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沧桑巨变。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风雨铸就了农信社的发展奇迹和壮阔历程。一直以来,武义农信社承载着为县域内“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和践行社会责任的历史重任,一代代农信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使农信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信贷规模、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武义县域的金融市场中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尊重,成为服务当地的一支重要金融主力军。
今年也正好是我参加工作的第40个年头。我作为一名有40年工龄的“老农信”,回顾武义农信社40年来所发生的巨变和自己的工作经历,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追溯武义县农信社的历史,县内第一家农信社——陶宅信用社诞生于1954年。1978年底,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陶宅信用社大莱口分社。70年代的信用社,低矮的瓦房里摆着简陋的办公桌椅,最值钱的家当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当时的大莱口分社只有2名员工,一名负责内勤,一名负责外勤。在那里我干了5年,跑遍了所辖13个村的每个角落。那时,办理业务全靠手工操作,计算存贷款利息、结账、核对余额都用算盘。由于是山区,道路崎岖不平,不要说骑车,就连走路都很不方便,那时进村下乡跑业务全靠两条腿和一只挎包,包里装着算盘、存折、贷款收据、私章、印泥、笔等工具,走到哪里随时可以办理业务。秉承老师傅们传递的早上一头雾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我们用心地服务农户和生产队,他们亲切地称信用社是“背包银行”。这段扎根基层融入农村的历练,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10月至1985年2月,1990年7月至1997年1月,我分别在俞源和王宅信用社担任主任,虽然职务变了,但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的习惯没有变。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我都能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村庄,走家串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所需,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认真做好信用社的清非工作,使各项业务能够协调有序发展。
1996年10月,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正式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信用社才真正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路子。我于1997年2月从王宅信用社调入武义县信用联社工作。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由于刚与农行脱钩,全社员工思想比较涣散,存贷款规模小、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下,22个信用社(部)里大多数是亏损的,而且原有的一些管理制度也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说实话,在行社脱钩以前,信用社虽然也有一系列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管执行不到位,有些制度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联社决定在全县信用社范围内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行整章建制,重新制定经营和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业务经营有考核目标,内部管理有规章制度,并一以贯之,持续考核,严格管理。同时,还出台了一些人事制度改革和激励办法,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改变员工吃“大锅饭”的现象。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社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被不断地调动和激发出来,他们遵章守纪,进一步提高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为农信社合规稳健经营和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6月,武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存款余额达17.2亿元,贷款余额达11.4亿元,比1996年10月行社脱钩时各翻了两番,在全县金融机构中的市场占有率也分别达到了30.3%和30%;不良贷款率比脱钩前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28万元,全面消除了高风险信用社。十年磨一剑,通过全体农信人奋力拼搏,农信社的信贷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员工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全面化解了历史包袱,从而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2010年5月,我县成功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随着信贷规模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员工队伍也随之扩大,一支高学历、高素质、能力强、业务技能过硬的年轻金融队伍应运而生。服务的方式和产品也不断丰富,从存折到丰收卡、手机银行、自助服务终端,从信用站到助农取款点、丰收驿站、支农联络员队伍;电子化银行建设步伐加快,电子网络系统、综合业务系统、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相继上线,各项业务发展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春,随着浙江武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武义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银行——武义农商行,实现了几代“信合人”的梦想。
如今的武义农商行已成为武义县域内唯一一家存贷款规模超200亿的银行,拥有1家营业部、18家支行、13家分理处、20家离行式自助银行,169家丰收驿站,313家助农取款点,行政村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发展至今,武义农商行始终怀着服务地方的质朴情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长期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加快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农信社为农而生,因农而兴,老一辈农信人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用脚步丈量初心,用行动诠释担当,在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的征程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一路收获,夯实了武义农信事业的发展根基。农村信用社自建立起,就是一支活跃在农村的支农队伍,但在体制改革以前,像是一群“游击队”,没有归属感。自2003年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方案,明确了信用社改革目标和方向以后,信用社走上了正确发展的轨道。从农村信用社到农合行,再到现在的农商行,如今成长起来的武义农商行已经成为服务县域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这段旧貌换新颜的发展奇迹,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关键抉择,是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止步,我们也将跟随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三水精神”、“背包精神”创造出农信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勤口述 王颖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