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克难攻坚系列报道之五
□ 本报记者 王国梁
“现在一台单缸液压圆锥破碎机每小时能破400吨碎石,而这相同的量以前需要12台颚式破碎机同时工作一小时才能完成。仅靠这一项创新产品,公司已实现销售金额2160万元,新增利润324万元,税金173万元。”日前,武精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不仅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而且还成为领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态势良好,技改投入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大,1—6月份全县工业技术改造投入达58123万元,增长25.8%。新产品产值9.07亿元,增长10%。新产品产值对工业经济增长拉动0.7个百分点。
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国家大院名校武义联合技术转移中心” 建立,促进了我县产学研合作,推动了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精益机电技术工程公司研发的“工业用快干标识涂料项目”引入武义,实施产业化。由武义精益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精益机电技术工程公司投资)生产的工业标识纳米涂料项目被列为金华市及武义县科技项目,并被认定为金华市高新技术产品。上半年,经省科技厅批准,浙江大学作为全省第一个工业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武义,为武义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由浙江大学机能学院教授、省重大装备专家组组长胡树根推荐的浙江武精机器公司申报的单缸液压圆锥破碎机项目被列为省重大项目。今年3月,通过“上海高校武义技术转移中心”签订的金华福多纳机械有限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的“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制”项目、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的“转塔式加工中心研制”项目、浙江赛耐实业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船用大功率舵桨高承力机构受力分析”项目,目前都已正式实施。
完善科技政策,不仅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还为我县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引领作用。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对原有科技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研究出台了《关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设了“企业创新奖”。提出了对企业引进县外高新技术项目来武义实施产业化的奖励补助办法,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大幅度提高。引进、开发了生物制药、太阳能光伏、航空装备、航海装备、纳米技术、LED技术、电镀无排放技术等一批尖端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县实施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我县推荐申报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7项,其中厅市会商项目1项、重大科技专项2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创新载体项目2项、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2项、国内合作成果转化项目1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项、新产品试制项目8项、省科技特派员项目8项。组织申报市科技项目16项。其中工业项目8项,农业及社会发展项目8项。组织实施2009年县级项目 29项。
借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下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及时跟踪,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同时,对照《2009年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目录》,建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依托“上海高校武义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等高校科技资源,构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信息化建设,组织发动企业申报省级新产品。抓住国家对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扶持机遇,支持工业企业进行非制造环节重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主辅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