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美姿
名 片
王宅镇地处武义中部,是原下杨区公所所在地。解放前,王宅镇原为港源镇,1950年称王宅乡,1956年改为红旗乡,1958年后称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王宅乡,1985年又改为王宅镇,1992年,王宅镇、要巨乡、陶宅乡二乡一镇合并为王宅镇,驻地王宅。东与大田乡相接,南与新宅镇毗邻,西与俞源、白姆接壤,北接壶山街道,为金华市级中心镇。全镇辖46个行政村,152个自然村,人口约27600人,区域面积101.7平方公里,为武义县第二大镇。
回溯一甲子,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之路,蕴藏着农业农村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巨变,蕴藏着农民政治经济乃至生活状态的巨变。作为武义中部的重镇,连接着南部山区和北部地区的纽带和桥梁的王宅镇,交通便捷,在农业、工业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宅镇为了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的新路。
变革 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王宅镇的传统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现有耕地3.3万亩,人均耕地1.26亩,物产资源丰富,土地平旷肥沃,是名副其实的武义“中原”大粮仓。但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劳动力水平低下,纵然是拥有着“中原大粮仓”之称的肥沃土地,但粮食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县大力推广超级稻,情况才有所好转。近几年,王宅镇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整理标准农田近3万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奠定了基础。
农业产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生产方面,2009年,全镇种粮面积达20亩以上的农户有140户,农户不仅享受到了国家各项种粮补助优惠政策,连片种植还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了种粮效益。建立王宅仁村万亩工厂化育秧基地和陶宅千亩超级稻高产示范方。大力推广现代化生产机械和设备的使用,镇内大多数稻田均采用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机插、统一机收。
食用菌产业是王宅镇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也是王宅镇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产量大而稳、销路大而活、技术实而新,极具发展前景。2009年,全镇食用菌栽培达320多万袋,参加栽培农户达300多户,产值达到467万元。目前全镇有食用菌营销专业户100多人。武义兴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现代高效食用菌生产园区已初具规模,投入了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加工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益和能力。这一产业正朝着“原料生态化、生产设施化、基地集约化、产品标准化、销售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王宅镇还借助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形成了茶叶、香菇、肉猪三大主导产业。涌现出高产优质稻示范区,城郊蔬菜、瓜果示范区,茶叶、蜜梨产业特色区,水产养殖产业区和高山蔬菜、瓜果产业区等五大特色产业区。目前,王宅镇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土地流转加快推进,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5个,其中粮食专业合作社14个,茶叶专业合作社3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个,畜禽专业合作社2个,蜜梨、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各1个。
发展 工业经济实现新发展
王宅镇工业经济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中期,王宅茶厂、王宅萤石矿、王宅电站等社办企业便成为了王宅最早发展的企业;80年代,王宅造纸厂、王宅饮料厂、王宅建筑队等乡办企业陆续创办,原要巨乡的要巨纸厂、原陶宅乡的石棉厂、东阳门电站、平头电站等企业也相继创办并投产,为后来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1998年以后,王宅镇抓住44省道拓宽改造、武义县域经济沿上松线梯度推进的机遇,凭借逐渐改善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全镇工业区分为古马山工业区、食品工业区、江南工业区等三大区块,总面积为7.95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以铸造、五金工具、汽摩配、再生造纸、钢带等五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如麻阳精密铸造、东森电器、康达五金、保康轮毂、要巨纸业、泰缘工贸等上规模企业。王宅镇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加大了政策扶持、服务力度,出台相关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建立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1-8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22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24%,完成全年任务的63%。
随着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共同发展,王宅镇还成为了我县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王宅蔬菜小商品市场创办于1991年,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拥有13家店面、100多个摊位,以鲜活蔬菜、海鲜水产、调味、禽蛋、生熟肉制品、干鲜水果、保鲜冷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农副产品市场。同时还有王宅农贸市场等,极大地方便了王宅镇及周边乡镇农民的生产生活。
跨越 新农村建设让百姓安居乐业
跨越6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60年的发展,王宅镇几经发展,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农业并重的大镇,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村容村貌更是旧貌换成新颜。
从2003年开始,王宅镇开展了以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2009年,新启动1个重点整治村,5个一般整治村,续建4个重点整治村。目前全镇有23个村已经基本完成了路面硬化、路灯亮化、道路洁化等相关内容的整治和建设。制定了《王宅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考核办法》,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开展清泉工程建设,进行村网安装、区域性供水村建设,使得涓涓清泉通进千家万户,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仙谷驼王
武义麻阳精密铸造厂
银耳
超级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