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地球》里的恒星知识 |
|
2019年02月21日 09:26:18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大
中
小 |
|
|
电影《流浪地球》自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凭借强势的口碑,票房一路逆袭,目前票房已突破40亿元,单日票房已位列春节档首位,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各方均认为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人民日报发文点赞道:“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新华社也发文称赞:“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而这也可能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太阳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是否要和古代的“杞人”一样忧天呢?
恒星都是气态星球。晴朗无月的夜晚,且无光污染的地区,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6000多颗恒星,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500-4000亿颗,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太阳的主序星阶段已经过去了50亿年,也许未来还会有50亿年。越小的恒星,他的寿命就越长;而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不同质量的恒星,他们的结局也有不同。
质量最小的恒星,0.08个太阳质量到0.5个太阳质量,在氢聚变结束之后,他们的中心温度和压力不足以支持氦核聚变,这样就没有力量来平衡恒星的重力,恒星最终会变成白矮星。0.5个太阳质量到3个太阳质量,恒星在氢消耗相当部分之后,由于氢核聚变的速度下降,中心温度和压力会逐渐升高,这时就会触发氦核聚变。氦核聚变的突然发生会让恒星体积突然增大,变成红巨星。这时恒星的外层密度很低,而核心密度很高。当氦聚变结束之后,恒星核心会继续压缩,重力势能做功能够使恒星短时间内变得很亮,成为一颗新型。而这时恒星表层的气体壳就被吹散了。最后形成一颗白矮星。3-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能够度过氢聚变阶段,变成红巨星,开始氦聚变。氦聚变结束后,恒星中心会继续压缩。温度和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碳聚变反应会爆炸性地突然开始,这颗恒星能够形成超新星,彻底爆发掉,成为星云气体,然后中心什么都不会留下。8-3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质量能够压制住碳聚变的爆发,然后形成更重的原子核,氧,硅,最后是铁。核聚变到铁就终止了,铁再聚变就不是放热反应而是吸热反应。这时恒星核心就会突然压缩,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一场超新星爆发。表面的气体壳会抛出去形成行星状星云,而核心变成中子星。30-10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同上,但是核心会变成黑洞。
太阳和中等质量的恒星晚年时期体积会变大,变成为红超巨星,红超巨星的演变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亿年,但是太阳在向着红超巨星的演变之前会经历一次氦闪现象,这是一种剧烈的恒星能量爆发事件,其一瞬间就会释放太阳几百万年核聚变中释放的能量,所以在那一瞬间他就可以摧毁附近的很多星体,行星的生态环境当然也会被瞬间摧毁,地球距离太阳只有1.5亿公里,是根本无法抗拒太阳的氦闪爆发能量的,这就是如今即将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的剧情前提。
恒星的毁灭并不是一件值得难过的事情,相反,它是一个新的开始。在红巨星的末期,会形成重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行星状星云泼洒进太空。大量的重元素抛入太空,混入了银河系原初的氢与氦之中,它们让宇宙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这些星球在新的恒星照射下,产生了纷繁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直到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形态出现,那就是——生命。我们,以及这整颗星球,都是死亡恒星的核废渣堆积而成的。生命就是在这些粉碎的尸体中成长起来。我们是宇宙物质循环的组成部分,是物质运动的一个环节。那些死去的恒星,就活在我们身上,它们曾是我们,我们也是它们。
(鲍奕帆)
|
初审:张莹,终审:周子恒 编辑:张铖倩 |
|
|
|
|
企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