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那里,所有语言都消失了,所有声音都消失了,所有思绪都消失了,只有石头,石头在石头之上,用它们不存在的嘴巴说话、吟诵、歌唱。
2016年初秋,我去了那里,柬埔寨,我在石头的史诗间,聆听,放空,无我。
9月1日晚,从上海飞来的飞机落在了暹粒国际机场。一下飞机,一股带着浓郁热带味儿的风扑面而来,夜色里打量机场,门庭处都是高耸檐角,仿佛柬埔寨美人高高的金冠。入了境,约好的司机小哥已经在等我们了。就这样,我们闯进了夜晚的暹粒。
我好奇地看着车窗外,想象着在夜女神的裙裾下,那些屋舍,那些树木,以及远处,那些看不见的石头的神庙。
车进了暹粒城,这里尚未沉沉睡去,还有灯火在店铺前街道上点亮。灯光下,暹粒朴实低调地如同国内的一座八线城市,逼仄的街道,两旁杂乱而参差的房屋缺乏布局,但是,却有一种小县城的温情。我们到了预订好的金庙酒店,安顿好,安眠在这异国的夜里。
第二天,晴朗的阳光很早就透过了窗纱。在酒店花园般的庭院里荡荡秋千,在温馨惬意的餐厅里吃了第一顿丰盛的早饭,司机小哥又笑着来了。他们皮肤黝黑,而笑容亲切。今日,就将由他们带领我们走向石头的史诗。
在游客中心购买了带有照片的3日票,小哥将车驶向一座巍峨的王城。
通王城Angkor Thom
Angkor Thom,意为大城市,这是王的城市,吴哥王朝的都城。它屡兴屡废,现在的样子是阇耶跋摩七世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重建的。这也是一座按神话建造的城市。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它,河上架石桥,桥头两侧各有一座九头蛇王婆苏吉的像,它的九个头耸然而起,粗大的蛇身被54个天神和54个阿修罗抱住,阿修罗皆为圆突眼,戴头盔,面目狰狞,天神则为杏眼,戴高冠,慈眉善目。
这造型怪异的拔蛇像源自一个古印度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片浩瀚的乳海,长生不老的神药就藏在乳海之中。天神和阿修罗达成合作,共同来搅拌乳海,以求长生药。毗湿奴神化为神龟,沉在海底,将须弥山顶在龟背上,以为搅棍,蛇王婆苏吉将身体缠绕着须弥山,以为巨索,天神和阿修罗各拉着蛇身一端,翻腾乳海,过程中,有三头白象从海水中涌出,千年之后,乳海终于干涸,甘露出现了。
当阿修罗准备饮用甘露时,忽然来了一群仙女,装饰华美,跳着迷人的舞蹈。阿修罗被仙女迷住了,此时,天神们趁机饮下了甘露,从此获得了长生不老。
而通王城仿佛就浮动在那片乳海之上,天神和阿修罗还在进行着搅拌乳海的苦役。
长桥尽头,是通王城的南门。通王城共有大门五座,其中东方两座,其他三方各一座。大南门十分富丽雄伟,门顶有巨大的神像,四面朝向四方,头戴高冠。神像下有一排仙女浮雕,仿佛就是乳海干涸后出现的仙女。仙女之下是因陀罗,他踞坐于从乳海中涌出的三头大象之上。
有顽皮的猴子君在神像上跳跃,并攀着大象鼻子下来,跑过天神们的脚边。仿佛,它就是当年参与了那场盛事的猴王哈努曼。
而这座城中,就坐落着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还有世世代代不朽的希望。
巴戎寺Bayon
车驶进石头城门里,眼前豁然开朗,间或有椰子树高耸,大象优游,而前方那一座石头神庙上,高棉在对着我们微笑。
天朗气清中,我们倏然穿越,到了一个遥远的时代。方形的石柱立着,石柱后是残缺的石墙,石墙后,那无数巨石上,有一张张的面容,低垂着眼,微微而笑。
那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1181-1219年在位),吴哥王朝最伟大的王。他曾经有机缘登临王位却放弃,但又于危难之际接受天命,当时,占婆人进攻并洗劫了吴哥,吴哥王朝在风雨飘摇的边缘。1181年,年近花甲的阇耶跋摩举兵而起,击退了占婆人,使国家转危为安。此后,吴哥王朝迎来了它的中兴,版图包括现今整个柬埔寨、部分泰国、老挝、缅甸及越南,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国王的丰功伟绩凝结在建筑上,他重建了巴戎寺,并以之为中心,重建起辉煌雄伟的吴哥通王城,他为母亲建了塔布隆寺,为父亲建了圣剑寺,为百姓建了涅槃寺,那一首首石头的史诗,长久地歌颂着他的事迹。
怀着对这位传奇国王的好感,我走向了他,走向了他的神庙——巴戎寺。
这原是一座印度教的神庙,在信仰大乘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的重建后,它成为了佛国在人间的具象。最下一层石墙外的环沟象征着环绕陆地的大海,石墙象征着喜马拉雅山,而其上的重重塔围绕着的高塔,象征着最高境界的须弥山。而攀登巴戎寺的过程仿佛就是一场心灵的提升。我进入了它,开始了这一场征程。
巴戎寺的第一层是世俗之境,在四面的回廊壁上,精美的雕刻描绘了阇耶跋摩七世曾处身的那个时代,从占婆人洗劫吴哥的国耻开始,到吴哥人在国王带领下开始出征,再到激烈残酷的陆战和水战,再到胜利后欢乐的游行,还有百姓的日常,市场里的买卖、木匠和石匠的劳作、妇女的分娩、艺人的表演……雕刻者以刀为笔,将那个时代的男男女女,无名者有名者,铭刻入石头,成为永恒。
巴戎寺的第二层是神话和现实交错的境界,这里的浮雕是由改奉印度教的阇耶跋摩八世添加的,因此更具印度教的神话色彩,这里的廊壁上,有前往冈仁波齐峰参拜的人们,有向湿婆神献上贡品的人们,有众神的宫殿以及美丽的宫女,也有搅拌乳海的神话和金翅鸟上的毗湿奴神。 (未完待续)
向神灵献祭品
神界的景象
湿婆神和妻子坐在神牛南迪上
也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癞王的传说。一位王者斩杀了一条巨蛇,蛇血溅在他的身上,使他得了癞病,从而要接受治疗。这位癞王是谁,为何他的传说被刻画在这里?他与通王城中的癞王台有何联系?陈旧的石壁上,那遥远的浮雕所要表达的意思,耐人寻思。
斩杀巨蛇的王
巴戎寺的第三层,则是佛的境界,在这里,49座高塔耸立,每座高塔上都有四面像,他慈悲,温和,他就是阇耶跋摩七世,他头顶着莲花宝座,似乎还对那至上的存在有所谦恭。他自信,崇高,无所不在,微笑弥漫于天地间,关照着尘世的每一个人。
四面佛像
我望着他的面容,想着这位沧桑历经的老者,在他的垂暮之年建立了巴戎寺。他平和的目光似乎看穿了尘世的繁华,那他还有何眷恋和不舍?是的,他不舍,他俯视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国土,这是他坎坷一生的成就,在此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将自己的面容融入了高塔,他想永远永远地看着他的国土和人民。
永恒的注视
尽管他看到的是二百年后,敌军再度如蝗虫般涌入他的都城,屠戮他的人民,销毁他的一切荣耀。
他看着吴哥被茂密的雨林覆盖。
世事无常,或许便是如此。他,从未停止微笑。
巴方寺Baphuon
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的积木游戏了。
编着号的石头们还零落在干涸的池底,这些石头曾经属于那座寺庙,只是,它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径了。
长桥边散落的石头
池中央,一条长长的桥通往前方。长桥以三排石桩支撑,桥中央还曾有一座十字形的门楼。
通往巴方寺的长桥
长桥的尽头,一座巍峨门楼耸立着,门楼之后那如金字塔般层层叠上的庄严建筑就是巴方寺了,它诞生于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国王在位时(1050-1066)修建,是献给湿婆神的圣所。
巍峨的门楼
进了门楼,便见着这又是一座须弥山形的寺庙,五层高台不断向天空接近。高台两边旧有两座藏经阁,并有石桥连接,只是如今石桥只留石桩,而藏经阁也已是残垣了。
须弥山式的寺庙
残缺的藏经阁
攀着高高的石阶而上,登上两层高楼,又遇一座门楼,入了门楼,两层有长长列柱回廊,上有拱券顶,也皆为石制,层层磊石,十分精妙,回廊四角还有塔楼。
精妙的拱券回廊
四角的小塔
从三层再拾级而上,到第五层,亦有列柱回廊环之,只是廊顶已倾颓。中间再起一座高塔,按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原先曾覆有铜,是一座光耀四方的铜顶宝塔,只是,如今只有青色和红棕色的石块裸露,塔顶最上残余四扇小门,门将通往何方,天界还是乐土,已无从知晓。
列柱回廊
铜顶宝塔的残骸
巴方寺,在柬埔寨人心中,便是宇宙的中心,是乳海中的须弥山所在。只是岁月久远,许多石块倾颓。1960年,法国人曾着手修复,将掉下的石块编号,置于塔前。但是红色高棉起后,法国人被驱逐,参与工程的柬埔寨人也被屠杀,资料档案焚烧殆尽,这些石块便成为无法识别弃儿,没有人知道它们本来应置于何处。
在塔顶俯瞰
而残缺的巴方寺,也难再修补完全。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巴方寺的另一面
?
空中宫殿Phimeanakas
巴方寺之北,便是王宫所在。有石墙围之,我们穿过一道侧边门楼,进入宫闱之中。
王宫的侧门
在周达观的眼中,王宫内宫宇繁华,修廊复道,突兀参差,正室上覆铅瓦,偏室覆土瓦,雕画着神像的巨柱罗列,屋檐高耸壮观,金色的窗棂,旁边还悬挂着四五十面镜子,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只是,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了,现在的宫墙之内,大多只剩残垣断石,尚能见面目的建筑,只有空中宫殿了。
王宫内的残垣断柱
空中宫殿也是一座须弥山式的建筑,三层石台层层叠上,中有台阶通往塔顶。虽说是宫殿,它其实原是神庙,最初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在位时(944-968)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1006-1050年在位)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寺庙。据说顶层之上原还有金塔一座,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远眺空中宫殿
而空中宫殿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个蛇女的传说。这个传说由来已久,至少周达观到达柬埔寨的时代,人们便开始这么说了。据说塔中有九头蛇精,化为女神,国王每晚必须到塔中与蛇精交媾,此后才能回宫与后妃同眠,若蛇精一日不见,那么国王死期将近,若国王一日不至,必然会遭到灾祸。
这个传说令人悚然,又颇香艳。恐怖的蛇和妩媚的美人合二为一,总是令人浮想联翩。那么传说因何而起呢?是柬埔寨人对蛇的敬畏和崇拜,还是国王爱上了一个女人,将她置于高台,对外宣称她是蛇精,而自己为了国家不得不与蛇精共度春宵?
层磊至上的空中宫殿
我站在空中宫殿下向上仰望,台阶非常陡峭,差不多有近70度,向上攀登必须身手敏捷,甚至要手脚并用。而登台的人,是怀着对神灵的虔信,还是对娇娃的爱慕,不得而知。
?
战象台Terrace?of?the Elephants
从王宫出来,便是一座长长的石砌高台,高台面对东方,直至胜利之门,一片平川。疾风猎猎时,颇有雄壮之感。因为此处是战象台,是一代雄主阇耶跋摩七世检阅兵马和举行典礼之所。
战象台前有雄壮的狮子,台的侧壁有大象浮雕
武士骑象浮雕
战象台,以象闻名,在高台的石壁上,到处雕琢着大象和武士,有武士高举双手若顶天立地状,有武士骑于大象上作斗战状,也有战斗激烈时车马交错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大象长鼻曳地的雕像,象牙高张,威风凛凛。
神像浮雕
战斗场景浮雕
三头长鼻大象
象,是陆地上的大力士,代表着刚强和富足。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国王拥有二十万头战象,所向披靡。而战象台则是吴哥武力的象征,指挥着千万大象的国王是东南亚的霸主。
?
癞王台Terrace?of?the?Leper?King
沿着战象台北行,在尽头会见到另一座高台。这座高台石壁上的浮雕,比战象台更精致且琳琅满目,台壁上有六至七层,最低层的转角和中间雕琢着七头那迦蛇的形象,此外是形态各异的神像,有舞蹈、有持剑、有做手印,展现了神界的万端。
癞王台密布的浮雕
形态各异的神像
蛇神那迦像
癞王台也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造的,但是其得名却是因为一尊15世纪的雕像——阎摩,他是印度教中的第一个人类,也是第一个必死者,由此,他成为了死神。这尊雕像似乎意味着这座高台与死亡的联系,因此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皇家的火葬场。但是很难想象,在生者的王宫旁边便是死者的葬场。
而这座高台为何被称为癞王台也是令人费解的。据说是因为那尊阎摩像被发现时长满青苔,仿佛一个得癞病的人。而吴哥历史上恰好有一位癞王,即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889-910年在位),于是,这尊雕像被认为是属于这位癞王的。而巴戎寺中又有癞王的浮雕,两者自然被联想到了一起。但是耶输跋摩一世是9世纪的国王,为何这里要屡屡提到他?或许是对这位吴哥首次建城者的纪念?因为是他将首都迁到了这里,并开启了六百年的辉煌。但这也只是猜测。
但是癞病却是柬埔寨人常见的一种令人头痛的病症,周达观在出使真腊过程中便发现了这一点,并专门讨论了这病,认为是人好色之后入水洗澡导致的。而巴戎寺壁画中将国王染病原因归结为斩杀巨蛇,为蛇血所溅,不知是否是为尊者讳了。
?
十二塔庙Suor Prat Towers
在战象台对面的平原上,分布着十二座小塔,为砖石所建。而十二小塔庙是何用途?在周达观的叙述中,这是一种特殊的天狱,如果有两家争讼,无法判决的,就各令一人居于塔中,过三五日,无理的一方便会长疥疮,或者咳嗽发热,由此,曲直可辨。虽说是“天狱”,恐怕也是利用了犯罪者的心理吧,无理者总会心慌不宁,心理影响生理,而塔中的闭塞闷热则让人容易生病,那么那个生病的人往往是心里有鬼的。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画面之里,梦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