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12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中国农民一大创举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正一步步地得到健全与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新风传到武义,我县农民开始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1979年4月,全县有68个生产队划分了生产操作组,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1980年4月,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后,武义县委支持调小生产单位的规模,新划出458个生产队,全县生产队总数达到2336个。为解决农忙劳力不足的问题,当年10月有十分之一的大队实行部分农活小段包工,定额计酬。
这些前期尝试,为更大的改革举措作了铺垫。1981年9月,王宅公社的汤处、马昂、朝阳和俞源公社的下杨一等4个大队的35个生产队,在我县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他们将土地按人口和劳力比例,分成口粮田、责任田两类,承包到户。农户与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上面最关键的一条是:农户在完成国家税收、征购粮,并向生产队交足提留后,其余的收入就全都归自己了。合同还规定,农户对所承包的耕地,有充分的自主经营管理权、使用权。
这一年,上述35个生产队的社员“冲杀血路”的同时,全县其他地方也不“安分守己”,占79.8%的1864个生产队,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占近一成的189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的“三包一奖”:包产量、包工分、包成本,超产奖励;有15个生产队实行大包干到组。此外,全县2000多个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专业队,九成以上实行了“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
1982年8月26日,全县农民都为之激奋。武义县委出台了《关于各业专业承包、大田联产到劳、两田制、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明确社员承包耕地有种植权,允许将茶叶、蚕桑、柑橘、油茶、油桐等经济作物和鱼塘、水库投标承包到户到劳。9月1日,开始在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迅速席卷武义农村。
仅用20多天时间,全县2390个生产队的全部社员,都分到了由自己负责耕种的那一份土地。其中,实行口粮田、责任田“两田制”的有1361个队,占56.9%;实行产量大包干到户的有1029个队,占43.1%;承包期一般为3年。与此同时,全县2102家集体企业和大队、生产队两级经营的35784个项目,也采取自愿投标的方法承包到户到劳。
初尝甜头的农民,这时担忧的只有一件事:承包期太短,怕这种好日子长不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掌握民情,为给农民一颗“定心丸”,于1983年6月在大源乡进行延长大田承包期的试点;8月份推行到全县,有520个大队延长了承包期。其中,从3年延长到9年的有200个大队。
1984年,继续推进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到年底有2406个生产队延长了大田承包期,占生产队总数的99.9%,其中延长到15年以上的生产队有595个。同时,落实完善了经济特产承包责任制,70969亩经济特产都承包到户,其中承包期10~15年的有21165亩,占29.8%;15年以上的13398亩,占18.9%。
在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乡村建立了植保、灌溉、机耕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组织,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为农户送上所需的服务。
1998年5月初,我县开始全面进行土地延包。根据“大稳定,小调整”的精神,大田承包期一律从1998年起延长30年,到2028年止。2004年,全县又一次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完善工作。2007年底,全县88640户家庭,经营耕地面积210917亩,累计签订有效家庭承包合同84392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农民积极性一发挥,农村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3314万元,比初试联产承包前的1980年增长42.9%;粮食总产量达18.6万吨,比1980年增长23.7%。特别是全面进行土地延包之后,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农民可以放胆大干,生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3176万元,比1980年增加13倍。
土地一包到户,农民便闲空多了,有许多富余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很快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的专业户,农村长期形成的单纯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
到1984年底,全县已有专业户1773户、3270人,户均收入3813元——这在当时农村来说,已属不菲的劳酬,让人羡慕不已的农村“万元户”也出现了。
跨入新世纪以来,提倡以租赁承包、转让转包、反租倒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至2007年底,已有15205户的27359亩土地(占总面积的13%),实行了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了粮田规模经营,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有新的发展,全县农村更具生机和活力。
有的农民说:“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根本不用担心再回到1981年以前的“生产队劳动”了。他们坚信,中国的“三农”会走得更好。(范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