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水两岸物阜人丰,新农村建设一派欣欣向荣。坐落于熟溪畔的大田乡大公山村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白净的外墙,村里屋前屋后都种有植物、花卉……大公山村这个“村在花园中,花园在村里”的花园式新农村,名副其实地被赋予“省级绿色示范村”的美誉。
能够获得“省级绿色示范村”的荣誉,村民觉得很自豪也很兴奋。大家都说这都归功于村庄整治。村庄整治前的大公山村露天茅厕随处可见,村中排水沟臭气熏天。2004年开始,大公山村开始村庄整治工作。村里投资50万元对民居外墙统一粉刷,斑驳的外墙从人们的眼前彻底消失。村民打趣说,这次“抹粉抹得好!”在这次整治中,该村还花几十万元,把村里机耕路变成了3米宽的水泥路,装上了30多盏路灯,铲除露天茅厕,新建了两个生态公厕。
为了使村庄更加绿色美丽,家家户户门前种上了桂花、茶花等绿色花卉植物。村口有一口占地3亩的大水塘,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成为了一口污水塘,2005年,村里狠下决心投入人力、物力,清理水塘污泥600立方米,并就地取材,用熟溪里的鹅卵石重新砌筑了水塘塘沿,使水塘更加美观,别有一番风情。
大公山村是一个只有157户,403个人口的村庄,有水田540亩,山林600亩。蚕桑、板栗、茶叶、西瓜等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0%。现大公山有桑树园200多亩,是该村的传统经济产业。近年来,不少村民积极从事来料加工业,还有100多人外出打工,现在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7000元。
如今村里最发达的产业莫过于养猪业。据介绍,村里的养猪热潮是从2003年兴起的,目前全村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都养猪,多的养七八百头,少的也有三四十头。大公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养猪大户徐惠忠,被村里人称之为养猪最“狂”的人。2003年他第一次养猪就狠下血本,养了50头猪,结果大赚了一笔。去年他的养猪规模已经达到了800多头,年收入达20多万元。现在他已经是经营着1000多平方米养猪场的养殖专业大户了。
养猪富了村民,但也脏了村子,成堆的猪粪,一下雨粪水就流到了路上、池塘、河里,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了村民共同的愿望。经过村两委会及村民的共同努力,猪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全村建2平方米大小的污水池120个,建每个污水处理池由村里补贴300元。养猪的村民坚持每天清理猪圈。村民还把猪粪变废为宝,徐惠忠就把粪便晒干卖给当地梨农当肥料,每车20元。徐惠忠乐呵呵地说,这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有效地解决了污水问题。
都说创业辛苦守业难,当问道花园村美丽景象如何保持时,村党支部书记徐华福说:“2004年村里就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们都很遵守他们自己制定的制度。同时,村里的主要干道坚持每两天扫一次。道路卫生保持好,关键还是村民的觉悟高,能自觉维护良好的环境。” (徐宇 张凯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