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与岩山殿
岩山,位于西联乡河涧村东面,与村庄咫尺相望,是一座典型的丹霞孤峰,海拔476米,也是武义南部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岩山的西南侧是高近百米,宽约三四百米的悬崖峭壁,北东侧是缓坡山地。西从河涧村往东登山,就有一座平地拔地而起的巨岩突现在眼前,岩壁若天幕垂地,陡如刀削,突兀奇拔,势若天柱腾空而起。在山的四周都可以登山。东从黄新村、南从雪坑村登山,都须经马背山岭,山岭平缓,有块石砌成的古道。北可以从顺源村登岩山。四面登山之路都可以汇集到半山岙中,并可以从山岙向北登顶。从山顶远眺,群山如海涛起伏,满山的松林如绿色的波浪,山脚下是丹霞山地貌经千万年风化崩落的紫砂土开发出来的层层梯田。置身于岩山自然风光中,犹如仙境。
岩山顶上建有一庙,当地人叫“岩山殿”。此殿历史悠久,几经兴毁,民国三十六年,宣平县政府曾将岩山殿与台山寺、清修寺、静妙寺、东西岩五处景点列为重点名胜。民国丙寅年(1926)重修的《宣平县志·卷二·舆地志·坛庙》中记载:“岩山庙,在县西北十五里,不知创自何代。旧志注‘岩山’云:‘上有三元庙,土人于此祈梦甚验。庙久废,故址及石香炉犹存。’嘉庆三年(1798),雪坑民孙发江病狂,梦神语曰:‘我岩山神也,汝为我建复庙宇,当令疾愈。’翼日,遣家人祷于故址,疾果瘳。遂偕村邻周德圣等,募捐重修塑像。道光十九年(1839),里人偕周维诰等,募修黝垩而丹艧之。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七年(1868),贡生周维诰偕里人募捐重建。光绪二十五年(1899),董事陈德芳募建观音堂三楹。民国七年(1918)董事陈厥修就观音堂前募建三层楼一座,以便祈梦者止宿。”
该志在“岩山庙”正文条下还附有陈鹤书序与邹家箴的碑文,因序与碑文史资料性较强,故录如下:
陈鹤书序:
邑中社庙凡十年赛会必一修理,盖成为惯例也。修理经费有庙产者,以庙产充之,无庙产者则出自募捐。岩山殿无产之庙也。旧址正殿三间。己亥(1899)之秋,陈德芳先生辈以祷梦者多不止宿,特于殿之左旁募建观音堂三间。近年以来冬春之交,祷梦男女较多于前,每夜必百数十人投宿无所,均横卧于正殿地上,寒风烈粟,不适卫生。而尤以男女混杂,有伤风化。陈君允怀等以戊申(1908)修葺岩山殿于今又十年,修理之事已不能缓。而神宇既狭,不如乘此修理时期于殿之左观音堂均低丈余,就其址筑三层楼一座。楼与正殿及观音堂之地,并又以履道、聚德两乡,凡进岩山之道路、桥梁均待修理,统计工程需费在千金以上。诸大慈善家果其解囊相与,则斯举之成指日可待。不但祈祷神灵者可免风寒之苦,而去李下之嫌,即来往行人亦不患步履之维艰矣,岜非一举而数善备哉。
邹家箴《岩山殿碑记》:
环宣皆山也。山之最秀者,邑之南,曰玉岩,北曰台山。而层峦叠嶂,群峰环绕中超然独出,孤撑云表者,则西北之岩山为尤胜。山距城十五里,登巅俯视,众村落瞭瞭如在目前。山之南麓一径而上,鸟道曲折盘纡,万松夹其旁。每当秋夏间,葱笼郁勃,涛声琅琅然,入其中神为之移。其右则绝壁千仞,如斧削然。石壁透一小径,则由西麓入山也。山顶旧有三元庙,久废,仅余故址。嘉庆三年,雪坑孙发江病狂,自称为岩山神,家人祷于此,疾遂瘳。阶村邻周维诰,重新而黝垩之。至光绪己亥年(1899),复于庙之东偏拓基建大士阁三楹,玲珑透剔,别饶幽致。庙无常住之比邱、沙弥、村人住此,供香火焉。呜呼,俗谚鄙俚,荒渺不经之谈。际此立宪时代,破除迷信,固不足挂齿。而名山胜境,足供雅人奇士登临眺览者,无不当埋没沉沦。庙无香积之储,倘代远年湮,栋宇倾圮,游人将无栖息之所。河涧耆民陈德芳君衋然伤之,将捐款赢余暨山木出拼之资,置田五亩,以为岁修之费,亦可谓保存古迹者欤。己酉(1909)秋,予来游此山,过陈君家,其侄孙厥修嘱予记,余维勒石千古事也,流之久远,登山者必将寻古碣而摩挲之,以征其缘起,则予不文,亦第嘉陈君之志而为之铺张,名胜垂诸悠久可矣。然则此山也,必与玉岩、台山同为揽胜者,所流连往复,其于青鸳、白马、菩提、甘露诸谰言,姑无事乎?呶呶焉。是为记。
解放后,1953年宣平县人民政府曾拨款三千元拟修缮岩石殿古建筑群。然而在1958年至1959年在“大跃进”狂潮中,整座岩山殿所有的殿宇被拆除,砖、瓦、木料被山下四村盖了养猪场或当柴火烧掉,整个殿仅残留了墙脚,殿基被开垦种番薯。殿四周有几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树,全被砍光,用来炼钢铁。岩山殿就这样消失了。
1985年9月由河涧、锦源、雪坑、种子源4个村发起组成开发董事会,筹划重建岩山殿。
1989年10月19日岩山正殿完工;1990年10月重建观音堂完工;1991年10月重建听涛楼完工,是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陈振诚到岩山观光。与此同时海内外诸多名人送匾、送画、题字。1998年11月21日,岩山殿举行了重建后的第一次重光庆典活动。
如今岩山殿从东面上山的山间小道,近年在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修建了盘山水泥大道,而从河涧村上岩山的道路依然是村民自己的修筑的土石公路,他们也很希望有关部门能助一把力,修建水泥路,以便更好地开发岩山这一几乎被人遗忘的风景名胜。
岩山殿究竟建于何时,民国《宣平县志》认为“不知创自何代。”1983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任县博物馆长的涂志刚在河涧调查时,村里人告诉他,岩山上还留有一对石狮子,于是涂志刚请人在岩山顶上的蕃薯地里把这对狮子抬下山,运到延福寺大门口摆放。1986年,省考古所所长王世伦在延福寺见到了这对狮子,觉得好奇,对涂志刚说这是宋代物。岩山殿重建以后,四村的村民重新将这对狮子请上了山,放在大殿门口。由此看来,岩山殿有800年至1000年的历史了。
1985年岩山下四个村在重建岩山殿时,河涧村的吴琼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吴琼英(1932—2006),她出身柳城殷实家庭,初中文化,出嫁河涧后,生二儿三女,虽不富裕,但家庭和睦、幸福。琼英聪明、能干、贤惠。由于身体较单薄,在田劳动不是一把好手,但家庭经营井井有条,对子女教育有方,五个子女个个成家。重建岩山殿时,吴琼英为了减少来去爬山岭的艰辛,自开工之后她就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中,后来住在作为厨房的小屋里,自告奋勇当了工地“看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