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 见习记者 李滢洛
“行走在县城的小区、公园,经常可以看到居民们在小区里健身,小孩在公园里玩耍。如今我们这个城市已变得如花园一样了。”家住壶山街道的市民张老伯说。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08年底,我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4%;绿地率达到35.65%;人均公共绿地12.59平方米。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和谐发展原则,充分依托优越的自然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积极走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之路,把园林绿化建设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有机融合起来,营造“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的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营造“天蓝、地绿、水碧”的城市绿色空间。
在创建园林城市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采用新建、扩建等各种方式,坚持“求精、求美、求雅”的原则,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我县以“三山三水”为依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使空间景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城市与自然之间相互连通,构筑了城市绿色开放体系,形成了秋澄公园、湖畔公园、滨江广场为一体的熟水滨河绿地,以壶山森林公园、北岭公园、金银湖公园为一体生态山水绿地,并结合武川公园、江山公园、梅郎山公园、东升路口小游园等各类公园绿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公园绿地系统,消除了500米半径范围的盲区。城市公园绿地做到景色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并与其他绿地构成了连续的绿色开敞空间。截至2008年底,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0公顷,各类公园11个。
为美化城市环境,近年来,我县不断新建公园和街头绿化,努力构建“三山三水,生态楔入,蓝脉绿网,多园棋布”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中心绿地以高品位、高档次、开放式公园为主,周边以自然生态型绿地为主,强调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合理布置中心公园、综合性公园、城郊公园和各类专类园、文化园、广场,以满足各种需要。目前,武义城区已建各类公园11个、广场1个,沿江景观大大改善,构成了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城市绿化网络,美化了城市景观,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档次。
在抓绿地建设的同时,我县不忘对古典名园、历史名园的保护和规划。我县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和传统景观风貌的保护,做到保护与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有机结合;编制了《武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加强了对熟溪廊桥、发宝象龙塔、延福寺、俞源明清古建筑群、郭洞等历史遗存的修缮和保护。我县有延福寺、俞源村古建筑群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宝象龙塔、吕祖谦墓、岭下汤石祠、忠孝堂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文物保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