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溪来到古竹,与又一支流“双港溪”交汇,形成了更为宽阔的水域。因着水的优势,有了古竹码头。在没有公路的时代,从金华等地来的客商都在这里下船,卸下货物后便雇用挑夫翻越大殿岭到达瓯江水系上游,便可乘流而下直达丽水、温州等地。所以此处是古代婺州与瓯、处两州的重要连结点。四面八方的商贾以码头为中心进行货物贸易,为古竹带来了繁华。很多古竹人就靠着撑船排运货送客过着殷实的生活。
一条已经“退休”的古竹老街,就在新商贸街的右手边,在不起眼的衔接口岔开一条口子,然后弯弯曲曲地拐进去。老街两边还看得到上木排门的老屋,残留的古迹里,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翻开历史,这条老街在武义也是盛名在外。老人口中的“武义两条半街”,一条出自壶山街,一条说的就是苦竹商贸街,可见那时的风光热闹,是与县城齐名的。与壶山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这条苦竹商贸街也分上街与下街两部分。街两边南货店、旅店、药店、酒坊一应俱全。南货店里经营着糖、酒、肉、果脯糕点等,那时掌柜的店主绝对是孩子们艳羡的对象。
上世纪50年代末,古竹通上了公路,古竹码头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由此形成的商贸集散地却没有因为码头的消失而消失,而是随着商贸需求的增多,古竹集市日渐兴隆。
如今,时光洗练,新的古竹商贸街早已鸟枪换炮,笔直的水泥路,林立的商居两用楼,以及占了道路三分之二宽的摊铺,左右各一边,哪家摊铺前只要稍微多挤几个人,路人就得侧身绕道,方才挪得动脚步。川流不息的人群,鼎沸的市声,交织出一片商贸兴旺繁华。听新商贸街左边的屋主说,当年这房子的地基钱不比县城东升路上的便宜。也由此窥见古竹商贸街的繁华与在商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从1983年起,凡农历逢四逢九就成了古竹固定的集市日,雷打不动,雨雪不停。每到赶集的日子,四乡八邻的人都会赶来买卖交易,买卖涉及农副产品、衣服鞋帽玩具等轻工产品。
对于那些天不亮就要赶集的商贩来讲,最怕的就是不能轻装就简,到了一个集市要自己设铺搭板,累烦难言。对于这样的累烦事,在古竹却变成了一种轻松事。古竹村老年协会的老人很有服务精神,逢赶集那天,老人们凌晨3点多就起床,他们把近300个摊位的五六百块木板、两百多只凳子按秩序摆好,迎接赶集商贩的到来,中午集市结束后,又把板铺收起放好。每每提到这样的服务,商贩们都会伸出大拇指连称“满意,满意。”
有俗语“无商不奸”,然而这样的俗语好像在古竹集市上很难应验。为了拍摄古阳街全景,需登上旁边一商户家三楼,这位吴姓老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中间需经过老板设在二楼的卧房,既没有跟着也没有过多的盘诘,如此信任让人心里少有感动。还有一位卖香米糕的朱大妈,遇上询价者,无论买不买,都先送对方两块米糕尝尝,完全是一副热情好客的主人家模样。这样的商贩在古竹集市上比比皆是,商情一分,人情九分,买卖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的交易,附加的人情味比集市本身更吸引人。 (郑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