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和谐生态新桐琴 |
建设和谐生态新桐琴 |
2009年09月30日 16:01:42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大
中
小 |
|
|
文字:朱晓洁 舒清海
桐琴镇党委书记吴维德
桐琴镇镇长查立军
正在崛起的桐琴镇
生产订单稳定
厂区景色
人民安居乐业
桐琴镇坐落于我县东部,东与永康市毗邻,距永康市区10公里,南与缙云县交界,西紧靠泉溪镇,北和白洋街道相依。总面积46.9平方公里,辖44个村,一个居委会,60个自然村,总人口2.1848万,外来人口4万余人。原来的桐琴镇辖16个村,1992年区域调整撤区并乡,前芦北乡并入桐琴镇。解放6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桐琴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机遇,奋发图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镇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今的桐琴镇交通便捷,省道永武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穿境而过。是全国千强镇、金华市十强镇、省级生态镇、市级中心镇。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5亿元,实现财政税收1.63亿元。
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解放前,全镇只有一家碾米厂和一家铸造厂,从业人数不到15人。1955年赵宅村办起了糕点、糖果、打铁店等家庭作坊。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皋村分别组建了铁业社、木业社、篾业社、被服社、砖瓦社、锅炉组、泥水组、理发组,从业人员达107人。1970年以后,社队企业开始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私企业不断发展,取代了社队企业的兴盛。1992年8月,桐琴镇党委、政府通过各方面的论证,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关于要求建立赵宅、东皋商业区以及东皋、桐琴赵宅、孙宅三个工业小区的报告”,得到了批准和支持,外地的厂家、商家不断涌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筑巢引凤,主动接轨永康,大力发展五金机械工业,相继开发江滨、凤凰山、五金机械三个工业区,致力做大“永武世界五金城”。新开发了省级重点工程“五金机械工业区”一期、二期和凤凰山工业区二期、三期工程,总面积达6000亩,先后投资1.9亿元,全面完成了“六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引进企业200余家。全镇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五金机械、电动工具、金属压延、金属门业四大产业群。主要产品有电动工具、防盗门、滑板车、五金工具、运动器械、文教用具、生活用具等。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有386个产品获国家专利保护。
随着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桐琴镇的工业经济不断提升。自1999年以来,工业产值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10年内增长15.6倍。2005年2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统计,桐琴镇被列入全国千强镇。目前全镇工业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共有企业482家,其中规模以上132家,列入全县工业总产值前100名的企业2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有9家,工业总产值已占近全县的五分之一,成了武义工业经济的“领头羊”。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同桐琴实际相结合,大力实施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战略,以规划为龙头,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业主开发,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快速度建设,顺利实施了桐琴、东皋两地占地10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造,新建了两个占地共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安置新区。先后在桐琴、东皋、五金工业区建起了三个占地面积共计5万多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实现了旧村改造出精品,新区建设上档次。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使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和改善农民饮用水条件,目前已有28村完成村庄整治,22个村完成生态村建设,改善了近两万人的引水问题。商业和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建设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东皋集贸市场、占地4万平方米的东皋废旧钢材市场、占地共计2.6万平方米的东皋和桐琴两个菜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的赵宅综合市场。境内各大超市和木材、禽畜等市场一应俱全,商贸繁华。全镇康庄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开通,“工业兴起百业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迅速集聚,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旺盛的人气,带动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批颇具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进驻桐琴镇开发建设。
农业生产实现历史跨越
桐琴境内土地肥沃,历来是武义的主要产粮区。新中国成立后,桐琴镇农村经济随着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农村生产关系一次次变革,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调整、发展中迅速壮大。为了巩固和提高农业发展水平,镇党委和政府一直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建设的重点,先后投资建成了乌牛山、陈思湾、牛拉泉、下秧泉等大小水库75座,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桐琴镇始终坚持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经营制度,切实落实中央和省保护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完全开放粮食流通市场,有力的促进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实施“吨粮工程”,不断引进新品种,通过示范方建设,推动全镇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今年在全省率先引种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y两优2号”102亩。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由以粮食种植为主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共同发展转变。全镇已发展桐琴蜜梨3500余亩、花卉苗木800亩、笋竹两用林4000多亩,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带。“桐琴蜜梨”品牌2001——2003年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A级绿色食品标准使用权。2008年桐琴蜜梨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通过认证。随着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桐琴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低效益的农户散养型向高效益的区域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转变,并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级创新,迅速推进了全镇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大批龙头企业纷纷涌现,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组建了粮食、蜜梨、花卉、蔬菜、畜牧等专业合作社18家,农业合作化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涌现出了桐一和敕令桥两个省级小康示范村。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88元,比1978年增长34倍,年均递增12.5%。
成绩代表过去。桐琴镇党委书记吴维德说,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如何谋划,确定好长远目标、措施,使桐琴的区位、工业基础、人文、市级中心镇的优势更加凸显,着重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维稳,要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手段和办法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影响稳定的问题。二是继续坚持“工业强镇”,做好工业发展文章。要继续鼓励企业转型提质、做强做大;不断挖潜桐琴资源,做好招商引资,提升桐琴工业的整体品味和结构;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谋划建设①金属材料加工配送中心;②模具制造销售加工基地;③物流联托运中心;④集研发、设计和管理一体的创业基地,形成一定规模;⑤鼓励企业主辅分离,能使一些服务性的管理性的辅业从企业的主业分离出来,使企业轻装上阵,同时也为地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全力以赴改善民生。要继续加大扶持农业生产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财力、规划上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要以中心镇和工业功能功能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民增收开拓新途径。
|
作者: 终审:张莹,编辑:韩莉 |
 |
|
  |
|
相关文章 |
|
|
企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