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光阴轮回,六十年沧桑巨变。在武阳川畔,牛头山下,15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武义电力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武川大地上一部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时代华章。
穿越60年的风云,多少沧桑值得收藏,多少巨变值得高歌……
一、电网建设由弱变强
1950年9月,县人民政府组织工商界筹资兴办“公私合营武义电厂”,装机15千瓦,供县城“半夜照明”。1958年,武义电厂扩建,新增发电能力40千瓦,从此,县城全夜供电并提供少量动力用电。1961年,又新增发电能力188千瓦。1963年,供电电压从400伏升高到10千伏,次年开始向城郊部分村提供照明用电。1967年,新建3000千瓦火力发电厂,1970年5月30日投产发电。1969年起,我县第一座水电站——桥亭水电站并网发电,装机容量50千瓦,期间武义电网处于自供状态。1979年8月,我县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武义变电所投入运行,变电容量2万千伏安,110千伏进线1回,由金华变电所接进,35千伏出线2回,10千伏出线6回。从此,武义实现了110千伏与金华(系统)联网。1980~2000年,先后建成35千伏变电所5座(下杨变、柳城变、徐村变、桐琴变、履坦变)。
2000年以来,武义电力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时期,共投入电网建设资金10亿余元,先后建成与改造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8座(武义变、东皋变、百花变、郭浦变、熟溪变、何源变、柳城变、明招变),35千伏变电所5座(履坦变、茭道变、徐村变、桃溪变、古马变),总变电容量91.41万千伏安,电网建设资金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输供电能力是解放初期的45.7倍,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中心、110千伏为骨干、10千伏为主体”的供电网架,两次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全面完善,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100个新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全面保障了武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基本达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坚强电网”的要求。
二、供售电量大幅增长
上世纪50年代初,武义电厂发电初期,用电结构单一,只供县城半夜照明用电并提供少量动力用电,1963年开始输送农村,农田始有电力灌溉。当年,全县用电量仅为22.57万千瓦时。1964年,县内最高用电负荷110千瓦,年用电量30万千瓦时。此后几年间,用电量与日俱增,但受制于有限的转供能力,超用电量现象时有发生。1969年,全县用电量为180.43万千瓦时。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县内纺织、化工、钢铁(水泥)、造纸、化肥等各业兴起,地方工业用电激增,用电结构不断变化,行业用电门类增多。1979年,县内工业用电量达3462.44万千瓦时,农村用电量达545.34万千瓦时。进入80年代,电力供需矛盾加剧,统配电力不足。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多形式的集资办电,电力销售价格由单一电价变为多种电价。2000年,全县用电量2.75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3.7万千瓦。
200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武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供售电量连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居金华电网前茅,年平均增长率22.17%。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11.28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21.13千瓦,分别为建国初期的7.83亿倍和1921倍。其中,工业用电量9.26亿千瓦时,农业用电量0.08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1.08亿千瓦时,各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2%、1%和9.6%。
三、企业管理创新深化
60年来,武义县供电局按照国家体制机制变化的要求,实现了由公私合营向全民所有制的转化,实现了由单一供电向转、供、销和全面承担社会用电管理、用电服务的管理职能转变,企业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获得了不少荣誉。
2000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想和更智慧的胆识,以创建省一流、国一流县级供电企业为载体,积极导入现代化管理理念,以制度创新为抓手,狠抓基础管理、流程优化和薄弱环节,广泛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数字化电网初步形成。积极开展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大力实施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自我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潜力等多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两项管理创新成果分别获浙江省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农电社会化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2003年,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并两次蝉联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生产标杆单位称号。
四、社会效益日益扩大
武义县供电局领导班子坚持电网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9年间共上缴国家税收4亿余元,2000~2005年名列全县纳税大户第一名,2006~2008年名列全县纳税大户第二名,连年被评为浙江省和金华市纳税大户,成为地方财政最重要的税源之一。企业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2000年以来,主动为城市、交通建设承担电力改造等费用5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政府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城市化建设。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投入企业自有资金2.2亿元,大力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2000年以来,共减少农民电费支出2亿余元。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新农村建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台救灾、抗冰救灾等捐助活动。
五、企业形象全面提升
1982年4月至10月,武义电力公司大修队在新宅上甫、下甫、青峰岭村架线期间,因吃喝用户侵犯农民利益一事,引起社会反响。此事经媒体报道,惊动中央高层,水电部和中央主要领导专门作了批示,“电老虎”由此得名。我县供电部门以此为戒,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制订实施《供电服务公约》,行业作风得到了较大转变。1987年和1988年,分别被省电力工业局和金华市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电力系统优秀服务先进单位”和“金华市最佳服务单位”称号。
武义县供电局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和供电优质服务工作,深刻吸取“电老虎”教训,加强内质外形建设,始终把“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作为供电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四个服务”宗旨,积极履行供电服务“三个十条”,全面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制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不断创新供电服务新举措,严肃服务违诺行为考核,全面杜绝了“吃、拿、卡、要”的行为,实现了“电老虎”向“电保姆”的转变,企业社会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2006年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和“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2008年,在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战斗中,武义电力人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抗冰抢险功勋集体、华东电网“抗冰抢险保供电、恢复重建新电网”立功竞赛先进集体。
六、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武义县供电局积极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领导班子战略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实行“三重一大”集体研究,防范企业决策失误和失当。以完善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开展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荣获浙江省电力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大力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积极推行廉政文化进企业、进家庭活动,高度重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和效能监察工作,建立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0年以来,未发生各类违法违纪事件,成为金华电网近十年来惟一未发生腐败案件的单位。积极培育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企业的企业文化,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全面推进素质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广泛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员工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企业分别荣获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称号,并连续七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八年荣获金华电网生产、经济、政治三项责任制和“四好班子”考核一等奖。企业生产、政治、经济三大安全保持高度稳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六十年波澜壮阔,六十年辉煌跨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武义电力人将以更加豪迈的气概、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显著的业绩,担负更加光荣的职责,以更加坚实有力的脚步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
主要荣誉
2006年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文明单位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标杆单位
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抗冰救灾恢复重建功勋集体
2008年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抗冰抢险保供电、恢复重建新电网”立功竞赛先进集体
2009年浙江省模范集体
2005年浙江省文明单位
2005年浙江省“用户满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