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系列报道之二
□ 本报记者 张莹
从1998年7月武义首个景区——郭洞正式对外开放,全年迎来游客55人,到今年1-9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余元,经过10余年的辛勤耕耘,我县旅游业在政府主导、各界参与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武义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2007年,县政府提出了用两年时间完成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的工作目标,将创建旅游强县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提出要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旅游产业发展,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关系武义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多次召开全县旅游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县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旅游富县”战略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了找准定位,我县邀请了省内外旅游专家为武义旅游发展把脉出点子,县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江西、安徽、成都、丽江等地学习考察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提出要高起点、大手笔推进“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的战略目标。
为做好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44个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领导小组,今年又成立了以县四套班子一把手为正副主任的县旅游管理委员会。
县政府多次组织旅游、财政、建设、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赴淳安、安吉、东阳、鄞州、绍兴等地学习考察,听取经验介绍,为我县推进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确保创强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同时,我县还利用互联网络,建立了全县创强工作QQ群,推动和促进了我县创强工作的开展。县创强办公室积极协调宣传、交通、建设、财政、国土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开展工作,及时指导解决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每天有工作交流、每周有工作检查、每月有工作例会;建立了创强工作报告和信息上报制度,形成了全方联动、合力创强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和措施,制订《武义县人民政府关于争创旅游经济强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县财政在原有每年1000万元的基础上新增3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旅游项目引进、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旅游企业节能技改等方面的政策性奖励和补助。今年3月,县委、县政府在上海举行“浙江武义(上海)温泉旅游、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海客商与武义签订了16个投资、科技和旅游合作项目,其中13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6.42亿元人民币和1.5亿美元。全县共有12个重大旅游投资项目相继建成或投入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县政府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占地142亩的温泉会务酒店和占地220亩的溪里温泉度假村两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成了摩托车、汽车越野比赛场地。为提升武义旅游的品位,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300万元的旅游促销经费,在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台、浙江经视等媒体常年做武义旅游形象宣传,我县的旅游风光片首次在中央电视台荧屏上亮相。夏季旅游人数稀少一直是困扰我县旅游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县为此专门推出了“武义百日避暑养生游”产品,积极打造我县“清凉避暑旅游”品牌。同时,我县还开展了十里荷花畲族风情、大莱梯田风光摄影和“寿仙谷药业杯”长三角数码摄影等大赛活动;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共发放旅游消费券14000份,扩大对外宣传。到去年为止,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全县当年生产总值的19.03%,武义温泉养生品牌已逐渐打响,并拉动了茶叶、宣莲、萤石雕刻、竹编等旅游休闲用品的发展,成为了引领经济的新沸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