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新专题 >> 武义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 武义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下山,下山,走出大山天地宽

2018年10月08日 08:50: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景阳村

  里念坑尖村

  新九龙山村

  饭甑村

  □记者 刘梦菡 陈瀚

  下山

  脱贫

  八山半水分半田,

  山上山下两重天。

  山外春风拂山内,

  一山风起万山延。

  40年前,改革开放大浪始涌,滚滚熟水随之奔流。20多年前,当武义城区的街头巷尾小车滴滴作响、楼房整齐漂亮、居民喜气洋洋时,武义许多地方深山冷坞的天然屏障仍旧拒绝了时代的呼唤。贫穷、落后又反复延续,如同曾经类似故事里“放羊、赚钱、娶妻、生娃、再放羊”的故事,一再轮回。巍巍大山,曾哺育了无数的大山孩子,却也阻挡了多少乡亲父老创业发展的梦想。

  既然“愚公移山”并不现实,为何不换个角度“下山入海”?沧海桑田的时代蜕变,总需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魄力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王宅镇紫溪村,柳城畲族镇上天仓、下天仓和西联乡杨梅岗村下山脱贫试点成功,县委、县政府随即出台“搬迁下山、异地脱贫”政策。恰如一声惊雷在无数大山深处炸响,许多村里的“村贤”,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座座从未想过离开的大山。

  下山脱贫,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词汇。

  下山脱贫,一页写满希望和梦想的篇章。

  它如何从少数人的低声呓语,化作武川大地上的瑰丽奇迹?

  再见,饭甄。你好,景阳。

  山上救济户,下山纳税人。

  山上住草房,下山住楼房。

  山上行路难,下山路宽敞。

  山上光棍村,下山子孙旺。

  山上点油灯,下山电气化。

  山上上学难,下山圆学梦。

  ——景阳村下山脱贫歌《山上山下“两重天”》

  秋日里,走进西联乡景阳村(下山前原名饭甄村),西溪的水在村前流淌而过,碧波荡漾倒映着人脸笑靥。这是座“山村中的小城市”,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房屋林立,白墙灰瓦晕染着碧水蓝天。古色古香的廊桥上,许多老人正在闲谈,夹杂着孩童跑动嬉戏的笑闹声。离村子祠堂不远的生态洗衣房流水潺潺,刚从牛头山景区务工归来的几位农家大姐洗衣正忙,一派乡村闲趣。

  “现在能生活得这么好,关键还是党和政府的下山脱贫政策好。”如今满头白发的景阳村党支部书记吴锡文,是下山后新村子的第一任村支书,也是景阳村当年从850多米高山上搬下来的历史见证者。“想想曾经搬迁的苦,一想起当年就想哭。如今看到发展得好,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了。”

  曾经的深山冷坳,将一切危险和希望一起掩藏。“蜗居深山七大难,温饱解决难,青年娶妻难,出门行路难,发展经济难,上学就医难,饮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件件都是压在大伙儿心头上的大山。”吴锡文回忆起旧时在饭甄山上辛苦讨生活的经历,深有感触,“当时在山上,有一个说法叫做‘饿了爬上坡,饱了走下坡’。每天早上吃完饭,就要爬下山去干农活;每天晚上饥肠辘辘,还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回去吃饭。”这还是劳力好的青年,除此之外,更多的人重复着“砍砍木头烧烧炭,晒晒太阳睡睡觉”的简单劳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南部山区,景阳村村民有了更多见识外界精彩的机会。一些“见过世面”的村民开始思考,是否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搬迁下山,异地脱贫”号召,帮助村庄实现更好发展。1996年初,村两委召集村民,连续开了12天的会,克服村民观念陈旧、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于1997年底将全村151户483人搬迁至西联乡政府隔壁宣平溪旁,成为了当时武义下山脱贫工程中下迁人口最多、建设速度最快的村。

  “其实当时搬迁下山的想法很多人反对。故土难离是一方面,更多是缺少资金和对未来的迷茫。”在廊桥上闲憩的村民吴旭娥回忆,“那时候有一句话叫‘一年稻,两年草,三年出去讨’,讲的是搬来搬去劳民伤财,大家生活无法维继。后来‘老人家’(指现村党支部书记吴锡文,因其当时过度操劳新村建设,长出一头与40多岁年龄极不相称的白头发,当地村民送给他的爱称)就和我们说着下山脱贫的好,把原先的话改成了‘一年建,两年好,三年出去跑’,说的是只要几年我们就能感受到下山脱贫的好处了,都可以出去跑生意、跑市场了。后来的事实验证,这句话没错。”

  “村容整洁环境好,房屋宽敞居住好,出行方便交通好,上学就医保障好,居家养老照料好,互帮互助乡风好,心情舒畅精神好,安居乐业家家好。”原先的“七大难”不见了,现在村民们唱的是“八大好”。

  下迁2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景阳村筹集资金400余万元,用于“美化、亮化、洁化、绿化、净化”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村内主道水泥路、水电管网、通讯线路、防洪堤、村办公楼、大会堂、景阳大桥、廊桥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而凭借下山之后交通的便利、信息的发达,更多的老饭甄人开始走出大山,迅速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全村外出经商、超市经营59人,开办超市25家,来料加工点1个,从业人员60余人。去年,随着西联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景阳村新建了景观堰坝、景观游步道、山脚绿化带、道路改造等设施,这个曾经的破败小山村,正再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令村民们感到激动的是,今年5月30日,省委书记车俊赴景阳村,了解该村下山移民安置、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山上山下两重天,再见,饭甄,你好,景阳!

  再见,大山。你好,未来。

  景阳村的搬迁历程,只是全县无数山民下山脱贫的一个缩影。

  高山、深山、石山,峰峦叠嶂,云遮雾掩。南部山区13个乡镇中有4万群众居住在偏远的深山冷岙中。这些地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出门走路难,儿童上学难,青年结婚难,有病就医难,用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为了使他们早日脱贫,县委、县政府想了不少法子:给钱给物、开发扶贫、交通扶贫、挂钩扶贫、科技扶贫……贫困乡村的人民也为此付出许多努力。这些,虽然都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拔除穷根。

  比如为了修通从住地到山脚的那条长6.3公里的简易机耕路,俞源乡阳铺坪村的147名村民,从1990年至1998年间全力投入修路。路修了塌,塌了又修,钱花了30多万元,人均投入劳力近400工,才勉强修通。但遇到雨天,又时而会出现塌方。又如地处海拔964米的白姆乡茶丰村,有一条8公里长的小山道,油盐酱醋米都要靠人从山下挑上去。村民掰着手指说:“一担毛竹只能卖十二三块钱,可背到山下的运费就要十块,你说怎么靠山吃山?”

  如何才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仅是“输血式”、“救济式”的扶贫,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经费,而且事倍功半。必须从根源上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拔掉穷根,而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他们下山异地脱贫。基于此,我县从1993年7月到1994年5月,在王宅镇紫溪村,柳城畲族镇上天仓、下天仓和西联乡杨梅岗村试点,探索下山脱贫工作。在试点成功基础上,1994年5月,县政府发布了第六号政府令《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同时出台了《武义下山脱贫总体实施规划》,在全县铺开下山脱贫工作。

  政策出台了,关键还是要靠人去实施。如何将大山之外的这股“春风”带到深山冷坳中,费事费力并且必须事无巨细。“跑遍千山万水,深入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排除千难万险,尝尽千辛万苦。”说起武义的下山脱贫,许多从大山上下来的村民,绝对不会忘记老董。老董叫董春法,原县扶贫办主任。他的名字和下山脱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尽管如今已是70多岁高龄,仍旧挂心着下山之后百姓们的生活。自1993年7月担任县扶贫办主任以来,全县贫困山区几乎每一个行政村,老董都不止去过一次。以记者采访的景阳村为例,但凡问及老董时,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这个人好啊,以前下山脱贫的时候,经常看到他来景阳村跑。”据村里人统计,尽管老饭甄村山高路陡,但是为了落实该村整村搬迁下山,董春法到村里去了28次,还跑了乡政府16趟。

  老董跑山村喜欢随身带着“三件宝”。一件是多功能手表,除了显示时间,还能测方位、海拔、气压、温度和气象;一件是武义地图册,会标记哪些村需要搬迁、哪几个是特困村、有多少户没有通电、有什么特产,甚至有多少光棍等;第三件就是手电筒,有时下山迟了用于照明。凭借这三宝,老董走遍了全县700多个地处深山高山的自然村。2003年8月,当地下山脱贫农民得知董春法要退休后,18个下山脱贫村联名向县委、县政府写信挽留不让他退休。最终,县里专门讨论后,让董春法办理退休手续,但退休不退岗,挽留他至今。

  从1993年到2018年,时空跨度近30年,我县在下山脱贫工作上持续发力,更有数不清的“老董”为之奉献了辛劳和汗水。这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决策,还有“老董们”的付出,走出大山的乡亲父老,逐步摆脱了传统生活方式的束缚,逐渐开始了家家户户的“创业故事”。在更加发达的信息流通和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下,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开超市办工厂,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变。截至2017年底,全县已搬迁56个建制村、423个自然村,搬迁农户16902户、51106人,山民人均收入从300-400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28471元,增长了70-90倍,实现了“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预期目标。

  山乡巨变,再见,大山,你好,未来!

  搞得最早,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影响全国,影响全球。

  千好万好下山脱贫最好,爹亲娘亲党和政府更亲。

  蜗居高山五百年,不如下山三五年。

  山上五百年贫穷,下山三五年致富。

  下山脱贫拔穷根,下山农民变命运。

  山上救济户,下山纳税人。下山脱贫、强县富民。

  ——下山脱贫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

  “村村大变样,家家新楼房,户户小轿车;人人有活干,月月有钱赚;天天有福享,幸福万年长。”下山脱贫,这是武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行动,淳朴的山区群众激动感激溢于言表。“走出大山天地宽,创业发展人兴旺”,许多人将其称作是“第二次投胎”。

  武义下山脱贫的成功经验引起国内外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武义下山脱贫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武义下山脱贫成效显著,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总结和推广,要善始善终继续抓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说:“武义下山脱贫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看了武义下山脱贫工作总结材料后,作出重要批示:武义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尤其是东部地区更应借鉴。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武义调研时指出:“要着力做好下山脱贫的后半篇文章,对搬迁下山村庄加强规划,突出一村一特色,切实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让农民‘下得来、稳得住、富得快’。”浙江省委原副秘书长、原省农办主任、原省扶贫办主任王良仟说:武义下山脱贫下得来,稳得住,富得快,下山脱贫是武义的一大亮点;武义下山脱贫搞得最早,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影响全国,影响全球,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新华社报道:武义,一个普通的县,在过去的十年里,创造了一个世界扶贫史上的奇迹。他们把世世代代居住在深山里的300多个自然村搬迁到了山下,使4万多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从此与贫困挥手告别。

  武义“下山脱贫,异地发展”这一成功范例被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10年》画册,并先后作为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4年全球扶贫大会的交流材料,向全世界推广介绍。一位美国教授说:武义下山脱贫工作,证明中国政府尊重人权,把山上的穷百姓搬迁下山,给他们安置到交通比较便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个经验很好,在全球很多地区可以推广武义的下山脱贫经验。

  2017年4月,我县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智库学者考察团,考察团由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南非、黎巴嫩、柬埔寨等6个国家成员组成,目的是考察学习武义在下山脱贫、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考察团团长哈内·加伯瑞克里斯托斯是埃塞俄比亚总理特使,他说,武义和塞俄比亚等国有相似之处,塞俄比亚地处非洲高原,海拔2000~4600多米,武义海拔千米高山也有100多座,武义下山脱贫经验对于非洲国家开展消除贫困工作有着很大帮助和借鉴。

  (本版图片由董春法提供)

  作者: 初审:张莹,终审:周子恒 编辑:张铖倩
  相关文章
· A股持续“磨底” 外资“满额”加仓
· 证监会:抓紧推进股指期货对外开放
· “温泉印象”公寓有序推进
· 武义温泉节系列景区半价酬宾
· 武义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有关问答(四)
· 熙熙攘攘 皆为休闲养生来
· 县领导督查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 严谨细致认真负责 确保普查规范有序深入
·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低散乱污”企业整治
· 坚决打赢攻坚战 全力推动新发展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