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坞驮畈,我们沿着顺流而建的道路,蜿蜒而行近一个小时,却看似没有尽头,不免有点疲惫;而麻阳村就是在道路九曲十八弯之后,忽然出现的,给人以惊喜。淳朴好客的麻阳人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这支探源的队伍。 麻阳宗祠在村子中心,建成时间按推算大致在清朝乾隆年间,整个麻阳就是以它为中心铺展开的。一踏进宗祠,“三槐堂”的巨大牌匾就映入眼睑。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堂号,于是我们猜测这个村以王为姓。在与村支书交谈中,这一猜测得到证实。他告诉我们,麻阳分内外麻阳,外麻阳多数人姓郑,内麻阳多数人姓王。通常人们说起麻阳,指的就是内麻阳。
据县志记载,历史上的麻阳,在1950年左右还是乡所在地,到1956年3月才被并掉。至今,麻阳仍然是源口库区源头第一大村,有305户、820多人口。据《三槐王氏宗谱》开篇记载,该村祖先来自福建,定村名麻阳颇有深意,“麻”与“马”谐音,“阳”字有两个含义,一取“太阳”之意,二是用以谐音“扬”,前后连韵即马上扬名,寄厚望与后人,跃马扬威,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祠堂两侧悬挂着“贡元”的牌匾。贡元是对贡生的尊称。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由此可见,麻阳是个出读书人的地方。而至今,在麻阳仍流传着一则“半个宰相”的故事,说他们的祖先中有人考中科举,曾在京城,为官清廉,最后做到很大的官。别人问,到底有多大?乡下人淳朴也讲不清楚,就说“半个宰相那么大!”
故事虽然是故事,但是崇尚读书的风尚,却从这个“莫须有”的“半个宰相”身后流传下来。麻阳三槐堂的子孙好学,也崇敬读书人。每次修谱的时候都要将族内的读书人在族谱的前半部着重记录一番,在他们看来村里出个读书人就是为村争光、光耀门楣的事情。最近一次修谱,他们也将上了大学的村里人的资料全部编进谱内。
绕着村子走一圈,你会发现依山傍水的麻阳经过村庄整治之后,分外好看,如同一个自然的生态公园。人与山、水之间达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和谐。麻阳村外就是潺潺而流的麻阳港,这条与村同名的河流不仅哺育着该村的一代又一代人,甚至还一度为它带来了传奇的“工业革命”。 原来,麻阳地处麻阳港上游,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先后建成麻阳二级、三级、四级电站。麻阳村利用自身充沛的电力优势,引进了麻阳拉丝厂、麻阳铸造厂等一批企业。其中,麻阳铸造厂发展至今,已是我县百强企业。
自实施库区源头环境保护政策以后,出于全县发展规划大局及10万人饮水安全的考虑,这些企业不得不搬出了库区源头区域。在一场甜蜜的“工业之旅”后,根据省《源口水库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区》统一部署,该村发展起“茶、竹”特色农业,进入了一个有别于以往的“特色农业时代”。
离开麻阳沿着麻阳港继续前行,我想起一首歌《美丽的梭罗河》,用来赞颂母亲河同样适用,歌词这样唱道:“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你的光荣历史,我永远记在心上,旱季来临,你轻轻流淌,雨季时波滔滚滚,你流向远方,你的源泉是来自梭罗,万丛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滔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 (王晖)
|
村中新建在宗祠外的生态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