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谢旻 摄
悠悠熟溪从我县西北部海拔千米的高山一路奔流而下,从奔腾激越,转为宁静悠长。这样一条承载着武川大地历史与风物,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武川儿女栖息繁衍的母亲河,从最源头开始,便奉献出了她的全部。熟溪两岸终年云雾缭绕的高山上,有着大片大片高山有机茶园。当熟水缓缓流进县城,沿溪两岸也随处可见一家家茶馆、茶楼。日暮时分,多少品茶客安坐窗前,静看熟水流淌,细品茶香醉人。
“一场春雨后,云雾遍山香;多少品茶客,开怀话武阳。”篆刻艺术家叶一苇先生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武川茶乐图”。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好山好水才能生育出高品质的茶叶。悠悠熟水,巍巍青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武川大地上到处都有着南方嘉木的身影。自古以来,武义人喜欢种茶、饮茶。这聚天地之灵气、汲万物之精华的茶成了武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有人曾说过:“茶花娇艳胜栽花,茶香醉人何必酒。”
绿水绕青山,十里闻茶香。我县种茶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我县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天坛”牌特级珍眉绿茶,荣获日内瓦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评比金奖。1987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3250吨。后来因为气候、政策环境、消费趋向名优茶等诸多不利因素,进入了茶业发展瓶颈期。如何破解茶业僵局?提高茶叶品质,打响茶叶品牌成了武义上下的共识。
1992年,年轻的潘金土创办了“金山茶厂”,1996年初,他又承包了海拔600多米的岩头山250多亩茶园,正式建立当时中国第一块有机茶基地。翌年,岩头山茶园获得中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颁证,确认其产品“金山翠剑”为天然有机产品。随后,潘金土又率先在英特网上注册“中国有机茶”域名,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网交易的有机茶厂家。武义有机茶种植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量优势。2001年5月16日,我县主要领导从中国特产报社社长、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刘真手中,接过“中国有机茶之乡”的命名证书和牌匾。
而到目前为止,我县是惟一拥有这一称号的县。2007年,全县茶叶产量达9746吨,产值3.47亿元,全县茶叶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8%,茶叶产业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2.07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2.2万亩,有机茶茶园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在潘金土创造“绿色金山”的同时,1994年,一只有机茶品牌——“武阳春雨”横空出世。“一夕春雷落万丝”,武阳春雨茶形似松针细雨,色泽嫩绿稍黄,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自问世那天起,武阳春雨茶便如春风拂面,以其卓尔不群的品质享誉茶界。“武阳春雨”一出世,便一举夺得了“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尔后,又屡获浙江省一类名茶、“中茶杯”全国名优茶特等奖、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华文化名茶”和国际名茶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精品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等殊荣。
“一茶引来百茶香”。“武阳春雨”的成功,在全县引出了汤记高山茶、嘉木村、郁清香、九龙山等十几个茶叶品牌。
为了让武义茶叶走出“各自为战”的小市场,合力拓展大市场,县委、县政府在2004年及时重新修订了“武阳春雨”茶地方标准,并升格为市级标准;制定《武阳春雨茶管理规则和质量管理办法》,形成系列化的茶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品牌、包装、标准、监管“四统一”的品牌整合,同扬“武阳春雨”之帆。人们形象地称此为“一方茶人同炒一锅茶,武阳茶香溢天下”。
此时,武义人“看不见壶山就要哭”的闭塞心态已逐渐消融,离开“山头、田头”闯“码头”,放胆走向外面世界。其中北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开设茶庄,推销武义茶叶等农产品的武义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北茶”大军。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更香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总俞学文。
家乡有机茶的成功开发,吸引了已在北京闯下一片天地的俞学文把目光瞄准了武义一座海拔800米的小和尚山。这块云雾缭绕的净土,因山高路远而乏人问津。他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携手,研制出了纯天然的更香有机茶,武义茶叶的清香,很快飘进了京城的千家万户。公司还先后在北京、浙江、山西等地,开办了70多家连锁店,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和欧盟各国。以质以诚取胜的“更香”茶叶,终于在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
正如“更香”,许许多多的茶叶企业,也开始渐渐走出武义,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向世人传送武义有机茶的至纯与清香;也正如开疆拓土的潘金土、创造“更香”奇迹的俞学文一样,许许多多茶人也在武义这方拥有着好山、好水的好地方,继续书写着有机茶的奇迹。 (王美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