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5日进行的达喀尔拉力赛最后31公里的表演性特殊赛段比赛中,帕拉丁车队中国车手徐浪取得赛段第50名,汽车组总成绩第19名的成绩,平了去年另一位中国车手周勇创造的中国车手最好成绩。
本届达喀尔拉力赛共有6位中国车手参赛,分别是帕拉丁车队的徐浪和周勇,江铃车队的罗丁和陈和皇,日产车队的老将卢宁军和三菱车队的门光远。但遗憾的是,只有帕拉丁车队的两位车手完成了比赛。最终,徐浪取得第19名,周勇名列第42。
徐浪1976年11月11日出生于武义,身高173CM,体重75KG。2000年3月参加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培训中心初级拉力驾驶培训。2000年6月以个人名义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福州站比赛,获得2升杯第二名,N2组第二名。2000年10月以个人名义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韶关站既亚太拉力锦标赛,获得2升杯第三名,N2组第三名。2001年加入上海大众333车队至今。2001年4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比赛,因事故退出。2001年5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昆明站比赛,获得2升杯第三名。2001年7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长春站比赛既亚洲锦标赛,获得2升杯第二名。2001年10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韶关站比赛既亚太锦标赛,获得2升杯第一名,N2组第一名。2002年4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比赛,获得1.6升杯第三名。2002年5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武汉站比赛既亚洲锦标赛,因机械故障退出,获得1.6升杯飞车王。2002年6月参加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培训中心中级拉力驾驶培训。2002年8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北京站比赛,获得1.6升杯第二名,1.6升杯飞车王。2002年10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韶关站比赛既亚太锦标赛,因机械故障退出。1.6升杯飞车王。2002年年度飞车王。2002年11月参加亚洲拉力锦标赛印度站比赛,获得全场第三名,N4组第三名。2003年4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比赛,因机械故障退出。2003年7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长春站比赛既亚洲锦标赛,获得1.6升杯第二名。2003年8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北京站比赛,获得1.6升杯第二名,1.6升杯飞车王。2003年9月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龙游站比赛,获得1.6升杯第一名,1.6升杯飞车王。2003年年度1.6升飞车王。2003年11月参加亚太拉力锦标赛泰国站比赛,获得N2组第一名,全场第十四名。2004年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冠军、飞车王。 (王易)
达喀尔汽车拉力赛—— 最严酷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
以非洲沙漠为舞台的“巴黎-达喀尔”作为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为全世界所为知晓。
每年1月1日以法国为赛程起点的这项拉力赛,为世界上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广泛报道,受到全球5亿人以上的热切关注。
被誉为世界上最艰险的赛程
“巴黎-达喀尔”于每年的1月1日,由法国出发,用2-3个星期穿越非洲大地,全程约10000公里。至今赛程的全程跑完率只有38%,更有“跑完全赛程者均为胜利者”一说,可见赛事的艰辛程度。
专业和业余爱好者共同参赛
“巴黎-达喀尔”的一个较大的特征就是:与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不同,无论专业选手还是业余赛车爱好者都可自由参赛,共同竞技。
任何车种都可参赛
“巴黎-达喀尔”拉力赛,无论是轿车,赛车,卡丁车还是卡车,任何种类的汽车都可参赛。且不管是从车行购入的现车还是爱车家自己装配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车,都来之不拒。各式参赛车辆浑然一体的参赛情景,仅“巴黎-达喀尔”才能展现。
每年都有更改的赛程路线
“巴黎-达喀尔”在正式开赛后大约10年间,都把赛程起点定为巴黎,终点为达喀尔。但赛程路途每年都略有更改。随着时间的推移,起点终点也开始发生变化。如1992年起点为巴黎终点为南非的开普敦1994年则为巴黎-达喀尔-巴黎,1997年是从达喀尔出发以尼日利亚为折回点再返回达喀尔。
“巴黎-达喀尔”拉力赛到底难在哪儿?
对于“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以往我们只知道参加这一赛事非常艰苦,但具体苦在哪儿却不甚了解。准备迈出“第一步”的两位中国车手进行了一番详尽介绍——
费用昂贵——后援车有四辆
由于巴—达汽车拉力赛主要赛段地形险峻,加之当地气候恶劣,车手只身无法跑完全程,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补给和维修车队跟随其后,帮助其处理如车胎爆裂等意外情况。据首次参加该赛事的两位中国车手介绍,他们这次参赛就将有四辆负责补给和维修的“后勤”车队为他们的三菱赛车服务,而这笔费用相当可观,几乎均为车手自筹。
规则严格——不能随便加油
巴—达拉力赛赛事组委会规定,由于该赛事赛车所用燃油为特殊品种,一般加油站不具备提供这种油的能力,因此赛车“口渴”时只能等组委会派飞机空运燃油过来,车手不能随意在路旁加油站“自行解决”,一经发现即被判出局。但是在一些特定赛段,组委会会指定几个加油站,车手可以在此给爱车“充电”。
赛段险峻——马拉松段最苦
该赛事由于大部分赛段设在热带沙漠中,因此险情时有发生,各赛段都会碰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其中马拉松赛段给车手造成的阻力最大。该赛段要求车手全天驾驶,中途不许停歇,而且不许有补给和维修车队跟随。因此参赛车手大多“折”在此处,其中不乏名将。
休息不易——每天限制饮食
每个车手每天只能“享用”赛事组委会规定的几个三明治和几瓶矿泉水,即使想“偷吃”恐怕也不可能,因为车手都在拼命抢时间以多跑几程。此外,通讯问题也令车手挠头,他们若想与后方保持联系,只能在休息区的新闻中心“自行”解决,每个休息区相隔都不近,而且话费也不便宜。 (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