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片:
白姆乡位于武义县西部,距县城19KM。东与王宅镇接壤,南与俞源乡、桃溪镇为邻,西与婺城区交界,北与壶山街道相依。民国时称港源镇,1949年5月建政时称双岩乡,1950年冬分建白姆、麻阳两乡,1956年两乡合并称红旗乡,1958年初称跃进乡,后称下杨人民公社白姆管理区,1961年10月称白姆公社,1983年7月称白姆乡。1992年5月后树乡并入白姆乡。区域面积110平方公里,现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12065人。
白姆乡四周群山环抱,冈峦连绵,东部丘陵阡陌纵横为低山区,南西北部群山叠嶂属高峡谷地形。素有生态之乡、茭白之乡、有机茶之乡、矿藏之乡的美誉,还享有旅游之乡的美称,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红岩绝壁、双岩仙洞、源口风光、龙潭幽谷等山水景色,还有坞驮畈廊桥、麻阳金山庵、后树白鹤庙和白姆白水灵宫等人文景观。
白姆乡党委书记 潘增海
白姆乡乡长 雷顺招
踏着共和国前行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六十年的艰难探索,几经更名,白姆乡始终坚持着开拓创新,稳步发展的策略,农村居民生活从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到今天的物质生活相对丰裕,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白姆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86年全乡生产总值为984万元,到了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已达1.64亿元。
白姆乡党委政府从实际条件出发,提出了“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开放兴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推进白姆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思路决定出路,白姆乡在生态、有机方面大做文章。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旅游开发、建立生态公益林等一系列举措,加快了白姆乡由传统农业乡镇向“生态之乡”、“有机之乡”的转化。
生态农业勃勃生机
扩大有机茶生产规模,拉动绿色产业链发展。白姆乡现有茶叶加工企业8家。近年来,白姆乡党委、政府积极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采取“公司+基地+茶农”的生产方式,通过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和壮大了浙江武义更香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两大企业。浙江武义更香茶业有限公司在白姆乡拥有有机茶基地2100亩,加工工厂就在白姆乡金坑脚。更香公司加工生茶的有机茶销售位居全国第一,公司为全国农业龙头企业。骆驼九龙砖茶厂被国家确定为边销茶重点企业,公司生产的“峡雾”牌砖茶,畅销大西北地区和俄罗斯等国家。
大力种植优质茭白,扩大农产品营销队伍。茭白是白姆乡的特色农产品,全乡种植茭白2000亩以上,茭白种植区位于武义县饮用水源地源口水库的大坝脚下。优质清凉的库水,夏季相对凉爽的小气候,养育出了高品质的白姆茭白,具有果肉洁白,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鲜明优点。多年来,县乡两级政府和当地农民充分利用白姆区域得天独厚的茭白种植条件,发展茭白种植产业,培育打造“白姆茭白”品牌。通过试验培育新品种,不断提高白姆茭白的品质;通过成立白姆茭白专业合作社,规范茭白种植和管理,确保为市场提供绿色产品;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打响“白姆茭白”品牌,白姆常年贩销经纪人有20余人。白姆茭白现已成为武义县几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白姆乡先后被金华市农科院确立为武义县茭白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茭白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茭白之乡”。
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农产品基地规模。投资1500多万元,对全乡农田进行了一番土地整理,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成网、树成行”的标准农田600公顷,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效益生态农业,形成了茭白、有机茶、笋竹两用林三大优势产业。
生态旅游红红火火
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白姆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大红岩、龙潭等风景旅游景区,其中龙潭是省级风景旅游区。随着武义温泉旅游的升温,白姆乡的旅游也蒸蒸日上。崆峒山·大红岩景区内的红驮岩绝壁气势恢宏,夕阳西照,红光四射,堪称“浙中一绝”。2009年五一期间,游客上万人,成为了我县人气最旺、前景最好的景区之一。龙潭景区则以龙潭瀑和龙潭湖为主景,湖水水质澄清,湖周围群山环抱,蜿蜒起伏,山上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自景区入口麻阳二级电站开始拾级而上,景区的美景逐渐展现,加上林间谷底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是极佳的登山度假避暑休养之地。
生态林业满目葱茏
全乡共有林地13多万亩,生态公益林5万多亩,毛竹1.5万亩。白姆乡内古树名木较多,有松树、樟树、白玉兰、枫香等700多种。白姆乡坚持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中心,不断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79%提高到83.1%,在麻阳、董处两村发展箬竹基地400亩,在横山村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1000多亩,横山村同时被授予首批省级“兴林富农”示范村。

白姆乡境内的源口水库是我县最大的饮用水库,库容2844万立方米,是全县主城区的主要供水水库。保护环境、净化水源成为了白姆乡生态之乡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了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力度;从1998年开始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到2001年已有上辽、茶丰两村分别搬迁到壶山、白洋街道的新阳光村和城东新村,2001年又在县城郊区新建了南湖畈下山脱贫小区,安置本乡源口库区内小同、龙潭等南部山区170多户农户,既减少了水源的污染,又引导山民们走上了下山脱贫致富的道路。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完成村庄重点整治2个村,一般村庄整治6个村、生态村建设完成12个村,村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前程似锦。白姆乡只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着力改善农村民生,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定能再创农业和农村更加辉煌的明天。 (撰稿:王美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