁村党支部书记马跃明一起专程到磐安县窈川乡塘坑村查看《茂陵马氏宗谱》,当看到该宗谱记载“马光祖玄孙马文棣从武义凤林里复迁为东阳粉岭始祖”时,心情非常激动,立即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们对马光祖身世苦苦追索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寻访武义古村落”活动已历时五年,在众多民间文化人士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收集到许多武义地方文化、历史资料,由于《今日武义》刊发“寻访武义古村落”文章篇幅有限,许多资料未能写进文章中。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如果又遗失,实在对不起这些支持帮助我们的人士,也非常可惜。

  马光祖(1200—1273),字华父,赐号裕斋,宝庆丙戌年(1226)中进士。后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知临安府,知建康府、户部尚书、大学士,咸淳三年(1267)拜参知政事,咸淳五年(1269)升授为知枢密院事,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马光祖是与范中淹、王安石等齐名的宋朝名相。

  关于马光祖的籍贯,史志中有不同的记载:《宋史》列传四百一十六“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金华府志》“马光祖,字华甫,东阳人之纯之孙”。《东阳市志》(1993年版)说马光祖是东阳“马宅(一说城西)人”。在现存的明清《武义县志》各种版本及何德润《武川备考》中均无马光祖的介绍,可见明清武义地方志中,均不认为马光祖是武义人。

  笔者在寻访武义古村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关马光祖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马光祖的籍居地是武义。

  一、武义学者对马光祖籍居地的考证

  在可见的资料中,晚清以来,一直就有武义人对马光祖籍居地进行考证。

  1.李家藏本嘉庆《武义县志》卷十二《刊误》有关马光祖墓的考证一页的书眉上,有人用工整的毛笔小楷写了一段话:马光祖为邑东二里许马村人也。予弱冠时,知邑贼扬廷榜受东阳人银洋二百元,认为东阳县人。殊不知东阳是金华未改前地名统名,曰东阳郡。予于光绪十八年(1892)馆于马村,亲见马光祖所遗真像,谱系确凿可证,后之考者勿为贼说所混。这段话未署名,应该是该书收藏者本人,从时间来看是清末。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一是扬廷榜【1 】被东阳人收买,把马光祖认作东阳县人;二是武义在金华未改地名时属东阳郡,马光祖是东阳郡属县武义县人,因而被误作东阳县人;三是作者于光绪十八年(1892)在马村教书时看过《马氏宗谱》,认为马光祖是武义马村人的证据确凿。

  2.民国五年(1916),时任壶山高等小学校长的徐丙炎对马光祖的籍贯提出质疑。徐丙炎精通地方历史文化,主持修编过《武川西徐宗谱》、《盛氏宗谱》等多部武义地方族谱。他在仔细阅读了武东金皮马村《马氏宗谱》后,写了《重修马氏宗谱序》,他在该序文中说:“马氏为武邑望族,会稽太守马将军之元孙光祖公与弟光国公同登宝庆二年进士,历至显宦。光祖公之长子中书令夏卿曾讲学于香山寺,夏卿公之长子千一迁居东阳、次子千二居马村,光国公之孙千四居东阳千墙。又光祖公撰邑人吏部郎中梁膺君传曰‘梁膺,字景李,同里人,屋影相枕’,其赠公正己墓在宝岩寺左侧,光祖公墓在福圣寺后。考之生前死后,则光祖公之为武邑人均确有明证。世传东阳人,查宋地理志属婺之东阳郡,其以武义人为东阳人,实由东阳郡而误也。”徐丙炎梳理了马光祖先后几代的传承关系,马村马氏是马光祖长子夏卿的次子千二的后代。他又举出马光祖写的《吏部郎中梁膺传》【2 】中说梁膺是同里人,且马光祖和父亲马正己的墓都在武义,证明马光祖是武义人。同时他也认为,马光祖为东阳人,是由武义属东阳郡而造成的错误。

  3.县档案馆干部傅子元在生前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并到马光祖后裔集聚村后树乡长蛇形村(现白姆乡)、壶山镇(现白洋街道)金皮马村等处调研后,于1989年1月写信给县志办公室,提供了有关马光祖是武义人的资料,希望县志办的同志在新编县志时加以研究。他在《马光祖籍居地考》一文中,从记载和纪念地、物等两个方面提出了马光祖为武义人的理由。“记载:一是马光祖撰写的《吏部郎中梁膺传》中清楚地写到‘梁膺,字景李,同里人,屋影相枕,故朝夕相遊以塾’,而梁膺是武义人无疑。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撰写的《马氏源流》记载,‘光祖夫人徐周二氏生三子夏卿、商卿、周卿。光祖独自累犯元朝,被开庆(1259)皇帝抄没,易姓密氏,子孙播迁四方,东阳安田、葛府千墙、永康六都、清渭等处。惟光祖携同三子被污,疾赴上诉乌台,舟停白洋溪浒遊观其院府,尊君灵庙,仰瞻神天,果得灵应,建造三堂以冀罪脱,元通堂、广修堂、报恩堂,另又建造苏州堂,立居马村,太平等处皆是光祖之苗裔也,是为马氏源流。’白洋溪即武义县白洋渡地段溪流,马村就在白洋溪边。‘遊观其院府’这个‘其’应该指‘他的’,这里说明马村在光祖携三子来前就有他的家族居住在此。三是光祖长子夏卿,字观文(为中书令,诰封太仆寺卿)曾在香山寺讲学,《武义县志》(嘉庆志)中载有马观文撰写的《香山寺记》。四是民国五年徐丙炎在《重修马氏宗谱序》中说:‘考之生前死后,则光祖公之为武邑人均确有明证。世传东阳人,查宋地理志属婺之东阳郡,其以武义人为东阳人,实由东阳郡而误也。’纪念地、物:一、光祖墓在武义县南十里洪桥头,御葬福圣寺后;二、武义县壶山镇金皮马村现存‘马太师庙’;三、武义县后树乡长蛇形马家现在还珍藏着马光祖升授参知政事的皇帝圣旨。”因而,他认为马光祖确切的籍居地是马村。1990版《武义县志》接受了他的意见,在该志的《人物编》中对马光祖生平作了简要的介绍。

  徐丙炎和傅子元对马光祖籍居地的考证所引用的一些资料与我们现在发现和掌握的相关史料相抵触。如徐丙炎“马氏为武邑望族,会稽太守马将军之元孙光祖公与弟光国公同登宝庆二年进士,历至显宦”,而在马府下村发现的马正己《墓志铭》却说“不肖孤光祖”,说明马光祖是马正己的独子,《茂陵马氏宗谱·内世系》【3 】中也记载马光祖为独子。傅子元引用《马氏源流》【4 】记载,“光祖夫人徐周二氏生三子夏卿、商卿、周卿”,而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记载马光祖两次被封赠的都是故妻丁氏,非徐周二氏【5 】;《茂陵马氏宗谱》记载马光祖两个儿子世选、世泽。徐丙炎说“光祖公之长子中书令夏卿曾讲学于香山寺”,傅子元也说,“光祖长子夏卿,字观文(为中书令,诰封太仆寺卿)曾在香山寺讲学,《武义县志》(嘉庆志)中载有马观文撰写的《香山寺记》”,显然是对嘉庆《武义县志》中“参知政事马观文有记”【6 】的误读,马观文应是马光祖,马光祖曾任参知政事、观文殿大学士。

  徐丙炎和傅子元对马光祖籍居地的考证引用的资料有限,大多来自于金皮马村的《马氏宗谱》。《马氏宗谱》资料有错误,但徐、傅两人论证还是较严谨的,为证明马光祖的籍居地是武义提供了许多有力的证据和线索。

  二、两块墓志铭的考论

  墓志铭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把死者生平中持家、德行、学问、技艺、政绩、功业等,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墓志铭是当时人所写,应该比较可信。墓志铭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可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

  武义县先后发现两块与马光祖相关的墓志铭。一块是《俞处约墓志铭》,是上世纪70年代从民间搜集到的,现存在武义县博物馆内;一块是《马正己墓志铭》,2007年在王宅镇马府下村实行“旧村改造”时被发现(“文革”时马正己墓被毁,村民把墓志砌入牛栏圈中),现保存在武义县博物馆内。

  先看《马正己墓志铭》,该墓志铭除了介绍马正己的生平之外,还扼要说明了马家几代人迁居武义的情况,留有马光祖籍居的重要信息。我们将该墓志铭抄录如下,再作深一步考论:

  先君姓马氏,讳正己,字养直,其先婺之东阳人。王父有田百亩在武义之长寿乡,因筑室往来其间,既终就窆焉。先君弗忍舍去松槚,遂家于墓之左。皇曾祖讳远,妣申屠氏。皇祖讳千里,赠朝奉郎;妣葛氏,赠安人。皇考讳之纯,故朝散郎通判、静江军府事;妣楼氏,赠安人,枢密襄靖公女也。先君幼警颖,工词章混然天成,不露圭角。少长游郡邑庠,月书季考,屡魁其选,自谓功名可立取,年踰强仕志益不售。会王父官外郎当任子,而先君居长,独慨然曰:少期功名自奋,晚繇世禄得官耶?推以予不肖孤光祖。王父即世,季父返东阳故居。先君孑然独立,门户宓微,攻苦食淡,躬自训饬光祖,矻矻穷尽夜。杜门谢客,葺理囫芜,遇其所乐,饮酒吟咏,优游自适。隐然晋宋间解貂博醉之遗风,凡世所竞慕者,先君视之泊如也。嘉定己卯,光祖主临江之新喻簿,迎侍之,戌满期。先君忽怀故庐,当然有归志。岁甲申,光祖再调常德教檄,日念迎奉安舆以尽子职,先君乐处里闹雅不欲往,虽蚤夜慕恋亲志,攸□弗敢违也。考书再由湖外谒告温侍。丙戌,光祖试南宫叨进仕焉,先君顾教子征验,喜见颜色。旋碑还官,以明年丁亥,光祖当受代旌,缕措敕。担期□偿繇解之夙心我家,□再知先君。微奕节唇,亟白府求省,登途一日而讣闻,竞以其年闰五月二十有九日终于正寝。仓皇叫呼,哀恸几绝,痛哉!苍天生而犹养,养犹生者为何失耶?而先君天姿丽落,襟度坦夷,与人不分长幼贵贱,莫不略边幅、开肺肝,而犯者亦不与校,由是咸得其□□。岁侍官赋先期输送,未尝辄履公家,可谓为循理,而乡理□□人者,岁谓必登上寿,乃邃止是,天不可问,理不可祐,将繇□祃而恶为过罪耶,崇降而至此极耶。顾承嗣任重,不敢即死。宜以其年十一月丁酉,奉柩祔葬曾祖垅宝岩之原。先君生于乾道乙酉八月卯辰,享年六十有三,娶叶氏,子男一人光祖。葬日薄,未能乞言于当世名卿,姑叙其梗概纳诸圹,其以识终天罔极之恨也,孤子光祖泣血谨识。

  中大宋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乔行简书讳。

  从该墓志铭的行文来看,是马光祖为父亲马正己写的。马正己死于宝庆丁亥(1227)五月二十九日,也就是“丙戌,光祖试南宫叨进仕”的第二年,于同年十一月丁酉日安葬在“宝岩之原”。因此,墓志铭应该写于宝庆丁亥年,由时任“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乔行简【7 】”手书。

  墓志铭对马家几代的源流叙述得十分清楚。马正己“其先婺之东阳人”,曾祖是马远、曾祖母申屠氏,祖父马千里、祖母葛氏,父亲马之纯、母亲楼氏。这与南宋诗人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里记载的马光祖两次封赠三代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名字相吻合。第一次封赠是在知建康府时,马光祖郊恩(皇帝因郊祀礼成之后,对臣民所加的恩泽)封赠三代;第二次封赠是任同知枢密院事、兼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知府、充两浙西路安抚使时,马光祖封赠三代并妻。第二次封赠诏文标题分别是:《故曾祖赠太傅千里赠太师》、《故曾祖母秦国夫人葛氏赠齐国夫人》、《故祖赠太师之纯追封永国公》、《故祖母越国夫人楼氏赠魏国夫人》、《故父赠太师告国公正己追封庆国公》、《故母齐国夫人伍氏赠周国夫人》、《故母鲁国夫人叶氏赠越国夫人》、《故妻丁氏南阳郡夫人赠同安郡夫人》【8 】。只是这里记载的马正己有两位夫人伍氏、叶氏,而墓志铭中只记载娶叶氏,这可能马光祖的生母是叶氏。墓志铭特别提到祖父马之纯,“皇考讳之纯,故朝散郎通判、静江军府事;妣楼氏,赠安人,枢密襄靖公女也”。这是因为马之纯官位显赫,他弱冠登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授福州司法参军,历知徽州、焕章阁侍制、承议郎充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授朝散郎、通判静江军府事,南宋宁宗年间病殁于家,封太师,赠永国公;他的岳父密襄靖公就是永康人楼炤,楼炤其先世居武川,唐太和间有讳永贞者,自武川徙永康,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累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职。【9 】

  墓志铭叙述了马之纯迁来武义和马正己在武义生活教子成才的情况。“王父(马光祖祖父马之纯)有田百亩在武义之长寿乡”,于是在这里建了房子,“往来其间”,已经常在这里居住了。 “既终就窆焉”,马之纯过世后就葬在这里。马正己弗忍舍去松槚(即墓地)【10 】,“遂家于墓之左”,就是安家在父亲墓地的左边(即东侧)。“王父即世,季父返东阳故居。”马之纯去世后,马光祖的叔叔(《茂陵马氏宗谱》记载,马正己的弟弟马正位)“返东阳故居”。而马正己呢?没有一起回东阳,他选择“孑然独立门户,宓微(隐居)攻苦食淡,躬自(亲自)训饬(教训戒勉)光祖,矻矻穷尽夜”。他留居武义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教子成才,要把自己未得到功名让儿子马光祖去得到。“先君幼警颖,工词章混然天成……”,但“年踰强仕,志益不售”,功名未就,他不灰心,决心要将所有知识“推以予不肖孤光祖”,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学习环境,让儿子读好书。终于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光祖试南宫叼进仕”,马正己“顾教子征验,喜见颜色”。据马府下村民间传说匾送错到东阳,后再送至武义。可见,马光祖一家从祖父马之纯开始已迁居武义,但故居还在东阳,父亲马正己已完全安家武义,而马光祖自己在武义家里苦读成才。

  马正己死后“祔葬曾祖垅宝岩之原”。“祔葬”,即葬于先茔之旁【11 】 ;“垅”,即坟冢。也就是说马正己葬在祖父(马光祖曾祖父)马千里坟墓之旁。“宝岩之原”具体在哪里?金皮马村《马氏宗谱》说马之纯墓在二十四都,《武川备考》“赠公马正己墓,西十四庄宝岩寺旁”【12 】。宝岩寺遗址在今马府下村北山坡上。马府下村在宋时属长寿乡凤林里、明朝属二十四都、清朝属西十四庄。可见,马千里、马之纯、马正己三代人的坟墓都在马府下村“宝岩之原”。笔者2013年曾到马府下村调查,村里的老人说,马府下村就是因位于马府下面的村庄而得名。村民不知道有三座太师墓,只知道有两座太师墓,也许马千里墓早已不存在了,他们把我们带到马之纯、马正己墓址,两墓址西距宝岩寺遗址百米左右,马之纯墓在西、马正己墓在东。马之纯墓址已被村民建房。时年89岁的村民徐森炎说,他家房子的东侧是马之纯墓前的通道,以前有石仲翁、石马。金皮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宋祥符二年(1009),浩命夫人周氏终御葬寺(宝岩寺)下,石羊猪马,遗田一百六十亩,春秋二祭”。《茂陵马氏宗谱》也记载,马之纯的二哥马之纶,字师远,任为通奉大夫,析居义乌官塘,远葬武义24都宝岩寺【13 】。据此,马家几代前已在此地墓葬,这里是马氏家族墓葬区。《茂陵马氏宗谱》还记载,马光祖长子世选(1235-1267),字时举,以父恩任瑞安通判,葬武义宝岩寺祖基之左【14 】。嘉庆《武义县志》卷之五《祠祀》“宝岩寺”条有“宋咸淳年建”。这说明,马正己在宝庆丁亥(1227)下葬时,还没有宝岩寺,但已有宝岩的地名,所以称“宝岩之原”。宝岩寺建于咸淳年间(1265—1274),离开马正己下葬时已有四十来年左右的时间。

  再看《俞处约墓志铭》,该墓志铭以其子庭坚的名义撰写,兹录如下:

  先君讳处约,字节父,姓俞氏,曾大父讳世昌,大父讳程,父讳梦椿,通直郎,妣宜人□□。国初(注:指北宋初)先尚书□余杭□百年,而□居婺之金华,宣和间(1119—1125)始占籍武义。

  先君生于开禧乙丑(1205)四月五日,禀性质直,持论刚正,律己谦接物和。大父殁,先君追慕哀毁,斥荤屏羶,绦丧不懈。伯仲□篪曾无间□孝,□纯笃盖得于天。一日属庭坚而诏之曰:“吾家蒙祖父遗业,务勤俭以加,益然培养气□,□在读书,种子家事纤悉不以累汝,惟笃意延师友,相与琢磨,以功名自奋。”每见诵至夜分,则喜而不寐。己酉(1249)、乙卯(1255)庭坚两叨漕荐,殊副所期,及再上兰宫未利市,惟以潜心励业。□□且谓造物成就自有时,人定则天应矣。

  其治家也,区画有经,出入有度,虑周而不过于察,事丛而不见其委,薄于奉己,而急周人。端平甲午(1234)大父创立义庄条列规范,自族而乡,惠助有等,岁减糴价,以济艰食,老幼废疾者,赈饥卹寒,有生死肉骨恩。先君偕伯父遂安警曹,恪继前志,抑文增羡亩,拓旧侩,思所以广其惠,而永其传,勇于□义。此意尤古,乡闾咸德之。

  尝叹人生行乐耳,役役何所益。乃辟家林之西偏,濬池筑亭,夷犹其间,双莲毓瑞,裕斋乡先生枢相马公,名以“擢秀”而记之。浓墨大字,侈然辉煌。暮年悟幻泡之喻,营菟裘于邑之阳,相望不一里,峰环气聚,源源流远,扁其庵曰:“南山”,阡曰:“乐丘”,莳花种竹,映带左右。当中和天从乐易友,壶觞笑咏,朝往暮归。虽性不嗜饮,未尝不尽人之欢,可谓能适其适。 (下转第8版) (上接第7版)先君始以边当补迪功郎,授绍兴府上虞县主簿,寻丁外艰,再调建康溧阳簿。未上,倏婴微疾,易箦顷顾,谓庭坚曰:“世事如此,只如此,事既得所托,死亦何憾”。正襟巍坐而逝,时景定壬戌(1262)十二月十四日,亨年五十有八。呜呼痛哉!娶陈氏,趾堂左司之嫡孙;继叶氏,秘书知郡囗曾侄,先吾父而殁。子男一人庭坚,浙漕两请进士,孙男二人,成老、弥老。卜以甲子(1264)腊□□忍死,合葬于继妣兆,即南山之原,遵治命也。窆日薄未能丐铭于当世大手笔,□□□□閟诸幽。孤哀子庭坚泣血谨识。

  □□□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闻人仲脩书讳

  该墓志铭提到俞处约(俞源俞氏先祖,名德,字处约)乃辟家林(自家的园林)之西偏,濬(浚)池筑亭,夷犹(徜徉)其间,裕斋乡先生枢相马公马光祖为他筑的亭起名“擢秀”并写了《擢秀亭记》。

  可以与《俞处约墓志铭》相互印证的还有俞庭坚的圹志(金华孝顺镇《婺东浦口俞氏宗谱》卷之廿七文集下的《圹记》,收有一篇《忠显校尉崇一公圹志》,即俞庭坚的圹志)。这个圹志说“大父(俞处约)两见(庭坚)登名鹗牍,欣然曰:是子真足以大吾门矣。乡之贤大夫士莫不推敬,尤为裕斋马公所器”。圹志也记载了擢秀亭的事:“马公所居后圃池,产双莲,依流筑亭,扁以“擢秀”作记”。所不同的圹志记载的是此亭在“马公所居后圃池”,就是说在马光祖寓所的后花园池塘中。

  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俞处约墓志铭》称马光祖为“裕斋乡先生枢相马公”,俞庭坚的圹志说马光祖是“乡之贤大夫士”。 “乡先生”、 “乡之贤大夫士”明确说出了马光祖是同乡人。那么,俞处约、俞庭坚是哪里人呢?

  与《俞处约墓志铭》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块俞处垕、俞处约父亲俞梦椿的墓志铭。为弄清这两人的籍贯,现把《俞梦椿墓志铭》前面几句抄录如下:

  俞氏其先,居婺之金华,以儒世业。曾大父讳世昌,宣和间(1119~1125)因避睦寇,徙武义而家焉。大父讳程,俱隐德不仕。先君讳梦椿,字伯寿,生于乾道丁亥(1167)十二月二十九日。端平丙申(1236)以恩封授承务郎。……

  此墓志铭主要讲了,俞处约的曾祖父俞世昌在北宋宣和间(1119~1125)因避睦寇,从金华迁徙到武义。迁到武义的什么地方?从《俞处约墓志铭》看应是武义县城。这说明,处垕、处约,已是俞氏迁武义的第四代了,俞庭坚是第五代了。《俞梦椿墓志铭》还提到创建“俞氏义庄”,“仿吾邑平糴立为规范,名以俞氏义庄”;俞梦椿死后“葬于邑之太平乡斗潭山之原”。这里提到“吾邑”、 “邑之太平乡”说明俞处垕、处约也认为武义是他们的家乡。

  三、马光祖被封“武义郡开国侯”

  马光祖修、周应合纂的《景定建康志》卷之三《建炎以来诏令》收录了南宋皇帝给马光祖的16个诏令。其中开庆元年(1259)二月《除马光祖沿江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江东安抚使制》诏令中提到:“端明殿学士、正奉大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武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马光祖……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其他还有四个诏令提到马光祖封“金华郡开国侯”,加食邑、食实封的事。

  为什么马光祖被封为“武义郡开国侯”、“金华郡开国侯”?龚延明在《从岳飞封爵看宋代爵制》【15 】一文,把宋朝的封爵制度说得十分清楚:“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如岳飞曾被封为武昌郡开国侯;封国公时,则称某国公。初次只封小国,后改移大国。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相应品级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郡公、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马光祖被封为“武义郡开国侯”,开国侯前带“武义”地名,是因为“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如杨大法死后“赠中奉大夫、武义开国男,食邑三百户”。【16 】马光祖也不例外,带本郡县(武义)开国,表明他是武义人。随着马光祖的职位提高,受封的食邑增加,他的封号由“武义郡开国侯”升到“金华郡开国侯”。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很多,如著名诗人杨万里是庐陵郡吉水县人,先封吉水县开国伯,后进封庐陵郡开国侯。

  四、马氏宗谱及其他材料

  1.马氏宗谱。我们看到的马氏宗谱有两部:一是1916年重修的金皮马村《马氏宗谱》,二是东阳、磐安、永康、武义、嵊县、仙居等七十多个马姓村庄2000年合修的《茂陵马氏宗谱》。从这两部马氏宗谱中,可以看出马光祖前后几代居住在武义和迁出武义的情况。据《茂陵马氏宗谱》:马光祖曾祖父马千里有五子,之经、之纶、之纯、之纪、之纲。长子之经,字师典,任为中举大夫,由思贤坊迁武义之横路,次子癸仲,三子富仲,孙光进一家都居住在武义横山路口。这就说明马之纯和大哥马之经是举家迁武义居住的。马之纯生二子正己、正位,正位迁回东阳马府,与《马正己墓志铭》中“王父即世,季父返东阳故居”相应。马光祖生世选、世泽。马光祖长子世选生奕仁、奕义、义礼、奕智。世选三子义礼居凤林里;义礼次子百廿、三子百卅居武义马村。世选四子奕智的儿子仕贤居壶山。从这部宗谱可看出,马光祖子孙留在武义的有三支,分别居住在凤林里、马村、壶山。

  《茂陵马氏宗谱》还记载了马光祖子孙移出武义居住各地的情况。世选长子奕仁生文荣、文讨、文福,其中文荣居柽溪,其子孙居自然(现东阳马宅)、夏丽(现东阳横店下里市);文讨居南山(现磐安尚湖镇南山);文福居马府(现义乌新塘马街)。世选次子奕义居东阳防军。马光祖次子世泽的孙子敬孙迁居磐山丹山之皋。马光祖后代为什么有那么多支迁出武义?金皮马村《马氏宗谱》收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撰写的《马氏源流》一文作出了解释:“光祖独自累犯元朝,被开庆(1259)皇帝抄没,易姓密氏,子孙播迁四方,东阳安田、葛府千墙、永康六都、清渭等处。”是因为马光祖得罪皇帝被撤职抄家,所以子孙播迁四方。

  留在武义的马光祖后代除了在世居的凤林里之外,为什么移居马村、壶山呢?一是移居马村。根据《马氏源流》“惟光祖携同三子被污,疾赴上诉乌台,舟停白洋溪浒遊观其院府,尊君灵庙,仰瞻神天,果得灵应,建造三堂以冀罪脱,元通堂、广修堂、报恩堂,另又建造苏州堂,立居马村。”这里“舟停白洋溪浒遊观其院府”,说明马光祖在开庆前就已在马村有院府,后来又建造了元通堂、广修堂、报恩堂、苏州堂。《马氏宗谱》收入的《今开寺记名》对这四堂的位置或占地面积有详细记载:“元通堂在本处基地一亩零;广修堂共三都水堰基地一亩二分;报恩堂造沙河白洋基地五分;又造苏州堂在白洋山嘴脚,俱镇形像周而祭扫。”二是移居壶山。壶山在哪里?《茂陵马氏宗谱》没有具体说明,在光祖携儿子来前就有他的家族居住在此。《俞庭坚圹志》说到的“马公所居后圃池,产双莲,依流筑亭,扁以“擢秀”作记”,说明马光祖在县城有居所,所以这里的壶山应该是县城。《茂陵马氏宗谱》说,马光祖四世孙文棣由凤林里迁居粉岭,在此居住了6代150多年的马家从此离开凤林里,所以现在马府下已没有马家的后代了。

  2.有关马光祖的其他记载。武义地方志中多处记载了与马光祖相关的事迹。嘉庆《武义县志》除了在《祠记》“香山寺”中有“参知政事马观文有记”的记载外,还有“宝岩寺”和“福圣寺”的记载:“宝岩寺”条中说,“县西三十里二十四都,宋咸淳年建。参知政事马光祖父赠公正己墓在寺左侧,置产玖千玖百玖十陆把入寺,岁揆叁分之壹祭坟,后府断议定银贰两陆钱给马氏子孙自办祭物。乾隆癸卯年,墓孙马伯均、家驹、步云、怀悟等重修”;“福圣寺”条说“县南十里四都洪桥头,周显德二年建,宋咸淳参知政事马光祖重修。其墓坐寺后。乾隆癸卯年,墓孙马伯均、家驹、步云、怀悟等重修。”这两条记载,一是“宝岩寺”宋咸淳年间建,马光祖“置产玖千玖百玖十陆把(约合166.5亩)入寺”,“福圣寺”在宋咸淳年间马光祖重修;二是两寺都在乾隆癸卯年,墓孙都进行了重修。《武川备考·地舆考·山川》有“马姑山,西二十里。万历志以烈妇名其山,盖有宋参知马光祖子妇烈女吴氏塚云”。马姑山在王宅镇山里村,当地人叫石柱坟。据《茂陵马氏宗谱》记载,马光祖长子世选先于马光祖去世,寿命只有三十二岁,葬在武义宝岩寺祖基之左。

  3.马家在武义的其他物证及传说。纪念马光祖及马氏祖先的建筑物在武义除了马村有马大师庙外,还有马府下村的官塘庙、杜畈村的十八保庙。马府下村还有保存着相当多的与马府相关的地名,如马房、马房坵、上马石、马府桥、马府街、马府基等等。

  官塘庙原位于马府下村中,旧村改造后在村北山坡上重新修造。官塘庙原称太师庙。说起官塘庙和马家的渊源,还得从马府下的徐氏和叶氏两姓说起。据清嘉庆《武义县志》卷之五《祠祀》中记载:凤林徐祠,在西十四庄马府下,宋国子监助教垚第四子由临安迁此,正统年间建祠。可惜《凤林徐氏宗谱》已亡佚,徐氏宗祠也在前几年旧村改造中拆除。从县志记载推测,南宋末年马光祖一家在宝岩寺左居住时,徐氏已经在凤林里居住,马府和凤林徐氏是同村,住处相距不远。马府下叶姓现还存有《凤林叶氏宗谱》,该宗谱记载:……嗣于宋季梦得公曾孙观公,派自缙邑西山,递迁清塘,至景一公卜居凤林里。叶梦得(1077-1148)是南宋著名词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高宗朝,拜尚书右丞、江东安扶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马府下叶姓出自叶梦得曾孙叶观,叶观从缙云县西山迁至武义清塘,到景一公迁居马府下。马正己墓志铭中“娶叶氏”,《马氏宗谱》说马正己“娶括苍叶府公孙女”。据《凤林叶氏宗谱》,马正己妻子叶氏就是叶梦得的曾孙女,与叶观是兄妹。当地传说:在马正己过世后不久,叶氏家族将女婿马正己用香樟树雕刻成像,供在官塘山铺里纪念,凤林徐姓太公徐盛二公十分崇拜马正己,他发动村民在村口建起一座新庙,趁雪夜用退步的方法退到官塘山铺,背起雕像按原脚印返回村庙,将雕像放在庙中(意思是雕像自己走进新庙的),从此当地村民世代供奉祭拜这位“天姿丽落,襟度坦夷,与人不分长幼贵贱”的太师。马光祖“为民造福,得罪权贵”,开庆(1259)时被理宗皇帝罢官软禁,马府抄没。当时马府子孙四处逃跑,隐姓埋名,秘密隐居(此说法与马村《马氏宗谱》记载相符合)。徐盛二公不服,于次年带领武义凤林里18保民众为其讨公道,到临安半路,得知马光祖已平反昭雪,官复原职,才改“祈龙求雨”回家。后皇帝封凤林里为“十八社”,官塘庙被封为“太师庙”。过去,官塘庙是长寿乡凤林里所有村庄(现在白姆乡,王宅镇王宅片、要巨片部分村庄,壶山街道桃溪滩片部分村庄)共同祭祀的庙宇。老人们回忆说,每年从农历八月三十开始,官塘庙要演2个月的戏,演戏时庙内插着代表18个保的18面旗帜。1952年,官塘庙被作为迷信场所被清理,村民叶樟茂偷偷把马正己雕像背到叶处自然村,供奉在叶氏宗祠边。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村民叶春能、叶寿华、董根福等将雕像背到田畈,藏到稻草蓬中,后还是被发现当作“四旧”被烧毁。2003年,村民集资修复官塘庙,重新雕刻一尊新的马太师像。

  十八保庙又称珍古堂,位于杜畈村以北300米处的山坳里(杜畈村在解放前属马府下村)。该庙共有7间房屋,3间正殿、4间偏房,庙里供奉的据说是马太令公。该庙在上世纪50年代末被拆除,材料用于建造下杨中学。据当地老人说,每逢干旱年份,十八保民众抬着马太令公神像祈龙求雨,村中年岁大的村民都说亲眼见过。2012年时88岁的村民邓金良在十二三岁时曾跟随十八保祈龙队伍到过白姆乡与金华婺城区交界的三断龙潭求过雨。现雕像已毁,只有放置雕像的基石还在庙址的荒野中。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为什么该庙又叫珍古堂,建于何时已经无法知道,但称得上“太令公”的也应是太师马正己。

  马光祖死后为什么不葬在祖先的墓地?在福圣寺村,当地村民有一个不符历史事实的传说很有意思,照录供参考。他们说马光祖一天上朝列班站立一侧,皇帝讲话时,见马光祖老是摇头,以为他不服犯上,下旨将马光祖推出斩首。监斩官回奏,马光祖斩首后帽里爬出一只大蜈蚣,皇帝立即明白,马光祖是蜈蚣蜇咬疼痛,又不敢脱帽去捉,只想摇头惊走蜈蚣,是误杀了他。立即下旨厚葬马光祖,十八处风水宝地由其子女选择,结果,马光祖安葬到福圣寺后山。

  五、结论

  1.宋祥符二年浩命夫人周氏终御葬寺(宝岩寺)下,马千里、马之纯、马正己都葬在长寿乡“宝岩之原”,马之纯的二哥马之纶葬武义24都宝岩寺,马光祖长子世选葬武义宝岩寺祖基之左,说明马光祖先后几代人墓葬都在武义马府下村;而马光祖自己御葬在武义县南十里洪桥头福圣寺后。

  2.马光祖的祖父马之纯已在武义筑室居住,马之纯的大哥马之经也由思贤坊迁武义之横路,父亲马正己住在武义“孑然独立,门户宓微,攻苦食淡,躬自训饬光祖”,不但说明马光祖已是马氏在武义的第三代,而且马光祖是在武义读书成才的。同时,马光祖子孙留在武义的有三支,分别居住在凤林里、马村、壶山。马光祖四世孙文棣由凤林里迁居粉岭,马氏才离开马府下村。

  3.马光祖自己写的《吏部郎中梁膺传》说武义人梁膺是“同里人,屋影相枕”;《俞处约墓志铭》和《俞庭坚圹志》称马光祖为“裕斋乡先生枢相马公”、“乡之贤大夫士”。说明不但马光祖自己认为是武义人,而且南宋时的武义人也明确说马光祖是同乡。

  4.马光祖被封为“武义郡开国侯”,开国侯前带“武义”地名,根据宋朝爵制“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说明马光祖是武义人有史料依据。

  5.嘉庆《武义县志》除了在《祠记》“香山寺”中有“参知政事马观文有记”的记载外,还有“宝岩寺”在宋咸淳年间建时马光祖置寺产和“福圣寺”在“宋咸淳参知政事马光祖重修”的记载;马光祖不但在长寿乡有住处,在武义县城也有住宅(《俞庭坚圹志》“马公所居后圃池,产双莲,依流筑亭,扁以“擢秀”作记”),还在白洋溪浒的马村有院府,后来还建造了元通堂、广修堂、报恩堂、苏州堂。说明马光祖外出做官后,还与家乡武义有密切的联系。

  6.武义现今还有马村马大师庙、马府下村官塘庙,以及杜畈村的十八保庙遗址,这些都是纪念马光祖及马氏祖先的建筑物。马府下村还有保存着相当多的与马府相关的地名,如马房、马房坵、上马石、马府桥、马府街、马府基等等,同时还流传着数则马光祖事迹的民间传说。说明武义后人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武义先贤。

  综上所述,马光祖是武义人明确无误。《宋史》说马光祖婺州金华人,是因为武义是金华属县。另说是东阳人,是金华未改地名时属东阳郡。而《金华府志》虽含糊其词,未说马光祖是武义人,但也只说“东阳人之纯之孙”,这一说法还是比较准确的,因为马光祖的祖父马之纯确实应该算东阳人。

  【1】据茭道镇胡宅垅村于斯坑自然村《扬氏宗谱》记载,扬廷榜是武义县城人。《武川备考·选举考》“扬廷榜,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举人”。

  【2】嘉庆《武义县志》和金皮马村《马氏宗谱》都收入该文,梁膺是王宅镇梁宅人,《武川备考·祭祀考》“朝奉大夫尚书吏部郎中梁膺墓,西六庄历山下”。

  【3】《茂陵马氏宗谱》2000年重修的,收入唐吴宁县令马大同之后,东阳、磐安、永康、武义、嵊县、仙居等七十多个马姓村庄的宗谱资料。

  【4】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十五第六一三页、六二九页、六三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金皮马村《马氏宗谱》卷一收入写于康熙四十五年《马氏源流》。

  【6】嘉庆《武义县志》卷之五《祠祀》“香山寺……

  【7】乔行简(1156—1241),字寿明,浙江东阳人。早年师从“吕祖谦”,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从公元1227后官至左丞相,嘉熙三年(1239)为平章军国重事,封鲁国公。

  【8】同【4】。

  【9】杨椿《枢密襄靖公墓志铭……

  【10】松、槚二树常被栽植墓前,亦作墓地的代称。《北史·隋纪上·文帝纪论》:“坟土未干,子孙继踵为戮;松檟纔列,天下已非隋有。”

  【11】《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孙希旦《集解》:“祔葬,谓葬於祖之旁也。”

  【12】(《武川备考·祭祀考·坟墓》。

  【13】《茂陵马氏宗谱·内世系》第61页。

  【14】同【13】,第62页。

  【15】《岳飞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50—451页。

  【16】(《武川备考·人物考·儒林》。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