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道镇位于武义东北部,是武义的“北大门”。东与永康交界,北与金华、义乌市相连。茭道镇1950年分属茭道、艮山两乡,1956年合并称先锋乡,1983年更名为茭道乡,2001年9月升格为茭道镇。全镇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个自然村,人口1.4万。镇政府所在地杨家,距县城18公里,距金华市23公里,离永康县城18公里。60年,茭道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发展成为武义的北部重镇。今天的茭道,工业经济迅速崛起,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茭道,正成为武义北部的一个璀璨明珠。
工业:在涅槃中迅速崛起
茭道镇萤石资源丰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东风莹石公司由18名女工肩扛手锤起家,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萤石采选企业,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企业所在地杨家也成为当年茭道最为热闹和繁荣的区域。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东风莹石公司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昔日的辉煌。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茭道开始探索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茭道镇毗邻经济发达的永康、金华、义乌等地,10分钟可到永康城,30分钟可达金华市。我县境内唯一的一条国道线330国道贯穿茭道全境。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茭道镇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充分享受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等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业功能区快速拓展,工业经济迅速崛起。
近年来,镇政府牢固树立“工业经济是第一经济”的理念,全面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8%;实现工业税收30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64%。工业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镇工业功能区开发面积110万平方米,区内企业已达10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茭道镇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主动上门,优化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全镇工业经济运行趋稳,增量企业逐步体现,区内企业投资增速。1至8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38亿元,同比增长8.14%;实现工业税收2025万元,同比增长4.06%。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茭道镇工业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该镇编制完成了《茭道镇生态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力求高起点、高标准打好发展承接平台,努力建设交通便捷、环境良好、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更好地接受义乌、永康的辐射,为茭道新一轮工业发展夯实平台。
农村:在变迁中凸显魅力
走进茭道镇沈家村,只见青山掩映农家,绿水环绕村庄;水池、草地、公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村民们说,开展村庄整治,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拆除破房、拓宽改造村内道路、修建公园、安装路灯;建设生态公厕和生态污水处理池、改造河道、新建引水渠,如今村里经济好了,环境整洁了,我们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休闲生活。
60年,茭道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前泥泞的小路,破旧的村庄早已成为历史。特别是近年来,茭道镇以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康庄工程、清泉工程等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观,全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质的提升。
村庄整治是茭道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该镇是全县首个整镇整治的试点乡镇,整镇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罗山、沈家两个村还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康庄工程的实施,使全镇每个村都通上了等级公路,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为了解决农民饮水难问题,茭道镇先后实施了镇自来水厂引供水工程、方坑水库至桔山水库主管道工程、镇水厂至胡宅垄供水工程、各村分散式供水工程,让广大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武北商贸城、330国道拆迁安置和南苑小区等工程建设;实施了杨家商贸街的亮化工程和休闲广场建设,镇区环境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茭道农民深切体会到了效益农业带来的好处。茭道镇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特色产业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抓手,积极鼓励、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李子、柑橘、蜜梨等水果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毛芋等蔬菜种植面积1800余亩,一年能为农民人均增收700余元。畜禽养殖业年收入达到1050万元。除了效益农业,该镇通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经济、来料加工等的发展,为茭道农民挣钱提供了更多的渠道。目前全镇农村劳动力通过企业打工、来料加工、经商等方式实现转移就业的达到3300余人。在园区周边,许多农民通过出租房屋,每年能增加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
生活:在丰富中更加和谐
每天夜幕降临,茭道镇沙溪村村口广场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在一曲曲优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一群中老年妇女们神采奕奕,动作整齐地跳起了健身舞,四周围满了观看的村民。村民们说,以前天一黑,村里就变得冷冷清清,哪像现在这么热闹,现在的生活真是想也想不到。
60年来,茭道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环境改善了,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正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和谐。
农村教育卫生条件更好了。茭道镇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崇尚文化。该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实施杨家小学改造等工程,积极改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学质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该镇先后获得了省级“教育强镇” 、省级“体育强镇”和省级“东海明珠”工程称号。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整合杨家医院和镇卫生院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提高了医疗质量。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对低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
农民群众的生活更丰富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茭道镇农民的观念、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随之产生了转变,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村村通让原来信息闭塞的农村同步连接了外面的世界。在农村、社区,文化站、乡村图书室、体育健身器材,不断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让农民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睦家庭评选、文艺百花会、科普知识宣传,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改变了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休闲公园、文化中心、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农民茶余饭后、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致富信息、促进农村稳定的场所,农村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和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茭道镇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茭道镇党委、政府已经绘就了今后的发展蓝图……我们坚信,茭道,这颗镶嵌在武义北大门的明珠将更加光彩夺目。 (本版撰稿:朱谢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