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斗斋
眼下,我们所见的塔,都是高大、雄伟、精致、美观的古塔,让人瞻仰、观赏。
殊不知在那穷困、落后、饥寒交迫的年代,我们浙中的武义、宣平、永康一带,竟有一座座奇异、低矮、粗陋、颇不雅观的塔。它躲藏在荒凉、僻静、冷落的溪滩上或是山谷间,不敢与宝塔媲美。
它有一丈多高,是用普通的砖石砌成,外圆(有的方)中空,专供穷人将自己孩儿的尸体,从塔上端的窗口(自动开关)里投入,尔后让童尸在塔里霉烂枯干,故曰:枯童塔。大概是外形酷似农家供婴儿站立用的火桶(桶下端放火盆取暖),民间俗称火桶塔。
枯童塔没欣赏价值,但颇实用。当时,手无钱家无地的百姓,要埋葬一个童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有了枯童塔,很是简便,只要把童尸用衣服一裹或稻草一捆,往塔里一掷就了事。说实在,当时创建枯童塔,穷人是十分感谢的。
一个百孔千疮,民不聊生,科学医术十分落后的国家,大夫面对小儿的肺炎高热就束手无策,特别遇上棘手麻疹和痘的病魔就无法救治,急得病人家属只有痛哭流涕。据调查,在日寇流窜武义时,城郊几个村,孩儿成活率只有30%。生活的需要,当时,在武义旧城的东西北面建有三座枯童塔:东边在熟溪北侧的溪滩上(早年的大操场,今为人民医院)建有一座,于1951年,被县立中学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时所毁;西边的壶山寺下古城脚沿(今壶山阁一带)建有一座;还有一座在北边香山寺一带(毁于日寇驻扎武义时)。仅旧城弹丸之地,而枯童塔密集,足可证实当时孩儿夭折之多,百姓养儿育女的苦楚和艰辛。
外祖母曾给我讲过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的真实故事。说她的堂嫂已近30岁,但膝下未有一男半女,不是她没有生育能力,她也喂养过八个漂亮的毛头鬼(咒骂的话),而来出世的,不是“取债鬼”(说因前世欠了债未还,故下世来投胎取债,因而夭折),就是“背畚箕”(指生长到5岁后才病亡,主人置尸于畚箕上拿走,待埋葬后将畚箕复盖在坟头上,故称背畚箕)。堂嫂为人善良,求子之心若渴,到处求神拜佛、许愿,但都落空,致使她愁眉不展,痛苦不堪。
那年春,堂嫂又有喜了,但忧心忡忡,难能绽出笑脸,老是担忧新生孩子的命运,幸亏有亲人悄悄授她一个“秘诀”,叫她分娩时睏到牛栏,与牛为伴。堂嫂照办不误,果真产下一个健壮如牛的宝贝。从此,再不叫什么心肝宝,而直呼其小牛的乳名。
大千世界,奇事多。解放前后,两代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小牛妈生一个则死一个,再生再丧,令人不寒而栗,而小牛的儿媳却生一个养一个,连生四个,朵朵赛金花。他们很想生个男孩,可事与愿违,直到第九个还是千金。夫妻俩不管严寒酷暑,决心“背水一战”再生一胎。结果老天遂其心,又添了一个“白马王子”,邻里人都为小牛家而高兴。
旧社会,最怕的是遇上春寒料峭的季节。这是麻疹猖獗期,小孩感染后,高热不退,喘气频咳,抽筋发抖。只待眼睛一闭就断了气,死亡率惊人,父母痛心不已。有钱的雇仵作将尸拿去葬,穷人只有冒天未亮之际,为避开旁人眼睛就将尸置于篮里,拎去掷到枯童塔。也有的人家因连遭多次夭亡的积怨,为了消恨泄气,竟在未投塔前,龇牙咧咀,举儿尸往路旁的大石上狠砸。狠砸一次,痛骂一次,意欲砸得“取债鬼”遍体鳞伤,再也不敢重来投胎出世。
病魔强似洪水猛兽,夺走了无数婴孩,使千家万户失去了心爱的金童玉女,深为痛苦。在那落后愚昧的年代,无奈的穷人,除了咒骂和砸尸外,还有什么高招?
据老人说,有枯童塔的所在,就是最脏最怕的地方,那里野狼常叼出尸体来吃,遍地是破衣碎布,臭气难闻,又说那里的蛇常因吃人肉,喂得特别肥大,不免使人听得心惊肉颤,望塔生畏。
星移斗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医术的提高,人民体质的增强,优生的孩子,即使有病也有先进的医术,再不用发愁了。毋庸赘言,它早已完成历史使命,失去存在的价值。
半世纪前,枯童塔就已销声匿跡,被世人遗忘。然而在老一辈的心灵深处,那阴影永远也不会磨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