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新闻网讯 熟溪走出大河源幽深的高山密林,经历陡峻崎岖的山涧跌宕起伏的征程,来到麻阳港开阔的平原地带。如果说,在山间,熟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没有谁能拘管得了他。那么,在平原,一座小小的堰坝便足以让他收束心神。白姆乡白坛下村,一座古老的堰坝,将曾经桀骜不驯的溪流分成了熟溪和白鹭溪两股温顺的甘泉,织出两道庞大的水系,像人体的经络,遍布肥腴的沃野和村庄,带给人们丰饶和便利。
这道堰坝名叫白坛下堰,又名后真堰。《武川备考》记载:后真堰,三十里,由白姆安潭开渎归水灌溉前后金、山碧张、桥亭四处之田。堰址处,300余米宽的河谷,左岸是70米的过水河床,右岸依次为滩地和可耕地。上篷、下篷和山脚三个小小的自然村,几簇黄泥筑就的老房子,原汁原味地掩映着秀丽的青山。平坦开阔的田野,不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鹭翩然而起,令人想起“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千古名句。
查阅武义县志得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道水泥堰坝,始建于1965年9月,1966年12月竣工。约投放劳力14.39万工,总经费10.34万元。堰为印度式,由活动堰、筏道、溢流段三部分组成,为拦地下水之堰,俗称“地下水库”。工程主要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堰长220米,高1.5米。堰体截水墙上游河底有一条长150米集水廊道。干渠1条长0.6公里,支渠2条长8.3公里,设计流量每秒1—2.5立方米。堰坝将熟溪水一分为二,一半沿着原来的河道顺流而下,继续它原来的征程;另一部分水则跨越河流,被一条渠道引导着,淌过一个个村庄,汇入了从伍家坞出来的白鹭溪源头水,灌溉原来的白姆、王宅、要巨、桃溪滩、寺前、履坦计5乡1镇533公顷农田。
不过,这道堰坝真正的历史,可能并非始于1965年。在遥远的年代,这里或许便有一个古老的堰坝。白姆一带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堰的时候,每逢盛夏,熟溪的清水哗哗流过,溪岸的良田却常常晒得干裂。溪沿的百姓心疼得要命,于是组织起来日夜修堰。但是,由于技术落后,堰坝总是修不好。正当百姓忧心如焚的时候,有一个神仙路过白姆,化成盲眼人敲着竹棒来到一户人家,讨要一碗水喝。好客的主人给了他一碗豆浆。结果,被人间真善感动的仙人便用他的竹棒,帮助村民修筑了一条堰坝,龟裂的农田得到了灌溉。因此,这条坝又有一个名字,叫做“神仙坝”。
神奇的神话,隐喻了当地民风的纯朴善良,折射出这道堰坝的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人们依然用着堰坝分流而出的清水,灌溉良田,洗衣浇菜,享受着与水交融的灵性生活。 (陶峰松)
王国梁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