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上
服装的变化是经济底蕴的展现,是时尚的风向标。从过去的中山装“一统天下”到现在的“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从以往难求的“的确良”到现在流行的“纳米”。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县市民从当初保守、统一的灰、黑、蓝的单调着装,变成了如今的个性突出、五彩缤纷……
“现在小孩子的衣服真是多,挑得我都眼花了。你看,这件全棉的小内衣多可爱,这件桑蚕丝的小花裙多漂亮……”日前,记者陪女友逛街时,女友面对款式多样、色彩斑斓的童装充满了感慨。其实不单是童装,只要你清点个人的衣橱,打量行人的穿着,就会发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其实已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我县每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上。服装犹如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武义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30年前,武义人外出做客的时尚衣服是中山装,蓝、灰、黑是当时的流行色,被戏称为“蓝蚂蚁时代”;30年前,一家四五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只需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30年前,买布要有布票,想添件新衣裳常常要等到过年;30年前,一件衣服穿好几年是很正常的事,常常是老大穿了传给老二……那时,大家都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改革开放使人们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现在,人们以不断翻新的款式花色为生活增添亮丽色彩,不仅对服装的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
对母亲这一辈的人而言,30年前的衣着至今让她们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初期的武义,物质还比较贫乏。买肉、买油、买糖要票,连买豆制品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穿的颜色不外乎老三种:蓝、灰、黑。随着物质慢慢丰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少量的料子布———“的确良”。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对熟悉了粗布粗衣、生活在“灰暗国”里的我县市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洋气”的象征。它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同“乔其纱”、“泡泡纱”等布料做成的服装一起风靡各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黑、灰、蓝等色彩大行其道,人们尤以穿绿军装为美。即使逢年过节,大街小巷也都黑乎乎、灰蒙蒙的一片。据母亲介绍,当时的女性最为可怜,不说穿裙子,连穿件短衫都有可能招来非议。那个年代,人们并不是不向往美,但在低下的经济实力和陈旧观念的制约下,谁又有条件、有勇气展示美呢?那时人们认为穿得越破越好,好像只有破旧才能显示出朴素本色。母亲说起她年轻时拥有的第一件时尚衣服——绿格子“的确良”时,至今还情绪激昂,记忆犹新。那时“的确良”在我县正开始流行,硬领、色彩艳丽,穿在身上真的“的确凉”,让许多爱美的女性穿上去就不想脱下来。母亲正值豆蔻年华,看到周围的朋友先后穿上了“的确良”,而自己由于家境贫寒,穿上一件“的确良”的愿望迟迟无法实现,不免有些失落和伤感。1974年,母亲花了八元多钱终于添置了一件绿格子“的确良”,圆了她多年的美梦。母亲视这件“的确良”为珍宝,平时根本舍不得穿,只有闲瑕及外出作客时才穿上显摆一回。这件“的确良”整整陪伴了母亲近十年。三年后她才有了第二件蓝色的“的确良”。在母亲那一辈人的记忆中,那个年代的“的确良”就是最美的衣服。从那时开始,人们对服饰的看法渐渐有了改变,也就是从那以后,逐渐有了一些服装和布料的展销会,可供选择的空间大了许多,许多市民的衣柜里也慢慢增添了更多的漂亮衣服。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曾经风靡一时的“的确良”逐渐退出公众的视线,被其它更高级好看的布料和成衣制品所代替。我县市民的衣服逐渐进入了色彩缤纷的80年代,街头出现了各种衣料和样式的服装,丝、毛、麻、化纤,很多名字以前听都没听过。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和连衣裙等悄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90年代后,人们的日常着装意识又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转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在选择服装时,大家也越来越强调“绿色环保”和“保健功能”,像棉、麻、毛、丝等一些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特别是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女性终于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了。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也不乏镂空的针织衫、绣花的长靴、蕾丝的裙子,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种多样,尽显华丽、朴素、优雅等各种着装特色。男装从款式到色彩都开始悄悄演绎着男性刚柔并济的内蕴,丝麻的面料释放着男性洒脱的本性。皮尔卡丹、圣大保罗、鳄鱼等世界名牌也渐渐进入我县市民的日常生活。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服饰的“花样年华”悄然来临。服饰的变化是武义变化的一个见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观念改变了,服饰变美了,人也变美了,武义这个小县城也在大家亮丽衣裳的映衬下变得更美了。
的确良、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这些在服装时尚潮流中曾涌现出的一个个新名词已渐渐远离我们。看着当年流行,如今已算“过时”的服饰,再看看街道两旁众多的精品店、大商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30年改革开放,武义人的衣着打扮,已改变了整个城市的色彩。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腾飞的武义。
[新闻背景]
改革开放前,我县市民衣着几十年一成不变,满大街清一色的款式和色调,衣服只起着保暖的基本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武义百姓衣着的变化日新月异,人均衣着类支出大幅增长。1983年,我县农村住户人均衣着类支出为32元,2007年达304元,城镇居民2007年衣着类支出为482元。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增加,其次是衣着面料的高档化和精细化;同时,人们开始从衣着时尚的变化中追求美的享受,品牌意识日益增强。服装的高档化、时装化、品牌化、个性化、多元化成为服装消费的潮流,并俨然形成消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