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门到校门路不再遥远 |
寒门到校门路不再遥远 |
2009年08月25日 11:07: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大
中
小 |
|
|
□ 见习记者 李滢洛
编者按:
7月中旬,本报刊登了开展2009年“电力光明助学行动”的启事。消息一出,众多寒门学子纷纷报名。当我们走进那些贫困家庭,走近那些寒门学子,看到的是在他们身上闪耀的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
从今天起,我们将要报道的寒门学子的故事,其实只是今年诸多寒门学子中的一个缩影,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加入,一起用爱心为困难学生构筑起爱的家园,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想。
贫困生档案:
姓名:王捧
家庭住址:武义县白洋街道张村277号
高考成绩:534分(理科)
录取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中西医临床专业(学制5年)
学费:12000元(每个学年)
座右铭:没有站不起的人,只有跌不起的膝盖。
“贫穷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我在这头,大学在那头……”从寒门到校门的路有多远?曾经,万千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孩子及其家庭为此苦恼伤神,“那头”与“这头”的距离,让一些无力承受“高山阻隔”的贫寒学子梦碎于顷刻之间。而今,得益于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那头”与“这头”的距离被拉近了。
今年高考,家住白洋街道张村的王捧以534分的成绩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狂喜瞬间写在了她脸上,但家境捉襟见肘的沮丧却长久烙在她的心里。
8月21日,记者去王捧家,远远地就看到一个戴着眼睛的文静女孩在埋头洗衣服,她就是王捧。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以后找个好工作,努力赚钱,让妈妈过得好一点,不要和现在这样累。”这是记者在采访时,王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王捧的家境,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感到了震惊:陈旧的土木结构房子,光线昏暗,鼻中尽是发霉的气味,家里只有数得着的几件家具。一张吱吱咯咯的书桌,边角已开始破败,一盏简易小台灯陪伴着王捧读书的时光。
王捧说,父亲原本在一家工厂上班,每月有1000多元钱的工资,是家里惟一的劳动力。40岁的母亲,由于过度劳累得了肾盂肾炎,一直都在吃药,所以不能做重活,现在在一家工厂当仓管员,每个月仅700多元的工资。全家就靠着父母这点微薄的工资过活。前几年为了给母亲治病,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却是雪上加霜。今年6月份,王捧高考回来的第二天,一场残酷的车祸夺走了她父亲的生命。王捧的母亲伤心过度,病倒在床上,懂事的王捧一边忍受着失去父亲的痛苦,一边还要安慰母亲。暑假在家的时候,王捧把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下来,有空还到母亲所在的工厂帮忙。“我想自己多做一点,减轻妈妈的负担。”王捧如此单纯的孝顺让母亲很感动,慢慢地她也开始振作了起来。
从小学开始,王捧的成绩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高中毕业后,我曾想让王捧放弃学业,每年高昂的学费真的无力负担了。”王捧的妈妈告诉记者,“王捧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给减免学费才勉强读完初中和高中。”看着孩子这么争气,王捧的妈妈说,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供她读完大学。为了孩子读书,这个瘦弱的母亲放弃了治疗,也停止了吃药,为的就是省下每个月1000多元钱的医药费给孩子读书。母亲说,在同龄孩子撒娇时,王捧已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真是难为这个孩子了”。
今年,王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王捧的妈妈又是欢喜又是愁。她说,一想到开学要一下子拿出一万多元的学费,心里真是阵阵发慌。
乐观的王捧相信“没有站不起的人,只有跌不起的膝盖。”她说,虽然贫困的家庭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我始终会以积极的心态去乐观面对一切。“希望好心人帮帮我,我真的好想上学,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
作者: 终审:张莹,编辑:韩莉 |
 |
|
  |
|
相关文章 |
|
|
企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