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畲族镇位于瓯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东与大溪口乡相接,南与三港乡交界,西与西联乡相依,北与桃溪镇为邻,距县城46千米。1949年5月解放后属丽水专区宣平县。1952年属衢州专区宣平县。1954年属金华专区宣平县,1958年5月属金华专区武义县,1958年10月属金华专区永康县。1961年10月至现在属金华市武义县。
柳城原名鲍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知县张廷召集民众在城四周种柳,数年后柳自成围,遂名“柳城”。柳城自明景泰三年(1452)建宣平县,原为宣平县治所在地,1930年始建镇制,1961年武义县恢复建制,改称柳城公社。1983年柳城公社称柳城乡,1985年恢复柳城镇建制,1992年原大源畲族乡并入称“柳城畲族镇”,2001年原竹客、新塘两乡及云华乡并入柳城。
柳城是我县畲族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从明朝末年开始,畲族人民陆续由丽水、云和、松阳、遂昌等县迁入,遂成汉、畲两族人民的聚居地。全镇面积170.2平方千米,辖53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9万人,其中畲族人口0.35万人,是武义南部地区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2000年被省政府列入中心镇建设规划。
创新篇—— 一场破茧的蝶变
柳城畲族镇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求突破、改革开放促发展”这一主题,变“包袱”为“财富”、化“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主打“ 特色”牌,唱好“文化”戏,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之初,在柳城农村,吃水要肩挑,晚上点油灯,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话打。镇村经济因为缺乏产业支撑,“畲乡”两个字几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如今的柳城,城区及郊区农村自来水得到集中供应,积极实施清泉工程,使1.5万村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99%以上的村民装上了有线电视,与县城人民一样能收看到丰富的电视节目;下山脱贫让高山深山农民走出大山,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 全镇先后有500多户1600多农民实现下山脱贫。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978年以前,柳城镇区自清代形成的格局一直未有较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柳城的城镇建设才有了较大发展,先后浇筑了水泥路,拆建、新建了城区主要街道,形成“三纵三横”的城市商业发展框架。进入二十一世纪,柳城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如今,柳城形成了“五横三纵一环”的镇区道路框架,自来水管网、排污管道遍布镇区各个角落,城区污水得到集中处理;镇区道路路面百分之百得到硬化,一条条整洁、宽敞、明亮的街道纵横交错;北门公园、西溪休闲走廊、东溪滨水景观公园的建成,极大提高了柳城的城镇品位;镇区主要街道、祝村至郑迥城区道路都安装了路灯。柳城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配套的不断健全,织就了柳城靓丽衣衫。
激情篇—— 一曲雄壮的战歌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自古以来,柳城土壤肥沃,土特产资源丰富,宣莲、棕棚被誉为“宣平二绝”。但改革开放以前,土特产的发展未被重视,形不成规模,特色不明显,没能给农民带来富裕。1981年,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47元。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面对各地农村掀起的改革发展浪潮,全镇农业发展开始从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宣莲、茶叶、板栗、蚕桑、食用菌为主的“五色农业”。 2008年,全镇宣莲种植面积达3300亩,茶叶9516亩,板栗8567亩,蚕桑3148亩,食用菌300万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发挥柳城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装加工、水力发电等为重点的绿色工业,目前,全镇工业企业有124家。2008年,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4.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78元。近几年,柳城农民还勇敢地离开田头、山头,外出闯码头,在苏州、常州、昆山等“长三角”开办小超市,全镇在“长三角”等地开办超市2000余家,7000余人外出从事超市业,2008年总计纯收入达2亿多元。“超市经济”成为山区农民开辟快速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推进了发展观念的更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
特色篇—— 一幅旖旎的画卷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柳城畲族镇的话,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 特色”。的确,特色赋予了柳城独特的灵魂,特色已成为柳城一张亮丽的名片,特色带给柳城与众不同的风情。
“十里荷花”长廊、浓郁畲乡风情的“小黄山”景区,颇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柳城畲族镇的慧眼独具。柳城畲族镇实现了美轮美奂的成功
蜕变 ,旅游产业成为柳城特色发展的新地标。
柳城境内自古风景名胜众多,风情文化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几乎没有旅游的概念,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从本镇实际出发,顺应第三产业发展大势,狠抓旅游开发,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提出了“十里荷花、百里森林、千年古刹、万亩茶园”的南部地区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了文化瑰宝潘洁兹艺术馆,“十里荷花”长廊以及具有浓郁畲乡风情的“小黄山”景区,修建了千年古刹台山寺和清修寺、龙福寺、洞主庙等佛教圣地。浙中最高峰——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又为柳城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柳城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正蓬勃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积极保护和挖掘畲族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与丽水市老竹、丽新、板桥每年联合举办“三月三”畲族歌会,畲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与发展。
纵观柳城畲族镇,是翻阅一部厚重的历史,是翻阅一部壮丽的长卷,也是翻阅一部赏心悦目的诗篇。未等到这卷轴徐徐合起 ,我们就已经找到了答案。“ 激情、创新、特色”的柳城畲族精神如源头活水滚滚而来。勇立时代潮头的柳城畲族镇,飞跃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我们满怀期待,在柳城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奇迹必然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惊喜!
郑建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