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生态兴则武川兴,环境美则武义美。“连通浙中生态廊道,集中精力打好‘拆、治、归’组合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武义县域大花园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的“环境美”,立足县域“形态美”的框架,更加微观具体指出了武义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在县域现有环境基础上做好“整治提升”工作,考验着每位党员干部的能力和决心。
打造“环境美”,就要坚决拭去武义发展的“污渍”。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一味“兼收包容”是不够的,有时候还要“除污去垢”。近段时间,国家环保督查组来浙江督查,给武义的“环境美”工程敲响了警钟。尽管现在我县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改善,各项整治行动正有序开展,但在一些“犄角旮旯”仍存在不少问题。散户养殖场、污水垃圾河、违建小钢棚、隐患危旧房等都是曾经或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统筹做好“治”的文章,让武义的青山绿水福泽子孙绵延万代?一方面,乘胜追击决战治水剿劣,以“美丽城防”为抓手,通过创新武义特色的“河长制”、“污水终端站长制”等长效机制,深化推进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等工作,让水成为环绕武义的“风景银带”。另一方面,重拳出击治危拆违,结合治土、治气、治废等各项工作,全面破存量、控增量,争创无违建县,为武义建设“大花园”腾出新的空间。
打造“环境美”,就要用山水田园林妆点武义的“容颜”。在当前武义的“环境美”建设中,山水与城乡、自然与人文之间成为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双方”。从山到水,壶山引领了市民休闲生活,牛头山打造了武义生态样本,熟溪、宣平溪、菊溪等则构架了韵味独特的生态廊道;从城到乡,县城沿河靠山的诸多公园将人与自然交互为一体,陶村、俞源村等地的小桥流水则环绕了武义甘润的乡愁滋味。当前县域“大花园”“环境美”工程,就是在“秀气”的山水城乡基础上,深化“城在景中寻,景在城中觅”的深层交互。不同于景与城的机械规划分割,打造县域“环境美”,主要是落实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平原绿化、林相改造和森林扩面提质,用湿地公园、森林村庄、园林县城等形式,用精心布置和细心呵护的山水田园林,写好一个个景美人善的“武义故事”。
打造“环境美”,就要上下同心形成共识。环境美是县域“大花园”的基础和根本,否则就算经济发展得再好,如果环境没了,老百姓整天生活在雾霾废气之中,谈何县域“大花园”建设?对此,干部要动起来,将“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当前一项中心工作,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坚决说不,建立健全以绿色GDP为导向的干部考核制度,同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文化宣传,让生态、环保意识成为共识。群众要动起来,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环保先行,用每人每户每村每镇的努力,身体力行为武义“环境美”工程献力献策,以“主人公”的担当意识推进武义县域“大花园”建设。
实干为基,创新为要,责任为本。“大花园”建设凝聚了武义几十万百姓的意志与期盼,党员干部要积极将其转化成打造“环境美”的责任和动力,全力推进武义县域“大花园”建设,力争建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态标杆”、“环境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