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翀 俞鸽
城乡
畅通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城乡畅通,车如流水”,从幽静小路到宽阔大道,从缓慢发展到全面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多少人沿着通村道路走出大山,多少物资沿着纵横道路运往各地,越织越密的交通网搭建起了我县城乡发展致富的桥梁,拓展了我们探索求知的版图,成为我们与外界沟通有无的纽带。
40年来,我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建设日新月异,交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密度、畅通度不断提升。现已初步建立了以高速、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县道、农村公路为网络的公路运输网。1998年初,金温铁路就已全线通车营运;2002年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建成通车;2015年底,金温高铁(新双线)建成通车。截至目前,全县公路共有396条,其中国道2条83.279公里,省道2条39.762公里,专用公路3条8.499公里,县道36条460.13公里,乡道116条385.475公里,村道237条410.999公里。通车总里程1414.042千米。普通公路桥404座。农村公路通达率和畅通率都达到了100%,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公路通村山民走上康庄大道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柳城畲族镇梁家山村。梁家山坐落于海拔600多米高的鹤仙山半山腰。清新的空气、怡人的景色、精致的民宿再加上热情的村民,如今,这个小山村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近几年,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16年,县交通运输局对通往我们村的盘山公路进行拓宽,让中巴车可以开得上来。由于人流量的增多,下一步计划继续拓宽道路。”梁家山村党支部书记鲍小伟介绍。
梁家山村能够实现今天的美丽蝶变与通村公路密不可分。曾经,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些茶叶、板栗、油茶等作物,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一句流传的顺口溜反映了当时梁家山村的境况:“梁家山、梁家山,七条横路八个弯;石臼麦磨放大间,有囡莫嫁梁家山,吃碗点心不喜欢。”“我们村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山间小路,去镇里大约要走10公里路,最快都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村文书曾子生已65岁,他从小在梁家山村长大,对以前出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要致富,先修路”。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现状,梁家山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修建通村公路。“为了将这条路修建好,村民们还自己捐钱。那个时候没有机械,都是家家户户各自承包部分道路的修建工作。”曾子生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机耕路如期修好。路况虽然不好,但也多少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以前村民们养了猪,要抬到镇里去卖,抬猪需要请一些帮手,而且山路也不好走,去一趟十分辛苦,费时费力。机耕路修好后,村民们可以一起拼车去卖猪,后来收猪的人开车进来从村民手中买猪,给村民带来了很大便利。
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止,2003年,我县迎来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这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让许多乡村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梁家山村就是其中之一。从此,梁家山村这条机耕路换上了新装,蜿蜒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2016年,由于发展的需要,这条通往梁家山村的盘山公路路面得到拓宽,路域环境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村子,走向外面的广阔天地。
据了解,我县从2006年底,就已实现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双百”目标,即等级公路通村率100%,等级公路硬化率100%,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项目502个,总计1282.85千米。并从2008年1月开始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将农村公路纳入路网统一管理范畴。
“公路通,百业兴”。如今,我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让“四好农村路”进一步释放红利,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目前,我县已有18个乡镇(街道)和温泉度假区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由乡镇分管领导任公路养护站站长,建、管、养、运营一条龙的运行模式。愈发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让山民走向幸福路、致富路,让乡村更加美丽富饶。
夯实基础管理养护保障出行
农村公路仅仅是我县公路网络的一个分支,众多纵横交错的道路连线成网,构成了我县独特的公路网络,骨干公路呈现“一高两纵五横”的特点。具体来说“一高”为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两纵”分别为S220省道上松线武义段及金华十八里至丽水战备公路武义段,“五横”分别为330国道武义段,S312省道和五棉线,王(宅)郑(宅)线,桃溪经坦洪、安村接武丽线,马(西联乡马口村)遂(遂昌县)和山赤线。至2015年末,县域内已基本形成“以县域为中心,东北地区15分钟交通圈,全县1小时交通圈”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的公路不仅带着人们“走出去”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更是让许多人“走进来”欣赏美景一解乡愁。
建好公路只是起点,如何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公路让它发挥更大作用呢?“多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公路管理及养护,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养护技术和水平,目前可对公路进行专业化、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规范化养护。”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养护好公路离不开交通人的付出。
出行之路到处有动人色彩。在路上,你时常可以看见一抹蓝色身影,他们是公路的“守护者”,整治超限超载绝不手软,查处非法改装车辆绝不姑息;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季,只要哪个路段出现紧急情况,他们便立刻出发;为维护好公路环境,他们甚至“三班倒”……他们就是路政人员,为广大市民畅通出行保驾护航。另一抹身影是橙色的,他们是公路的“医生”,及时修复损坏公路,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绿化、美化公路,摊铺沥青、清除公路牛皮癣、修造花坛景观……他们是道路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保障市民行车安全和道路畅通。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县公路路政、养护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同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期间,共拆除违章建筑41171平方米,非公路标牌13971块,乱堆乱放386665平方米。配合“五水共治”投资342万元维修加固桥梁3座;投资550万元对法金线进行泵房及排水沟改造,为市民出行创造了安全、舒适的路域环境。
在运营好公路的同时,我县铁路建设也不甘落后。1986年至2015年间,我县铁路运输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开通客运,1998年初金温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15年底金温高铁全线开通,武义北站正式运营。这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还让市民的出行更为舒适,变“能”出行为“好”出行。其中金温高铁的开通实现了武义高铁“零”的突破,对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县进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时代。
品质提升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现在的公路真是越来越美了,我们在路上开车心情也很舒畅。”市民陈先生已有多年驾龄,因工作需要时常开车来往全县各地。这么多年来,他明显感受到公路两旁景观的变化。别具特色的公路驿站,采用各种工艺打造的路旁景观,种类繁多的花簇,这些风景点缀在不同的路段,让市民在行驶过程中能有好心情。
将风景融入公路,让公路传递文化。为实现“交通让武义更美丽,交通让生活更美好”的“两美”愿景,县交通部门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追求提档升级,配合路网优化,提高通行效率,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着力推进一路一品,一路一景,打造精品公路。上松线精品公路集休闲文化、农耕文化、昆曲文化、宣莲文化、茶文化为一体,移步换景,展示了我县各地多样化的文化元素,让人眼前一亮。武丽线精品公路,以气养、水养、体养、食养、药养的“五养文化”为主题,融合沿线村镇民风民俗,对沿线9个节点及17公里沿线实施人文历史景观、绿化等文化产业精品公路建设,应时而动,集中展示我县的养生文化。
与此同时,结合美丽公路建设,县交通部门积极对多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2017年,省道上松线道路两侧完成约4293平方米白三叶全覆盖;永武线武阳西路路口至武丽线路口段道路两侧沿线种植1075株木槿、16914株八角金盘以及16225株桃叶珊瑚,同时还播撒8287平方米的草花、6700平方米的白三叶草籽进行彩化提升。格桑花向过路旅人传递美好,三叶草随风摇动祈愿过客都得幸福,公路沿线的绿植流动生命的颜色,绵延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还有一些人享受的是另一番风景。现在绿皮火车已成为不少文艺青年心中的“白月光”,坐着火车去旅行,在车窗边静静眺望远方,窗外的风景随着行驶的列车不停轮换,也许树木葱茏,也许草木贫瘠,思绪也沿着铁轨不断延伸,这种旅行的心情无法言喻。而乘坐高铁又有不一般的风景,飞驰的磁悬浮列车让窗外的风景呈现速写的效果,你可以安稳地坐在车内,听歌、看电影,和一同出行的伙伴聊聊天,在飞逝的时光中寻找甘之如饴的小乐趣。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改革开放40年来,通村公路解决村民出行问题,高速公路让出行提速,铁路建设丰富了我们的运输方式,高铁开通让我县交通运输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山间小路到阳光大道,从夯实基础到品质提升,交通路网发展也如这沿线景致,从单调到丰富,从野花星点到花团锦簇,紧扣城市发展的脉搏,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
逐梦未来
区域交通一体化程度再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县交通部门表示,将准确把握地方比较优势,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升互通互联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支撑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强化对外交通联系。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第三大城市群,将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纽带。我县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南,周边与永康、缙云、莲都、松阳、遂昌、婺城、金东、义乌毗连,是浙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县将紧抓机遇,依托金义都市区的地理优势,加快对外交通通道建设,推进城市融入都市区、产业对接永武缙产业带、市场对接义乌国际商贸中心。积极发展对外交通,推动县域间功能互补,实现浙中城市群的“三城同创”(义乌购物城、东阳影视城、武义温泉城)。
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我县城乡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西南部地区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心村之间联网公路尚未完全形成。未来我县将完善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大事记
1987年
3月,全长2.5千米泉溪至水埠头公路建成通车;8月,“八一”公路(柘坑至茶坑)全线竣工通车。
1988年
2月,陶村至大河源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实现武义全县乡乡通公路。
1990年
10月,武义至柳城文明营运线开通。
1992年
9月,武义县城至柳城油路全线竣工。
1996年
2月,武义县政府举行“全县乡乡通油路责任书签字仪式”。
1997年
6月,金丽温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武义段)改建项目被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通基础设施列为第六批“四自”工程;10月,“二桥一路”(公铁立交桥、白洋渡桥、入城口)举行试通车仪式。
1998年
1月,金温铁路武义段正式通车;10月,武义县人民政府在邵宅互通口举行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第一期工程开工典礼。
2001年
12月,金丽温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竣工。
2002年
11月,金丽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竣工。
2003年
9月,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西田畈互通连接线工程建成通车。
2005年
9月,43省道永武线公路改建工程武义段建成通车;12月,浙江省交通厅对44省道上松线三期、金丽温高速公路连接线武义至西田畈工程、武丽线一期改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2006年
我县顺利实现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双百”目标。
2008年
3月,S220上松线武义段被评定为省级文明公路,省道上松线为我市第一条省级文明公路。
2010年
8月,武义县投资500多万元对G330国道武义段进行了局部路面大中修,首次采用在原路面进行病害处理后,加铺乳化沥青纤维碎石封层的低碳养护新技术。
2011年
12月,完成金华十八里至武义公路工程(范村至履坦段)、(有机化至古竹段)竣工验收检测工作。
2012年
2月,浙江省公路局330国道武义段改建工程通过省公路局竣工验收。
2015年
10月,金华武义城际公交809路正式开通;年底,金温高铁(新双线)建成通车;全县共有县道32条,比1985年新增26条。
2017年
1月,S220上松线城区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8月,全面完成村村通客运班车开通;10月,义乌至武义公路通车仪式举行,义武公路实现全线通车;环溪线公路工程10月底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