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系列报道之一
武义新闻网讯(记者 陶峰松)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我县温泉旅游再次“井喷”,来我县旅游泡温泉的客人络绎不绝。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102639人次,同比增长19.6%;旅游收入849.92万元,同比增长18.6%。记者从多家酒店了解到,受长假来武旅游人数剧增情况影响,房间预订非常火爆。
武义青山绿水钟灵毓秀,温泉资源禀赋天成,发展养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武义温泉“全国一流、华东第一”,日出水量1万吨以上,属国内大型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2—45℃,非常适合人体沐浴,具有多种保健理疗用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武义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有机茶之乡和中国温泉养生生态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浙中绿岛”、“江南桃花源”。境内峰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72%,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牛头山,因此,武义温泉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温泉。武义境内还有大红岩、刘秀垄、清风寨、寿仙谷等省级景区和郭洞、俞源两个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风景名胜众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我县生态、休闲、运动、文化养生等温泉文化内涵,组织开发北部温泉养生游、中部丹霞观光游、南部生态游三大旅游组团。通过三大旅游组团的打造,现已形成冬有温泉之温暖,夏有森林之清凉,春秋有丹霞之风光的武义特色旅游格局,使我县旅游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08年,我县接待游客21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7亿元。
我县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成功地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主要得益于管理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政协主席等为副主任的武义县旅游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县旅游的宏观管理。
同时,我县采取多种形式,撬动民间资本。一是转制式开发。即政府先行组建公司开发,待形成接待能力,展现市场前景后,实行整体出让。二是招商式开发。即政府将拟开发的旅游项目,在完成政策处理后,实行项目招商。三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三位一体式开发。通过多轮驱动,目前全县建成对外开放旅游区、点14个,旅游饭店16家,农家乐特色村4个,农家乐经营户147家。
我县以政府为主导,借力造势,打响“休闲养生武义”品牌。为较好地推动武义旅游业的发展,我县推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一是政府推介,强势促销。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旅游促销经费,在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浙江经视等媒体常年做武义旅游形象宣传,并与义乌联手,在2008年3月成立义乌企业工会疗养基地,率先启动了建设浙中“三城”(义乌小商品城、横店影视城、武义温泉城)的旅游发展战略。二是区域合作,联合促销。我县主动打破行政区域的樊篱,积极主动开展区域间的联合与合作。早在2004年,我县就与台州仙居、丽水缙云、衢州龙游联合推出了“江南仙境游”的旅游线路,实现了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客源拓展。2008年,我县又与苏州合作,开展了“互动苏武”活动,实行苏州武义旅游客源的双向推介。实践证明,区域合作是推进旅游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008年,苏州来武游客全年增长近100%。三是办节办会,造势促销。2007年10月,我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武义温泉节,温泉品牌得到极大提升。从2007年12月起,连续三个月成为上海市民中短线出游最热目的地。2008年10月—12月,我县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汽摩越野锦标赛和第五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为配合活动,连续三次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五套、广东卫视和浙江在线分别对汽摩赛事进行现场直播,20多家国内重要媒体对赛事和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武义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县以“城市名片”为载体,部门联动,营造温泉名城氛围。通过开展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生态县以及有机食品基地的创建,全县城乡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武川大地处处呈现“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和谐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