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县相关产业的深度报道之三
□ 本报记者 陶峰松
几天来,浙江中盛工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新心情有些沉重。五月份才过去十几天,而在短短三天时间里,钢材却接连涨了三次价:5月3日每吨涨了50元,4日涨了100元,5日涨了200元。与钢材一样,原油价格也是一路“狂飙”。钢价与油价飞涨,对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打击很重。制造旅游休闲用品的原材料里,钢材几乎占了70%,石油产品占了近25%。
张晓新是县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协会会长,也是我县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浸淫其中已有十多年。
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一大亮点。这个土生土长的行业,曾经如一匹黑马,以势不可挡的劲头,迅速崛起。1996年,从工厂下岗的张晓新借款30万元办起了中盛工艺品制造厂,生产出口欧美的沙滩遮阳伞,迈出了我县制造旅游休闲用品的第一步。一年以后,销售额即达到4000多万元。随着中盛的发展,在它周围,一个个配套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短短5年时间,武义休闲用品制造产业已是另外一种景象,企业规模迅速膨胀,产品从单一走向了繁多,生产企业也遍地开花。20余家旅游休闲用品企业,上下配套,形成了整体规模优势,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促进了我县经济腾飞。
去年7月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渐严峻,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遭遇严重“寒流”。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贷款艰难,利润越来越少。寒风阵阵,企业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张晓新的中盛公司,2007年实现2006年相同产值,增加成本130多万元,而在今年,这个数字要放大到180多万元。张晓新说,目前,旅游休闲用品行业中实力强一点的企业,正苦苦挣扎,在困境中求生存;有些小一点、实力相对较弱的,已经举步维艰。
钢材暴涨成为企业不堪承受之重. 王国梁 摄
面对困难,张晓新认为,非常时期,企业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咬紧牙关,“守望春天”。目前空前严重的“寒流”,势必有一批小企业会被 “冻死”。但是,从整个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前景来看,只要挺过去,前途必将一片光明。他告诉记者,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今后10年里世界旅游产业将再次呈现高速增长,产业需求平均增长率将达到4.5%,中国年均增长率将高达8.5%,位居世界第三。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很可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张晓新认为,应对当前严峻形势,企业要做的是: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从目前来看,旅游休闲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需要不断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科技含量。二要与时俱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步伐,以新产品来适应市场。三要打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与理念。企业应充分了解欧美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及相关社会制度,才能更加利于交流沟通与合作。四要开阔眼界,充分认识到除了欧美以外的巨大市场。事实上,旅游休闲用品不只是欧美市场需求产品,中国乃至南美洲、东南亚都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有句话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虽然“洗牌”在所难免,但是,只要度过冰冷刺骨的寒冬,相信旅游休闲用品制造行业必将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