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清水秀的武义县,除夕的团圆宴少不了一道美食叫“武义鱼头”,意为“年年有余讨头彩”;而要做好这道正宗的“武义鱼头”,还得铺满一层红彤彤的剁椒。近40年来,口感“皮薄肉厚没有渣”的柘坑红辣椒异军突起,一举垄断了武义团圆宴的调味江湖。
柘坑,坐落于武义县新宅镇往西8公里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因周边山上种植有许多柘树而得名。村子姓氏众多,还有三个自然村都是畲族,分别姓蓝、姓钟、姓雷。汉族和畲族杂居的柘坑村并没有类似于祠堂厅堂的古建筑群,村口最醒目的建筑是解放后常见的苏式建筑——大会堂。
记者在戊戌年春节前夕驱车来到这里,首先被村口三根修长的红辣椒、青辣椒雕塑吸引了,画风充满谐趣;还有墙上的农民画,主题也和种辣椒、摘辣椒、晒辣椒、做辣酱有关;连遍布村子的分类垃圾桶都是辣椒造型,绿色可回收,红色不可回收。下午,25岁的武义女青年吕虹霏开着她的保时捷也回到了老家柘坑。
她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着春联,给自己开办的“虹禾谷食品厂”贴春联。
“这间老房子是我们村子做辣椒酱的手工作坊,每年的8到12月是辣椒采摘季,春节期间快递也放假了,并不是销售旺季。”吕虹霏一边贴春联一边向我们介绍,“以前我爷爷还在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要回老家过年,我爸爸还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三世同堂济济一堂,三桌人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爷爷去世后,我们就在武义县城过年了,但除夕、初一还要回老家看看,现在村子里都是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很少,辣椒地也荒掉了。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我很想恢复以前那种热闹的年景,所以,我大学毕业后就决心回老家创业。”
在宁波念大学时,吕虹霏学的是动画专业。2014年,她大三时,暑假回到柘坑,发现家家户户都在采摘土辣椒,制作辣椒酱,那一抹“柘坑红”本身就是童年的美食记忆。
“过年团圆饭最后一道菜就是剁椒鱼头,善于烹饪的奶奶总要从坛子里舀出满满一勺红红的辣椒酱,才端上桌,特别有画面感。”
“在我小时候,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辣椒,以做辣椒酱为生。我爷爷就和乡亲们挑着担子去县城卖辣椒,我们山里人好重口味,这种又鲜又香还不太辣的柘坑辣椒,特别受到武义市民的青睐,每次挑出去的辣椒、辣椒酱都不够卖的。”说起家乡的特产,吕虹霏快人快语,“据说一些永康菜贩子,只要号称柘坑辣椒,也卖出了好价格。”
“我记得小爷爷做的辣椒酱特别好吃,我就向我的小爷爷学做辣椒酱。”2016年,吕虹霏注册了“虹禾谷”商标,开办了武义县虹禾谷食品厂,主打产品就是剁椒辣椒酱、蒜蓉辣椒酱、蒜蓉酱、酸辣腌萝卜。
“厂子刚开起来第一年,我们就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了三四万瓶辣椒酱。因为是纯手工、不加任何添加剂,在城里的超市特别好卖。”据介绍,现在村民种植热情很高,种植了近200亩各种辣椒,其中有四五十亩是有机辣椒,惠及农户20多家,每亩增收3000多元。
“我提交了议案,希望政府加大‘乡村振兴’扶持力度,带动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2018年,我想在老家办第一届柘坑辣椒节,试验一些国内外新品种,种植推广观赏辣椒,举办采摘游,开发观光农业,住辣椒房民宿,欢迎你们到时候再来做客。”作为武义县最年轻的人大代表之一、吕虹霏踌躇满志,决心把童年的美食记忆变成村民致富的创业项目。