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战局临转折,数番入浙捣贼巢。兵民并肩齐奋战,鱼水相依情义牢。山川草木溅碧血,烈士忠魂冲云霄。忆念当年堪回首,喜看群英涌江潮。”这是粟裕晚年的时候给《浙江民兵斗争史》的题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遍洒烈士鲜血的浙江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深切的怀念之情,更是战争年代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真实写照。
在那段革命岁月中,美丽的熟溪两岸,燃遍了革命火种。武川大地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一时风起云涌,无数的爱国志士们挺身而出,揭竿而起,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乐章。
从桃溪镇区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向北,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一条盘山公路沿着山势慢慢地延伸向远方。车行了半个小时,记者来到了子坑村,这里是熟溪与宣平溪的分界处。
说到子坑村,就不能不提到粟裕。粟裕——共和国第一大将,威名赫赫。他曾多次率部入浙作战,在浙江大地上留下了不朽的足迹。1935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闪电式的战术和急风暴雨般的军事行动,翻越闽浙边境的仙霞岭,突进浙江江山,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打开了浙西南的局面,开辟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创建了苏维埃政权。惊恐的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集中了省保安团四个团的兵力,进行了疯狂的“围剿”。粟裕大将审时度势,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去龙泉、遂昌、江山和衢州一带活动,而另外一路则由粟裕亲自带领突进北线,在宣平、武义、遂昌和汤溪一带开展游击战。挺进师在宣平、武义开展游击战,进进出出先后达两年半时间。挺进师战士们在熟溪源头的三县交界地带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开仓济贫、除恶安民,开展游击战争,并在登云乡子坑村(现属桃溪镇)成立中共宣遂汤工委,恢复并发展了边区党组织,领导这一带的革命游击战争。而子坑村也成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斗争的重要基地。
青山绵延不绝,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向北走,便来到了熟溪上游的吴畈村。吴畈村,一个原本藏在深山中平凡而普通的小山村,因为有了郑汝良,这一位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战士,因而十分出名。郑汝良,吴畈村人,1928年参加红军,任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西营红军指挥。他曾经指挥攻打遂昌门阵的战役,战绩辉煌,威震四方。那时候遂昌县驻门阵的保卫团,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经常到宣平境内的上水碓坑、观音寺一带“围剿”红军。郑汝良得知情况后,精心部署,于1930年9月的一天,率领300余名红军战士,星夜出发,在第二天拂晓之前到达门阵,奇袭门阵保卫团,胜利攻克了门阵,打死打伤敌人数名。而后,郑汝良又率军乘胜追击,到达遂昌的天堂,与松阳、遂昌两县的红军胜利会师,并在天堂的炼铁广场召开了三县红军会师暨举行武装暴动誓师大会,得到当地革命群众的热烈响应。郑汝良率领西营红军在牛头山区惩治地主恶霸,打击反动势力,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抗税斗争。正当西营红军与另外两县红军在牛头山区天堂的革命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遂昌、宣平、松阳三县反动当局加紧攻势,联合“进剿”。西营红军在郑汝良的带领下,迅速撤离天堂,重新回到西营红军驻地,继续坚持斗争。最终,郑汝良为革命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历史不会被忘却,记忆永存心间。追忆过去那段发生在熟溪畔的烽火岁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敬佩之情,更多的是深切的缅怀。因为有了他们,革命的烽火燃遍了武川大地;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美好的今天。 (王美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