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有补贴 土地可流转 育秧工厂化
农民种粮信心回暖 早稻种植面积回升
全县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5.7万亩
□ 本报记者 王国梁 王美姿
随着立夏的到来,我县早稻种植也渐入尾声,全县80%的早稻已经种植完毕,余下的20%将在近日完成。
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减少、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制约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县实施工厂化育秧渐入佳境,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种粮信心普遍“回暖”。据统计,今年我县早稻播种面积达5.7万亩,其中直播早稻约占30%,移栽早稻约占70%,较往年有所增长。截至日前,全县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4.56万亩,占全部早稻面积的80%,其中直播早稻已于4月15日前全部播种完毕,早稻机插和人工移栽仍在持续进行中,预计5月中旬可全部完成。据了解,今年我县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的种粮积极性高于普通农户。其中,大户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近50%。
记者从县粮食收储公司获悉,目前,粮食收储公司已经发放20多万元的粮食预购定金。该公司与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的粮食订单已达4000吨,现订单还在签订当中,预计订单数量比往年将有所增长。
种粮补贴奖励政策 让农户种粮无后顾之忧
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目前,我县粮食扶持政策的内容包括:早稻普惠制补贴、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国家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种粮大户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同时加大早稻补贴力度,对按订单交售省级储备早稻谷的种粮农户予以奖励,全方位保障农民种粮利益。扶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随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有些大户和合作社种粮已经实现‘零成本’。” 泉溪镇巩宅村种粮大户高跃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种植早稻450亩,将享受到种子补贴、大户补助、机插补助、农具购置补助等各项补助,而这些补助,刚好可以和农药、劳力、化肥等成本相抵消。高跃平说:“赶上这样的好政策,今年我一口气多种了200多亩早稻。”
记者从县粮食收储公司了解到,合作社与粮食收储公司签订订单的量要大于一般农户。这是因为有政策的引导:我省出台政策,省财政对按订单交售省级储备早稻谷的种粮农户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制种基地农户每交售50公斤省级储备早稻谷奖励20元,最高每亩不超过140元;一般农户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省级储备早稻谷奖励10元,最高每亩不超过70元。因此,我县不少乡镇的种粮散户纷纷联合起来,组建了专业的粮食生产合作社。
土地流转、机械化粮食生产的道路越走越宽
种粮要取得效益,规模化必不可少。我县出台了大户、合作社补助和奖励等政策,引导耕地向有能力的大户和合作社集中,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另外,在资金、技术和农机等扶持政策上,也向大户和合作社倾斜,农业部门还专门派出技术专家与他们结对,提供各种帮助。在各项政策引导下,许多散户或联合起来,或通过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以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
记者从县农业局获悉,我县今年计划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示范2万亩,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面积8万亩以上,机械化服务率提高5%;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1万亩。今年农业局的工作重点包括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项目推广等,尽早出台促进土地流转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并尽早落实到位。加强政策宣传,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和规范通过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新方式来实现规模经营。
有了连片的土地,农业机械化才能得以实现。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购置农机具积极性高涨。到目前,全县增加插秧机30台,其中高速插秧机6台,步进式插秧机24台,而这些农业机械设备的购入,成为了我县实现机械化农业的“利器”。
“到目前,基地培育的9.3万余盘秧苗已经全部送到农户手中,机械化插秧的面积达到3700余亩,比原计划3000亩超出了23.3%。”县农机 站站长李伟军告诉记者。王宅万亩工厂化育秧基地生产的秧苗现已被抢购一空,1亩秧田可为200亩大田提供秧苗,工厂化育秧每亩大田秧苗节省成本20元以上。1台简单的步行式插秧机可替代20个劳动力插秧。育秧、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服务,既节约了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生产风险,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之后,我一口气买进插秧机、中型拖拉机和收割机,有了这些现代农业设备,种田也就更加省时省力了。”泉溪镇种粮大户徐华国高兴地说。去年,徐华国种植50余亩早稻,今年他种植了240多亩。徐华国表示,扩大种植面积主要是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让他看到了种粮的希望。
秧苗培育田内,工人们正在装秧苗,准备运往全县各个乡镇。一亩大田,需要25盘这样的秧苗。
现代化生产工具大显身手,1台插秧机可替代20个劳动力插秧,省时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